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澤雄
摘要:水運事業單位在我國的事業單位之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其分配制度沿襲了我國事業單位制度內的舊習,為了能夠在我國現有經濟體制下,不斷提高事業單位內部的活力和潛力,水運等事業單位需要不斷結合部門的性質和特點,針對分配制度進行改革。
關鍵詞:水運單位;分配制度;改革路徑
在實際的制度改革過程中,水運單位的分配需要在單位的發展過程中,在工資的分配過程中不斷完善,在思想認識的過程中也需要同一單位思想,在改革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職工認識。
一、統一事業單位的改革思想
在事業單位的改革過程中,事業單位的改革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這是基于市場經濟體制的所帶來的收益沖擊,不得不進行分配制度的改革來吸引人才和單位人口的保持。在具體的改進分配制度措施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思想上需要統一,面對事業單位的改革,在位的領導會有很多的顧慮,有的領導偏向“安于現狀”或者是“瞻前顧后”,在對改革的思想方面為了能夠有效地避免這些情況,需要進行學習改進,一是需要積極學習其他水運單位的改革經驗。因為淡水湖泊的運輸自古以來就備受重視,雖然近年來海運和陸運占據了較多的運輸能力,但是水運單位在我國的分布較廣,暫不說長江流域的水運運輸溝通了我國三個階梯的地勢,在省份內小流域的河流也能夠為近距離的運輸提供便利,所以水運事業單位的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從這兩方面進行學習,針對不同流域的水運任務進行學習,從單位人數、財政撥款、運輸密度等方向進行改革,在保證職工基礎收益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有的水運單位沒有某一項的業務開展,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進行摘選;而且有的崗位因為工作性質,并不適合全部進行崗位工資制度或者實行績效工資制度,不利于改革進度的工作安排[1]。
二、協調工資分配標準
在分配制度上面,針對同一的事業單位進行工資分配,屬于內部分配問題,在實施上面存在諸多困難,在實施的過程之中具體的困難體現在“不同崗位之間分配標準不一樣”“不同分配制度下工資構成要素不同”等困難,為了協調“工資”和“勞動”之間的關系,水運事業單位分配制度需要在工資的分配標準上,統籌分配標準:一是要針對在不同崗位,為國家和單位的貢獻提供特殊貢獻的人員需要享受應得的紅利待遇,這是為了能夠保證保證工資分配標準的公平公正;二是要在水利事業單位的職工在招聘方面,需要采用競爭上崗的招聘待遇進行工資分發,在發布招聘的時候,需要按照不同崗位的需要來進行人才的招聘,避免職工的工資分配和待遇在后期產生不穩定因素。第三是面對已經在編或者是已經正式簽訂合同的水利工作人員,在分配制度方面需要和其他的事業單位一樣,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分配制度,保證正式入編職工人員的工資權益,同時對合同制的員工,要協調好合同的年限和人才對接內容,保證事業單位在基礎的運作上能夠順利進行,在計劃經濟方向下逐漸過渡市場合同制方向,避免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員編制和經費管理之間出現的分配空白[2]。
三、加大事業單位的宣傳力度
在事業單位的分配方面,線性的編制和經費管理上存在著較大的改進空間,尤其是在一下比較小流域和小范圍的水運事業單位之中,人口的變動伴隨著較多不穩定因素,人員的編制和工作任務往往是一一對應的,一旦因為分配制度的變動導致人員變動,而出現空缺,一旦“停一個人工資斷一方面工作”,所以要想進行事業單位的改革,就需要在不同層的單位內部將成功的經驗進行整理宣傳,將水運事業單位的改革制度作為單位內的形式宣傳內容,其中重點的宣傳內容將分配制度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作為改革的具體案例作為宣傳的內容,這樣用具體的案例和個人分析作為宣傳的內容重點,能夠不斷提高職工的改革意愿,進一步提高內部的職工對分配制度改革的認識,從而對自己單位的分配制度產生一定的積極性態度,幫助水運單位的制度改革提供更加良好的氛圍。
例如,在目前已經出臺的政策中,在養老保險制度范圍內,“離職人員和改革性補貼不納入養老保險范圍”,而是會直接發放住房分配貨幣化補貼、交通補貼以及一次性的獎勵性補貼,這些補貼都是按照工作人員的的工作職務高低以及需要補帖的內容進行折現的,雖然不納入正式的工資范圍,但是能夠在多方面提高事業單位的人身保障。
四、聯合部門進行績效工資嘗試
在學習其他事業單位的改革措施,以及在本地區之內選擇某試點崗位進行嘗試之后,就需要在整個單位之中擴大分配制度的改革范圍,讓更多的編制部門來界定單位性質之后,進行細致分類。首先,是對水運事業單位的內部部門界定,在南方的水運部門中,水運的事業單位在汛期工作比較繁重,管理航道的分配和順水運的行政執法等內容,不同的工作部門在任務的強度上有所偏差,所以需要重新審定撥款比重和差額情況,保證“能者多勞”的分配準則;其次,在行政部門的管理經費中,對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要實行經費的全盤控制,對于有的單位需要臨時進行工程調度或者參與人員增減的情況,要做到整體的經費進行“增人不加錢”的經費策略,保證沒有因為事業單位工作內容臨時增加工作報酬的影響。第三,在事業單位的人事部門對工資的總額調控中,要額外注意全款撥款和差額撥款的調控內容,目前在已經實行的工資總額管理辦法之中,有的保證單位有充分的分配自主權,對于收支能夠實現自收自取的事業單位,在本水域內的水運單位往往比較豐富,因此需要工效掛鉤的辦法,將工作的范圍和效率做到效率對比,保證包干的人口基數進行人事和財政的審批,以便加強工資的宏觀處理。在以上的方案制定中,需要及時發揚民主科學的方案,不斷適應總的分配制度,將現實可行非分配制度作為科學的測評[3]。
總結:總的來說,水運事業在我國的政府事業單位之中存在地位相對較低,為了能夠保證水運事業單位的基礎運作和工程內容,目前水運事業單位的分配制度發展需要向著“責任”“難易”“技術含量”等工資構成元素進行合理的分配,并從“住房”“工資”“報銷”“福利”等方面作為分配制度的內容,不斷建立起科學公正的分配制度。
參考文獻
[1]褚祺.新時期我國科學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研究與思考[J].智慧中國,2019(08):80-82.
[2]陳方里.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機制[J].東方企業文化,2019(S1):82.
[3]盧珊珊.淺析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7):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