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飛龍
摘要:“雙師型”教師隊伍構造與發展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重大項目,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壯大市場經濟、深化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高職院校應根據教師隊伍情況發展事實,本著“差哪里,補哪里”的中心思想,推行分層、分類的培訓方式,保證和提高培訓的實時性、針對性,促進教師各方為全面發展,培養更多的優秀技能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雙師型;企業實踐;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構造與發展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諸因素中的重要內容和決定性要素之一,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保障。職業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在培養目標上有著一些本質上的區別,因此職業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就與普通教育的要求有所不同。。2019年初,我國國務院就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要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的優秀教師隊伍。
一 “雙師型”教師內涵及教師隊伍發展現狀分析
“雙師型”教師不是“講師+技師”雙證書的疊加,所謂“雙師型”的教師應該是把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在實際的工作中不僅能勝任理論教學,而且能指導學生實踐(即具有所教專業相關的社會職業崗位經歷、資格或能力),教學成績優秀且突出,具有“理實一體化”的教學特點的一種專兼職教師。目前職業學校的教師隊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理論性較強,缺乏企業實踐
教師大都是從中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職業院校任教,學歷層次高,但缺少生產現場的實踐經驗,對操作技術沒有深入了解,對自己學生未來的工作就業崗位缺乏一種感性的認識,這樣就很難培養出企業稀缺的所渴望的應用型、實用型的優秀人才。
2 偏重學歷、學位的提高
目前一所職業學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數量,是衡量該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學歷高低也是教師職稱晉升的加分項,教師花大量精力提高學歷,而輕視了實踐能力的提高。
3 教學業務重,無暇重視技能培養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加之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職業學校所設專業門類多、學生的人數過多的種種原因,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周工作量都要在16-20節課時,教師疲于備課、上課、批作業,基本沒時間到企業生產一線獲取感性認識。按要求,教師每年的企業實踐不能落到實處。
4 兼職教師的教學質量無法保障
學校外聘的兼職教師不是學校的正式職工,管理起來難度較大,又缺乏教學經驗,對教學不肯作深入研究,加之單位對兼職教師沒有進行分級的考核,兼職課時費發放不按職稱,在課時費、獎勵薪酬和職稱晉級上沒有做好統籌規劃,因此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二 “雙師型”教師隊伍構與發展造在高職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1 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得實現現在亟需“雙師型”教師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為建設管理、生產、服務一線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的專項人オ。即培養理論兼技能、專業兼知識面、管理兼協調的技能型人才。而對于從事此類教育的教師隊伍,更應該是具有理論、技能、師范于一體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所有的一切表明,“雙師型”教師隊伍構造和發展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迫切需要。
2 市場發展壯大需要“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支持
職業學校除了為社會主義發展與建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外,還應充分發揮其擁有的技術、人オ和信息等種種優勢,參與到地方經濟建設,做到鍛煉隊伍,提高辦學水平的同時,又完成了擴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的任務,而且“雙師型”教師可以實現為學生與社會建立良好的就業需求關系搭橋鋪路,為職業學校樹立形象和信譽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也是擴大對外宣傳最有說服力的形象代言人。
3 “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也是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可或缺的
“雙師型”教師隊伍具備職業教育發展的特殊優勢:一是其具備了教師必須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即預示其具有了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以及與時俱進的品質;二是具備有優秀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的能力與教學研究能力,同時還具備有良好的身心素質;三是具備有很強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即是其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實踐教學能力,專業技術的開發和課程開發挖掘能力。
三 “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培養途徑和方式
1 拓寬“雙師型”教師的來源渠道
職業學校應把“雙師型”教師的來源渠道進行拓寬,傳統的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觀念應該被打破,認識到社會各行各業中的優秀人才應該是學校發展所需的這一重要觀點,吸引他們到學校任職一起建設學校,充實教師隊伍。
2 開展校本培訓,提高綜合能力
根據專業發展給現有教師定向、定位,利用學校已有的設備和學校的“雙師型”名師或引進其他的名師到學校對教師隊伍進行不定期的校內培訓。這些方法有利于教師隊伍在鉆研與發展及各自特長的形成,從而達到了培訓的針對性的目的。
3 引導教師參與到產學研之中,從而提升其教科研的能力
學校應當積極鼓勵和引導專業的教師一方面搞好教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事一定的科研項目,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再從這些能力反饋到教學。也應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企業科研項目的規劃、申報等工作,從而加強校企之間的聯系。
4 實施名師結對幫帶工程
要打造具有“雙師”素質的職教名師團隊,還需大力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來積極的培養出中青年“雙師型”的教學名師隊伍。組織學有所長、教有特色的中青年教師與來自本院、外校、企業的優秀教師結為密切的師徒關系,“指導教師”在教學的理論、教學的方法、科研工作、實際操作技能這些方面,給予所帶中青年教師指導和培養,從而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實際教學能力以及科研工作能力。
綜上所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重大工程,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壯大市場經濟、深化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高職院校應根據目前教師隊伍實際的發展情況,推行分層、分類的專項培訓,從而提高培訓的實時性,針對性,促進教師隊伍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所需全能型優秀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發展高職教育需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王梅 -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6.
[2]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M].侯進才,呂惠珠,劉香花《職業》.2011.
[3] 必須加強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的研究[J].王旭善 -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