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亞
摘要:人類傳播史經歷了五次革命:語言的形成豐富了傳播的內容;文字的創制與使用克服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字帶有固定化,減低了語言的多義;印刷術的發明使文字媒介得以大量復制,為方便大規模的傳播成本大為降低;無線電傳播的發展和應用極大提高了傳播速度,擴大了范圍,而廣播電視是第四次革命的一項重大表現。自廣播電視誕生以來,各國都先后發展了廣播電視產業。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受各國之間呈現出不同文化、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每一國家的產業都有不同的特點。各國對廣播電視事業進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規定,特別是廣播電視事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使得各國形成了一國廣播電視事業賴以建立和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結構方法,即廣播電視體制。本文將從美國商營廣播電視體制的發展歷程中選取幾個重要的節點進行分析,對當代廣播電視的總體格局和演變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美國;商營;廣播電視
美國商營廣播電視體制的建立首先經歷了商營和非商營廣播的早期競爭和1930年代廣播體制非商營改革的失敗,隨后才有了商營廣播電視體制的發展。促進美國商營體制發展、塑造商營廣播電視網的兩位靈魂人物分別是:大衛·薩爾諾夫(NBC)和威廉·佩利(CBS)。兩人展開了CBS與NBC之間的廣播之爭,包括廣播業和電視業。相比于有線電纜,無線廣播傳播的范圍更加廣闊,受眾群體更加大,給廣播網帶來了更大的廣告收益。而美國第一個全國性廣播連接網是紅網(NBC)。它的主要功能是娛樂。NBC的發展相對于CBS來說,發展更加穩定,背后有眾多廣告商的支持,且由廣告商進行組織節目。這樣也就產生了現在所謂的“肥皂劇”。早年通用的形態就是冠名商贊助費決定一個時段的節目,并且維持了很長的時間。而CBS早期沒有大的贊助商,只能靠自己去進行組織節目,佩利此人類似于星探,在娛樂圈有許多的人脈,常年混跡于娛樂圈,很有自己的想法,會將自己想法加以利用去打造屬于自己的節目,再和贊助商相結合,打造出來的節目更有新意更加精彩,吸引了更多的聽眾。雖然NBC最先建立了紅網,此戰卻是CBS比較占上風。而后NBC又建立了第二個網---藍網。該網的規模較小,服務于高雅群體。NBC的各個網會播出不同的節目,區分于兩個體系。單看紅網和藍網的服務人群就可以看出,紅網是更偏大眾一些。30年代以后,薩爾諾夫將目光全面轉向電視。趁此,CBS挖墻腳,在NBC中吸引了大量的明星。在廣播業來看,NBC都是先出招,而CBS進行反制,最后結果大多是CBS略勝一籌。由此可以看出,CBS都是事后追乘。而這種“馬后炮”行為,有利也有弊。利也就是給了自己更大的機動性和自由度,把決定權交給了大數的受眾,從而獲得了更多的受眾。弊就是犯了錯誤很難出場糾正,若沒人舉報投訴,就不會管制,它不同于公營制有相應的監督機構。一開始,電視就只是個“玩意兒”,歐洲地區就已經開始了電視方面。當時機械電視往電子電視方向發展和黑白電視往彩色電視方向發展兩者是并進發展的。CBS建立了電視實驗室,整合發明專利,為實現彩色電視。佩利也是很有頭腦的,開始了彩色電視,建立了許多的技術,形成了主導。他直接跨過了黑白電視,一步到位,也就意味著黑白電視都要被換掉。而NBC的彩色電視還沒有研發,相較于CBS,它落后了一大步。
對于電視網的市場分配,以城市為單位,可建立電視臺。電視聯網最先開始的國家是德國。聯網更便于電視臺之間的溝通,由此電視聯網的需求也就大增,勢在必行。首推的就是兩個半網:NBC,CBS,ABC。其實際是三個網,據勢力分的話也就是兩個半網,ABC是美國網公司,處于半殘廢狀態。而ABC和NBC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就是廣播向電視時代的過渡階段。ABC有藍網的前身,但是經營狀態并不太好,所以不及NBC,CBS。但在50年代后期,派拉蒙影片公司成為其優勢。ABC好在向行業之外引進節目資源,開辟了電影道路,加入了關于參議院和國會的直播,全場直播三十幾天,廣告和迪士尼樂園兩者獲得雙贏。加上ABC觀眾群體更多是年輕人,更多合作伙伴與年輕人市場有關。ABC如此也算是有了創新,在當時這些都是其他公司所不敢涉及的。與ABC在當時競爭第三網的還有杜藝特。杜藝特本身就是無線網,想要通過聯合的形式組建電視網。而聯合獨立電視網成為了一種聯盟,最終也以失敗告終。畢竟曾經也是獨立的,一旦聯網就會有所犧牲,但是關系并不大,失敗的決定因素是50年代暫停杜藝特并沒有之前的基礎和背景,即曾經的用戶,便難以獲得用戶的信任,而兩個半網當時已差不多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最終才致其失敗。組網雖然沒有成功,但建立了聯盟,存在到上個世紀80年代,也便有了聯盟的基礎,才形成了后來的福克斯-第四網。當時的兩個半網已覆蓋了百分之九十的用戶。其中ABC占比百分之二十,CBS和NBC分別占比百分之三十。
美國的商營廣播電視體制下,造就了美國電視網的黃金時代。其中一點就表現為保衛商營制度。對于公共廣播行業來講,公共廣播想要建立獨立公共電視臺來與商營制度聯盟分利,進行移花接木,說商營電視只能是在政府控制下才會運營。而CBS的佩利也提出抓住普通民眾的心理,討厭個人主義,而僅由政府控制是一種個人主義形式,這也使公共電視無法聯盟。對于電影行業來說,電視的觀眾增長速度更迅速,電視可以反復觀看,而電影只能去影院觀看才能看一次。多重的疊加導致了電影業面臨破產危機。實際是電影業自身的瓶頸期,所以需要生存新領域,便嘗試分羹商營。加上電影業也有制作經驗和關系,這是它的優勢,利用這種優勢,想要求電視給機會,提出了付費電視。付費電視成功的話,電影業可以收雙份利潤:頻率自身獲利和受眾付費獲利。商營電視雖意識到這種雙收利,但考慮到自身技術欠缺還達不到付費電視的需求和受眾并不接受付費電視,所以最終拒絕了。
美國商營廣播電視體制的建立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斷的進行斗爭和發展。找到適合本國國情,本國意識形態的廣播電視體制才是真正的解決方式。
參考文獻
[1]《廣播電視信息》萬方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