賀云玲
七十年前的十月一日,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的宣告振徹了神州大地。那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全國各地升起,也在全國人民的心里升起。歷史的長河仍在滾滾向前,中華民族于五千年風雨中頑強生存,新中國于七十年沉淀中走向富強。
回望過去再看今日之中國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屈辱簽約,任由他人宰割、踐踏的中國。今日之中國是在騰飛在繁榮在帶領著全國人民甚至世界人民走向幸福的中國。自新中國的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如今兩個一百年建設,中國所取得的進步與成就世人有目共睹。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所自豪與驕傲的。當時代的洪流越過七十年的激蕩,當和平的清風拂過國人的臉龐,但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在這樣一個安穩的環境中又是怎樣表現的呢?有些人不問世事藏身歌,但聞瀟灑和快活;有些人不談國計與民生,但聞紅塵和幻想;有些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是與非。試問這樣徒有年輕軀殼毫無青春活力的青年人,只把青春當成一段年齡嗎?能夠拿的穩祖國未來發展的接力棒嗎?
不知大家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這個時代真的和平嗎?
打開電視網絡,不難發現,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和平過。我們從未身處于一個和平的時代,我們不過是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歲月從來沒有過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無疑我們是幸運且幸福的。當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號角吹響,當社會的發展揚起前行的旗幟,青年的我們應該在民族精神的傳承、美麗中國的建設中做些什么呢?
一、要有“茍利國家生死以 ,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仰
所謂“沒有國,哪來家?”昔日帝國主義列強的罪惡行徑讓中國滿目瘡痍,那被血染紅的河流,被火燒盡的城樓都刻在歷史的青巖上,嵌入國人的骨肉里。“國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則為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則唯靠我自己,他人不真心救,則唯靠我自己。”百年前的中國人民發現了自己的力量,百年前的青年人已經為我們的選擇做出了榜樣。愛國,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信仰。一腔熱血、一份精神,與國同在,接力傳承。
二、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初心與信心
17歲的馬克思在《青年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選擇了“為人類謀取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此后的他的所有生命里,馬克思始終以初心為指南為方向為動力,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來實現17歲的初心。對于擁有大好時光大好機遇的青年人來說,當踏上了新的征途的那一刻起,不忘初心,滿懷信心八個字應當如血液一樣,深深流淌在自己的身體里。選擇的征程無論走到哪一步,都不要忘記當初是為了什么而出發,都不要害怕前方有荊棘懸崖。所謂“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年代,正是青年人大有可為的年代。
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實踐
有了信念帶著初心,最重要的便是要實踐。當代青年人是幸運的,歷史給了我們機遇,給了我們動力。我們不是生活的旁觀者,而是青春的實踐者。七十年風雨兼程,滄桑變化,今天的中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進入了新時代的關鍵期。站在新征程起點的青年人們,當帶著光榮與責任的火炬傳遞到我們手中時,應以實際行動,像無數為新中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先驅一樣,一腔熱血、滿腔信心為國家為未來,去發展去進步。
未來,世界會是怎樣?也許更包容,也許更尖銳,也許更簡單,也許更復雜。今天的青年與國家的發展血脈相連,我們的未來任重而道遠。在習總書記對青年人的寄語中,曾提到“廣大青年應該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添磚加瓦。”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所有夢想的實現一定是建立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之中,作為當代青年人,我們要用知識當武器,用技能當鎧甲,以創新進取為方向,以踏實苦干為道路。用我們有力的雙手,譜寫出轟轟烈烈、波瀾壯闊的時代新篇章。銘記歷史,不忘初心,乘風破浪,接續奮斗,圓夢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