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
摘要:“四種形態”的提出運用,為推動監督執紀工作提供了關鍵指引,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克服“四種形態”實踐運用中的短板,推動“四種形態”發揮更大的作用,本文進行了思考分析。
關鍵詞:“四種形態”;監督執紀;管黨治黨
面對新時期反復倡廉工作的嚴峻形勢,中央從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提出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過全國各地各系統的實踐,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進一步實踐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顯得尤為迫切和需要。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研究。
一、“四種形態”出臺的歷史背景和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懲治腐敗力度逐漸加大,查處了一大批“老虎”“蒼蠅”,同時加大治本力度,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在此背景下,2015年9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福建調研時提出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四種形態”的提出,更新、豐富了監督執紀的理念和思路,體現了依規治黨、關口前移的要求。
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這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對各級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大以來,“四種形態”從寫入黨章、列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到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政策內涵,作用日益凸顯。
“四種形態”體現了從嚴管黨治黨理念。就是要把監督執紀問責做實做細,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四種形態”體現了堅持抓早抓小的要求,從細微處入手,從日常抓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發現、提醒、糾正,防微杜漸。“四種形態”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改變了以往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相對粗放的干部管理狀況,體現了防微杜漸、寬嚴相濟和教育與懲處并重的干部管理新原則。
二、“四種形態”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少數黨員干部錯誤地認為,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要求將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紀委今后的工作很可能就是抓大放小,監督執紀的力度也會變小,甚至對一些嚴重違紀問題可以大事化小,當作輕微違紀行為進行處理。另外,監督執紀是紀委的主要工作內容,“四種形態”的主要工作也應該由紀委來做,其他部門和人員只需要擔任“配角”,做做輔助工作即可。
(二)理解認識不夠深入。一些領導干部在學習運用“四種形態”過程中,投入學習的時間精力不足,對“四種形態”的理解流于表面,對于如何實踐“四種形態”更是一知半解,將“四種形態”割裂開來,與違紀違規行為進行簡單對比,處理方式僵化,影響了監督執紀的效果。
(三)責任擔當亟待加強。部分黨員干部甚至紀檢監察干部習慣于做老好人,拉不下臉,對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認識不清,擔心咬耳扯袖、紅過臉較真之后會與當事人留下心結、產生不快,從而心存疑慮。或者由于平時對自身要求不高,律己不嚴,在監督執紀時,腰桿不硬,底氣不足,不敢放手監督執紀。
(四)問題發現處置不及時。個別單位領導對崗位風險防控工作流于形式,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和風險隱患排查、分析不足,對所轄干部職工思想動態和異常行為掌握不夠,導致有的問題應發現而未及時發現。
三、對進一步踐行“四種形態”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促進思想認識有新境界。一是廣泛開展宣傳,既要宣傳“四種形態”的科學內涵,又要宣傳“嚴是愛、寬是害”的理念,為運用“四種形態”創造良好氛圍;既要加強法制宣傳,又要加強守紀律、講規矩教育,使每位黨員尊崇黨章,嚴守黨規黨紀。二是扎實開展專題教育。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組織廣大黨員深入學習貫徹黨章黨規,讓黨規黨紀入腦入心,真正成為“緊箍咒”和“護身符”。三是不斷增強黨員意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強化黨員身份意識、旗幟意識,引導黨員干部既自覺堅持“高線”,又嚴格堅守“底線”。
(二)促進責任擔當有新突破。一是壓實主體責任,各級黨組織要層層傳達責任壓力,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全面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用紀律和規矩管住大多數,推動黨內關系、黨內生活正常化,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二是強化監督責任。紀檢監察部門要聚焦主責主業,把運用“四種形態”貫穿于監督工作全過程,切實加強紀律審查工作。三是強化監督執紀。用好責任追究這個“撒手锏”,實現問責常態化,以強有力的追責問責促進“兩個責任”有效落實。
(三)促進精準執紀有新舉措。一是改進紀律審查方式,在目標上從注重“懲處極少數”向注重“管住大多數”轉變,在手段上從注重“抓大放小”向注重“抓早抓小”轉變。二是規范線索處置。多渠道收集問題線索,全面掌握轄區問題與風險,完善線索處理機制和流程。
(四)促進能力素質有新提升。一是強化人員配備,優化紀檢干部年齡、專業結構,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梯次合理的紀檢專業隊伍。二是通過培訓、交流、輪崗等手段,不斷增強紀檢干部發現問題、紀律審查能力。三是培養敢于監督、敢于碰硬作用,不為人情所困、不為關系所擾、不為人言所畏,切實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
參考文獻:
[1]張劍英.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如何提升履職能力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03):121-121.
[2]陶懷燕.淺議新形勢下全面提高基層企業紀檢監察履職能力的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6(07):67-68.
[3]徐惠紅.基層紀檢監察機構如何提升履職能力[J].人民論壇,2015(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