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最近反復讀了《中國紀檢監察報》等報刊上刊發的《欲善終當慎始》、《當人情往來碰上紀律紅線》等文章,感觸頗深,文章中的觀點、論述和見解確實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加強從嚴治黨,以空前的力度嚴厲打擊腐敗行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這一系列舉措和成績提升了黨的形象,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在成績面前,黨中央異常清醒,對反腐敗形勢的判斷是“依然嚴峻復雜”。
從十八大以來的廉政工作經驗和國內、國外歷史上的腐敗教訓來看,解決腐敗問題的根本辦法,一是主觀方面,即黨員干部的“自律”,要大力提倡清廉自守,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是客觀方面,即加強包括法律、制度、紀律、組織、社會等多層級、全方位的監督、規范、管理體系,也就是中央一再強調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科學有效的規范和制度,形成強大的“他律”,建立起讓黨員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
嚴守“慎初”,把好第一關。語本《書·蔡仲之命》:“爾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終。”慎初就是要求黨員干部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點,而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發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毀掉了自己。黨員干部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堅持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珍視自己的榮譽、幸福和尊嚴,堅守自己的思想道德防線,不抱僥幸心理,不圖一時之快,更不要邁出危險的第一步。
把握“慎微”,強化底線。“慎微”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謹慎及于細微之處。劉備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說的就是“慎微”。仔細分析各類落馬貪官的“貪腐史”,不難發現,這些腐化墮落的官員無一不是從“小心意”、“小表示”、“土特產”、“一包煙、兩瓶酒”開始滑向腐敗深淵的。對類似這樣的小節,有些黨員干部缺乏應有的重視、足夠的警惕,認為區區小事,無傷大雅,不足掛齒。其實并不然,錯誤不論大小,都是錯,倘若馬虎草率,放縱細枝末節,往往會釀成小過積大錯,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作為黨員干部既要把握大節,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細節問題上堅守住心靈的“防護堤”,防微杜漸,不因惡小而為之。
堅守“慎獨”,升華修養。“慎獨”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但是,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今天,黨員干部對“慎獨”的理解應該有更深的層次。首先,信任絕不能代替監督。晚清重臣曾國藩是理學大師,一生追求“慎獨”,追求“內圣外王”的境界;但是,同樣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門生李鴻章,且不論他的功過是非,從歷史資料上看,貪腐、享受、私欲、弄權,他一樣也不少。所以,反腐敗第一位的工作就是要以制度、規范來強化監督和約束,讓黨員干部“獨”的機會、“獨”的時間越來越少;其次,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的“慎獨”應該強調的是個人道德水平和個人品行的升華,更是個人風范的一份堅守。新時期的“慎獨”,應該是拒腐防變的一份“錦上添花”。
扎緊制度的“籬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把法規制度建設貫穿到反腐倡廉各個領域、落實到制約和監督權力各個方面,發揮法規制度的激勵約束作用,推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政黨及其成員的政治活動和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和政策環境中進行的,而內部法規制度健全與否是政黨發展成熟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制度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制定新的法規制度、完善修訂已有的法規制度、廢止不適應的法規制度、強化制度的執行落實,制度建設成果顯著并且對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協同的關系。
細化制度的可操作性。廉政制度本身要有可執行的生命力,沒有生命力基礎的制度,是沒有執行力的。只有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并符合實際且具可操作性的反腐倡廉制度,才具有生命力,從而為執行力的實現提供基礎。黨中央出臺、修訂、完善的一系列黨規黨紀和各項管理制度,在內容、主體、程序、監督上都有實質性要求,使執行人,監督人易于把握和操作。比如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黨員干部正常的人情往來、正常的人際交往與腐化墮落做出了嚴格的區分,《條例》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列出了“負面清單”。一是不能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特定關系人的禮品、禮金”。對于“特定關系人”,許多地方出臺規定予以了界定。二是不能收受“明顯超過正常往來的禮品、禮金、消費卡等”。對什么是“明顯超過”,則需要地方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明確。三是不能借機斂財。新的黨規黨紀在執行的過程中,像流水線一樣嚴密,一環扣一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具有可操作性。
嚴肅制度的執行力。中央從兩個層面強化了廉政制度的執行力,第一個層面是“嚴懲不貸”。中央重拳出擊,“老虎、蒼蠅”一起打,大到正國級、副國級、省部級,小到縣處級、科級、一般辦事員,可以說“反腐無底線、反腐無終點”,這一系列反腐工作成績集中體現了中央遵循廉政建設、廉政制度的執行力。高壓反腐雖然成績顯著,但是這些案件的背后,依然擺脫不了“亡羊補牢”的無奈,所以中央又推進了第二個層面的工作,即“防微杜漸”。從目前中央一系列的戰略決策來看,從深層次反應廉政建設執行力的表現在于各級黨組織關于“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通報等一系列見微知著的做法。違規接待、超標宴請、收受禮金等一系列微觀問題被發現、被通報、被查辦,相關責任人被約談、被處分、被雙開。這些“打虎拍蠅”的案件查辦和見微知著的通報處分,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集中體現了制度和規矩面前,懲罰、考核的不可避免性,這才是制度執行力的根本反映。
“萬事貴于恒義,彌久則功彌大”,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手抓高壓反腐、一手抓制度建設;一手抓強化規矩和紀律意識,強調反腐敗工作永遠在路上、一手抓強化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有力的保證了“自律”和“他律”的協調配合和共同作用,實現了兩手抓、兩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