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摘要:通過構建“異步SPOC” + “WE LEARN”混合式過程化的考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更全面的評價,讓教師更容易對該門課程的授課效果有清晰直觀的了解和把握,通過授課方式和考核內容的不斷調整完善,實現課程的人才培養價值。
關鍵詞:異步SPOC+WE LEARN;過程化考核;構建
一、現狀與目標
1.現狀
1.1教學質量:
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有所下滑,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改進教學方法,強化教學過程管理,迫在眉睫。現階段,僅依靠期末考試的傳統考核方式,內容片面、形式單一,應試風氣濃厚、結果不夠客觀。
1.2師生溝通不足:
對學生而言,一次定性評測不能很好地發揮引導和促進其學習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單一測評形式不能及時給教師提供教學反饋,因而其教學方法、教學進度、教學安排等不能有效合理地進行調整[1]。
2.初步方案
互聯網時代不乏信息與資源,亟需的是優質資源的整合與載體。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2],積極利用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和與軟件,如: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慕課堂、雨課堂、外研社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等,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于是,側重學習過程考核的多元評價體系———過程化考核則應運而生。
3.目標
3.1順應新時代背景
為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從而進一步滿足當代社會的需求,因此作為高校人才培養載體的課程(學生應當通過這些課程獲得相應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在其設置與考核方面,就應該做出相應調整。高校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一般為較少比例的平時成績加上期末試卷考試成績,在這種結果化考核方式的引導下,學生大多考前突擊、死記硬背、考完就忘 [3],不僅不利于理論知識的積累,也難以獲得相應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最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的下滑。
3.2 豐富教學模式
因此,結合“異步SPOC” + “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等先進的授課考量體系對高校基礎課程教學與考核進行改革,從舊日的單純輸入型教學轉變為豐富多彩的線上平臺混合式教學、從以前的單一結果化考核轉變為有理有據的過程化考核,從而扭轉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弊端,真正實現專業素質教育,以期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3.3優化教學效果
創建高效的大學英語課堂和移動自主學習環境,課前教師合作整合當下多模態的優質教學資源;課中重視學生跨文化意識、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專業核心素養;課后注重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通過課后不斷反思與改進,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實施方案
1.1建設內容
本項目致力于充分利用“異步SPOC” + “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等應用與資源等將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貫穿于課程學習的整個階段,不局限于以單一的試卷考試的方式來完成考核,而是通過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考核。 通過過程化考核的方式將成績評價貫穿于日常學習的整個階段, 減輕了學生期末考試集中復習的壓力,增加了成績評定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認知從“考前突擊”、“考完就忘”有意識的轉變成“注重平時”、“收獲技能”。過程化考核方式注重平時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鍛煉,以期將課程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
1.2實施路徑
1.2.1“異步SPOC” + “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相結合
在“異步SPOC” + “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混合式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利用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再利用課堂上的時間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評價學生做出的討論,總結知識要點,升華討論主題,進而幫助學生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2.2與情境教學模式相結合
情境教學是“異步SPOC” + “WE LEARN”混合式課堂模式的一種具體形式,也是過程化考核實現的重要路徑。情境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在課前自主閱讀教師提供的材料,課上教師組織學生根據相應教學材料展開課堂活動、角色扮演、迷你戲劇等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最后由教師引出理論知識并作出總結,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在開始討論前,教師可以請學生對課下閱讀的材料做簡單復述,這樣既能檢測學生是否真正提前學習了教學內容,又能通過復述幫助其他同學盡快熟悉和梳理任務的具體內容。
1.2.3與實踐教學模式相結合
實踐教學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它不應脫離于理論教學之外,而應體現在課程的授課過程中,這就要求在理論教學中也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理論課程中應用實踐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在課堂外給學生布置調研作業,在課堂內設置情景模擬和實操訓練,將課本上的知識點與社會中實際需要的工作能力對應起來,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學生間不同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的差異碰撞,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1.2.4 構建過程化考核平臺
過程性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和評價體系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多元體系使教師有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多種學習環境中監控并指導學生的表現,而不只是獲得學生在特定的某時某地考試環境下表現出的一個瞬態圖(snapshot)。 這種進行當中的(ongoing) 評價提供有關學生知識與技能獲得情況的關鍵信息, 既幫助學生與教師監控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展,又幫助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做到有的放矢[4]。
如圖所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將有效促進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
三、預期成效
過程化考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結合“異步SPOC” + “WE LEARN”等優質平臺與資源,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案例教學、實踐教學等模式,通過學生課程學習的全過程評價,改變傳統考核方式導致的“滿堂灌”和“考前突擊”現象,真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等, 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師“教”的作用與學生“學”的效果,切實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宏濤,曹仰杰.? 過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13(25)66-67
[2]何克抗. 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 教育研究,2017,38(10):88-92.
[3]潘玉娜 . 高校課程過程化考核實踐及思考 [J]. 課程教育研究 ,2018,(12).
[4]郭茜,楊志強.? 試論形成性評價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及測試的啟示[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5)103-108.
基金項目:
校級教改項目:基于“異步SPOC” + “WE LEARN”移動學習平臺的大學英語過程化評價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