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疆柯坪縣卡孜馬塔格一帶鉛鋅礦位于西南天山,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緣。礦體賦存于上寒武-下奧陶統丘里塔格組第二巖性段中的巖溶角礫巖礦化帶中。巖溶角礫巖礦化帶與近南北向的次級斷裂交匯部位發育蝕變破碎帶,明顯有礦化再富集、蝕變加強的特點,可以作為找礦的主要標志之一。
關鍵詞:柯坪縣;卡孜馬塔格;鉛鋅礦;地質特征;礦床成因;找礦標志
1 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地處西南天山,位于塔里木陸塊的北緣陸緣隆起帶,地質構造較為復雜。區內出露地層主要有寒武系阿瓦塔格組、寒武-奧陶系丘里塔格組、奧陶系薩爾干組、志留系柯坪塔格組、泥盆系塔塔埃爾塔格組(Dt)、衣木干他烏組(Dy)、克茲爾塔格組(Dk)、石炭系康克林組、二疊系巴立克立克組、第三系上新統蒼棕色組、上新統-下更新統礫巖組及大面積第四系沉積物。
2 礦區地質
2.1 地層
礦區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主要為上寒武-下奧陶統丘里塔格組(∈3-O1ql)、中奧陶統其浪組(O2q)、下志留統柯坪塔格組(S1kp)、中-下泥盆統沙衣拉姆群塔塔埃爾塔格組(D1-2t)、上泥盆統沙衣拉姆群衣木干他烏組(D3y)、上泥盆統沙拉衣姆群克茲爾塔格組(D3k)、上新統-下更新統礫巖組(N2-Q1l)、第四系上更新統-全新統洪積層(Qp3pl-Qhpl)。其中,丘里塔格組出露最廣,全部分布在礦區南部,占礦區面積的近三分之二,由含隧石夾層及透鏡體或結核的灰巖、白云質灰巖和白云巖等巖性所構成,具明顯的條帶狀構造。
2.2 構造
礦區位于塔里木地臺北緣的柯坪斷塊內,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運動時期所形成的單斜,以及橫向和縱向的兩組主要斷裂,礦區內共發現12條斷層,編號分別為F1~F12。
其中:F1、F2、F3、F5、F10、F12號斷層,位于礦區西部、中部,走向北西向及北北西向,傾角60°~33°,斷層面多見有斷層痕,發育若褐鐵礦化,綠泥石化;F4、F6、F7、F8、F9、F11號斷層,位于礦區中部、中南部,走向北東向及東西向,傾角25°~52°,斷層面局部呈波狀,斷層兩側巖石局部變形彎曲,并見有擠壓小揉皺,巖石破碎,發育弱褐鐵礦化。
2.3 巖漿巖
礦區巖漿活動弱,僅在西北部地層侵入輝綠玢巖脈,侵入時代為中晚二疊世,大致垂直地層侵入,延伸穩定,長約1公里,寬約3米。
2.4 變質作用
主要變質作用有區域變質作用、接觸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幾種。
3 礦體地質特征
3.1 礦體特征
礦體賦存于上寒武-下奧陶統丘里塔格組第二巖性段(∈3-O1ql2)中的巖溶角礫巖礦化帶中,含礦巖性為巖溶角礫巖和白云質灰巖;受層位控制及層間構造控制,礦化帶總體呈北東~南西走向,控制長度500米~17.1千米,寬3.80~51.40米,產狀335°~0°∠20°~40°,礦化蝕變主要為閃鋅礦、水鋅礦、鉛礬、孔雀石、褐鐵礦、赭石等。
3.2 礦石質量
3.2.1 礦石礦物成分
各礦脈含礦巖性主要為巖溶角礫巖。經巖礦鑒定、光譜半定量分析、物相分析、組合分析、小體重確定,礦石組分較簡單,礦石礦物主要有閃鋅礦、黃鐵礦、針鐵礦、赤鐵礦、水鋅礦、鉛礬、孔雀石、褐鐵礦、黃鉀鐵礬;脈石礦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絹云母、石英、綠泥石、少量螢石。
3.2.2 礦石結構、構造
礦石中可見熱液交代作用形成的自形粒狀變晶結構、他形粒狀結構、半-自形晶粒狀結構、交代殘留結構。脈狀、網脈狀、角礫狀、稀疏浸染狀等構造;脈狀、網脈狀、角礫狀、稀疏浸染狀等構造。
3.2.3 礦體圍巖和夾石
礦體頂底板圍巖為巖溶角礫巖、白云質灰巖和燧石條帶灰巖。礦體與礦化帶呈漸變過渡關系,無自然邊界,依靠基本分析成果界定礦化帶(礦化圍巖)和礦體。
礦體中夾石分布極少,主要為巖溶角礫巖和碎裂狀灰巖。
4 礦床成因簡述
通過與世界典型MVT鉛鋅礦床,鄰區瓊恰特北鉛鋅礦床的主要特征進行對比(表1),礦床主要特征基本相似,礦體形態為層控的似層狀、不規則透鏡狀、脈狀,礦石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方鉛礦,成礦與造山事件關系密切,與巖漿活動無關,為后生熱液礦床。
初步認為礦床成因類型屬密西西比河谷型,即MVT型。
5 找礦標志
5.1 丘里塔格組白云質灰巖,其上為不透水的灰黑色燧石條帶灰巖層,是其找礦前提。
5.2 發現的Pb、Zn、Ag、Mo元素高值異常區,均與巖溶角礫巖礦化帶、蝕變破碎帶的構造交匯部位套合較好,該類化探異常可作為直接找礦標志。
5.3 礦體賦存于不整合面附近的巖溶角礫巖層中。
5.4 巖溶角礫巖礦化帶與近南北向的次級斷裂交匯部位發育蝕變破碎帶,明顯有礦化再富集、蝕變加強的特點。
6 結語
通過本次預查工作,初步確定礦床成因類型為密西西比河谷型(MVT型),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點范圍出露巖性較簡單,礦點范圍內巖漿活動十分弱,礦化帶主要分布在上寒武-下奧陶統丘里塔格組第二巖性段白云質灰巖中,該區成礦地質背景十分優越。
參考文獻:
[1]晉紅展.新疆阿克蘇地區礦產資源分布及勘查現狀[J].礦產勘查,2017,8(02):325-330.
[1]范廷賓,晉紅展,余元軍,等.西昆侖甜水海地區鉛鋅礦成礦特征及找礦進展[J].地質學刊,2019,43(02):184-197.
[3]謝渝,陶玲,朱相北,趙森,等.西昆侖甜水海地區鉛鋅礦成礦特征與找礦潛力[J].西北地質,2014,47(04):237-244.
作者簡介:
阿不力孜·孜牙吾東(1984—),男,維吾爾族,籍貫:新疆昌吉市,本科,地質工程師,主要從事地質礦產勘查與管理工作。
(新疆有色地勘局七〇一隊,新疆 昌吉 8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