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媛 黃麗明 覃楠
摘要:自中共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來,少數民族村寨旅游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本文通過研究鄉村振興背景下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現狀,從客源市場和消費市場的角度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發展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發展改進對策,旨在推動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村寨旅游;龍勝
一、研究背景
為了彌補“三農”短板,黨的十九大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道阻且長,應當特別重視組織農民和文化建設,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需要在政府投入帶動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一批鄉村旅游全產業鏈,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達到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項目的深入開展,全國各地區涌現出了很多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民族村寨旅游產業,越來越多的游客為了放松身心選擇到特色民族村寨度假,感受異質文化,體驗當地的人文風情,欣賞當地的自然風景。
二、研究對象
龍勝各族自治縣,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與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與桂林市直線距離63公里。龍勝旅游資源豐富,萬山環峙,五水分流,有"天下一絕"的國家一級景點龍脊梯田景觀,有位于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旅游度假區內的堪稱"華南第一泉"的溫泉,還有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花坪原始森林保護區等。除此之外,龍勝是中南地區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縣,并于2019年脫貧摘帽。
三、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近幾年,龍勝各族自治縣的村寨旅游業發展突飛猛進、日漸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還要充分認識目前存在的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因此,本文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針對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以此作為參考進行決策。
(二)研究意義
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土地貧瘠,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基礎施設不完善,但由于龍勝的民族村寨旅游資源豐富且獨樹一幟,因此民族村寨旅游成為龍勝發展的關鍵一步,為龍勝提供了增加經濟收益的新型模式,有著現實意義。充分發揮龍勝獨具特色的資源優勢,加大對鄉村旅游產業的投入,拓寬增收渠道,降低村民進城的比例,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實現龍勝各族自治縣把旅游業作為全縣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的戰略目標。發展民族村寨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好龍勝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增加其附加值,能夠更好地挖掘、保護和傳承龍勝本土鄉村文化。
四、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發展現狀
龍勝民族村寨旅游始于1993年,當地村民依靠其優美的生態環境、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農業生產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接待了來自海內外上千名游客,獲得的旅游收入極大提升了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從那以后,其余村寨紛紛效仿這一模式,村民們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陸續開發了許多村寨旅游景點。目前,龍勝縣已啟動和新建了多處特色村寨景點,這一舉措極大促進了傳統古村落和特色村寨的保護和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蓬勃發展,龍勝已形成了集自然觀光、民俗風情、科學考察與探險、休閑度假等為一體的特色旅游體系,并建立了具有濃郁本土特色的三大鄉村旅游特色品牌:民俗風情文化體驗游、龍脊梯田特色農耕文化體驗游、溫泉健康養生游,使得自然資源和民族風情旅游產品優勢互補,規模經濟效益明顯,充分滿足了游客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游客的品牌忠誠度。
最值得關注的是,文化和旅游部官網于2019年7月12日公布的《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中,廣西全區共有11個村入圍,其中之一為桂林龍勝縣龍脊鎮大寨村。龍勝縣龍脊鎮大寨村不僅擁有優美的農業生產環境,還具有濃厚的民俗民風,并于2003年正式對外開放了金坑梯田景區。與此同時,村委與旅游公司為實現利益共享的目標聯合簽訂了開發協議,村民負責水稻種植和梯田景觀維護的工作,旅游公司將從每年景區門票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分紅作為村民辛勤工作的回報。除此之外,龍勝龍脊梯田景區大寨村2019年共領取了670萬元人民幣的“年終獎”,成為龍勝發展民族村寨旅游的典范與標桿。
五、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客源市場分析
1.廣西城市化水平決定了龍勝旅游客源市場的范圍
旅游活動的進行以經濟為基礎,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與其旅游經濟相互作用,旅游發展的驅動力和發展潛力與其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龍勝村寨旅游的客源市場主要面向的是城市居民,但廣西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偏低,龍勝距離大城市遠,超過了人們自駕游的適宜距離,因而很難吸引外來客源,直接影響了龍勝村寨旅游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導致龍勝旅游客源市場范圍相對狹小,發展動力和發展潛力較弱。
2.客源分布不均
龍勝的村寨旅游客源市場大部分以珠三角地區和區內城市居民為主,如廣州、深圳、南寧、北海等城市,境外客源市場比較小,客源分布不均衡,東盟國家、港澳臺、歐美等新興市場還需進一步的開發。
3.龍勝周邊旅游業的發展加劇了客源市場的競爭
鄉村旅游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居民收入的可持續產業,在全國各地普遍興起。龍勝周邊市縣休閑游、生態游等鄉村旅游形式的快速發展,不僅吸引了一部分客源,還使得需求差異化特征被不斷強化,旅游者產生多元化需求。隨著廣西區內交通的不斷完善,許多旅行社組織游客乘坐高鐵或專車到南寧、欽州、北海等地區的旅游景點游玩,這無疑加劇了龍勝村寨旅游客源市場的競爭。
(二)消費市場分析
1.龍勝地區旅游消費水平偏低
龍勝特色村寨旅游的整體消費水平偏低,缺乏深度的娛樂消費項目和特色的旅游商品。有些村寨的客房、餐館等食宿條件達不到旅客的需求,配套設施亟需完善,因此大多數游客選擇一日游,消費支出也只用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除此之外,村民靠自身力量發展村寨旅游,資金、人力等方面也存在阻礙。
2.旅游產品結構尚未完善
龍勝的娛樂休閑業和購物行業還比較薄弱,存在服務水平不高、產品質量較低、重復和盲目開發等不足,旅游產品建設也缺乏創新,不足以吸引更多回頭客。因此需要加強龍勝旅游市場的監管,調整和完善村寨旅游產品結構,促進旅游者吃、住、行、游、購、娛方面的消費,切實提高當地居民收入。
3.經營內容單一,缺少文化內涵
龍勝的旅游產品深度與高質量的旅游資源不相匹配,景區經營項目的內容比較單一,民俗資源、養生健康等特色旅游產品開發還停留在表面,游客所能感受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的內涵差異性不大,這不僅減少了對游客的吸引力,縮短了游客在當地的停留時間,重游率也會大大降低。推動龍勝村寨農耕文化游、鄉村體驗游、生態森林游、健康養生游等旅游產品的發展,挖掘民族地域文化優勢,建設龍勝特色村寨迫在眉睫。
六、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發展改進對策
(一)實施合作戰略,拓展資源市場
聯合周邊地區整合旅游資源,調整和優化區域內旅游空間結構,共同開拓客源市場,減少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實現景點的優勢互補。龍勝還應全面加強與境外、省外、區內等各地旅游中間商的聯系與合作,利用港澳臺和境外游客人均消費水平高、消費能力強等特點,大力打造精品旅游專線,實施捆綁式營銷和聯盟營銷,從而形成特色旅游經濟圈。通過“聯合式”促銷,提高整個龍勝民族村寨旅游的知名度。
(二)優化旅游產品,增強游客體驗
推銷旅游產品不僅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還可以創造情感價值、強化游客體驗、實現產品價值。要想增強產品的體驗感和真實性,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龍勝可以采取訂制化生產、體驗式購物、延伸型服務的舉措,將當地旅游產品的原料種植和加工、民族手工藝品的制作向游客開放,鼓勵旅游者與生產者共同進行創意設計,形成具有獨特紀念意義的商品。立足本地特色、定位明確、注重創新、突出品牌、精雕項目的原則,努力打造具有龍勝特色的民族村寨旅游品牌。
(三)加強人才培養,健全管理制度
龍勝在發展村寨旅游時,缺少系統的規劃,規章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導致當地景區管理比較混亂,針對此種情況,當地政府要制定龍勝旅游市場相關管理規定,提高旅游市場準入門檻,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管理體制和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提高村民發展村寨旅游的能動性。此前大多數村寨居民以種植、養殖業和手工制造為生計來源,因而旅游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理念匱乏,欠缺旅游接待服務的技能。龍勝在民族村寨旅游發展中應有意識地培育具有相應能力、資源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發揮其潛能,鼓勵其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村寨旅游發展的新道路,切實帶動村民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
(四)創新營銷策略,實現產品價值
此前龍勝村寨旅游景點規模較小,在營銷上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使得品牌知名度低,這就要求摒棄原來傳統單一的營銷理念和方式,以需求為導向營銷,滿足旅游市場個體化需求。自媒體時代,信息資源傳播迅速,這是龍勝民族村寨旅游宣傳的重要契機。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已成為大眾社交和獲取信息的日常工具,村寨應自建互聯網平臺,定期推送具有龍勝地域特色的旅游產品,積極參加旅游推介會等線上線下的營銷活動,結合當下最受關注的真人秀營銷平臺,多種經營手段并用,提高龍勝村寨旅游的曝光度,盡可能地在最大范圍內多元化的營銷,實現和延伸產品價值。
七、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研究表明,當前大部分游客對鄉村旅游懷著一種向往之情,到那里既可以體驗鄉村生活,也能放松身心,找回兒時的記憶。另一方面,龍勝的人文風情和自然環境對于廣大游客來說極具吸引力,尤其對于抱有好奇心的中青年旅游愛好者來說,更是很喜歡到特色旅游目的地旅游。因此,本文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以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前景較好的龍勝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給出一定的發展改進對策,從而優化當地旅游產品,提高體驗的附屬價值,使游客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美好的回憶,并樂意為這種回憶買單,以帶給旅游地和旅游經營商良好的經濟效益,使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優化。
(二)展望
民族村寨旅游業在龍勝還處于剛剛發展起來的階段,各方面條件還不具備完整,單純依靠旅游產業相關支持政策和個體村民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集合眾多村民及社會的力量依靠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把民族村寨旅游做出真正的地方特色。龍勝縣特色村寨旅游的資源質量不容小覷,目前國家旅游局對于發展民族村寨旅游的熱情也愈見高漲,只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民族村寨旅游并積極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借鑒其他優秀民族村寨旅游的發展經驗,龍勝的民族村寨旅游必將成為國際化的村寨旅游地。
參考文獻:
[1]陳婷婷.貴州城市旅游與多村旅游互動機制研究[D],貴州財經大學,2012.
[2]陳娟娟.重慶鄉村旅游發展與體驗旅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3]汪德根,劉昌雪,蘇勤,基于職業類型的城市居民鄉村旅游需求差異分析--以蘇州市為例中國農村經濟,2008,01:30-39.
[4]宋瑣.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互動機制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04:107.
[5]楊佳,長春市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6]張明明.蘇錫常地區鄉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7]劉浩.高縣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四川農業大學,2013.
[8]游潔.“美麗多村”建設下的浙江省多村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3.
[9]李加林,童億勤,時媛媛,李著,中國鄉村旅游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版),2009,01:91-95.
[10]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族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展,2010,12:1597-1605.
基金項目:
本文系廣西財經學院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911548286。
作者簡介:
陳文媛(1998.1-),漢族,廣西北海人,廣西財經學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黃麗明(1999.4-),漢族,廣西桂林人,廣西財經學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覃楠(1998.12-),漢族,廣西北海人,廣西財經學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