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長治 046012) 駱新營 許軍鋒 侯姣姣 張 森 李曉波
近年來,插裝閥在航天產品中應用日益廣泛,已應用的元件有電磁換向閥、單向閥、溢流閥、減壓閥、流量控制閥及一些相關的比例閥等,如圖1所示。使用上,螺紋插裝閥可以簡化管路連接,減少泄漏途徑,減少污染物進入可能性。在不拆卸管接頭的情況下,可以很容易地更換插裝閥,且維修保養方便。螺紋插裝閥裝配如圖2所示。螺旋插裝閥及其閥孔的加工與生產已經實現標準化。

圖1 常用螺紋插裝閥

圖2 螺紋插裝閥裝配示意
插裝孔按結構分,主要有兩腔、三腔、四腔和五腔等。圖3所示為威格士C-10-3三腔孔。螺紋插裝閥的腔孔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要求都比較高,各孔的幾何公差,比如同軸度要求一般在0.02mm以內,各孔之間一般以小圓角過渡。所以,對加工工藝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插裝孔多為多腔孔半封閉結構。受結構所限,加工過程中切屑不易排出,切屑與刀具易產生擠壓,形成積屑瘤,影響表面質量。另外,受刀具、設備及加工方法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加工精度也不易控制。下面主要從刀具的選擇、軟件編程、宏程序編制和加工參數優化等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論述,以解決此類腔孔的加工瓶頸問題。
以鋁質閥塊為例,原來的腔孔加工流程為:制中心孔→鉆孔→擴孔→粗加工腔孔→半精加工腔孔→精加工腔孔→加工螺紋→去除飛邊及孔道雜質。

圖3 威格士C-10-3三腔孔
由圖3可知,插裝閥的腔孔是一組階梯孔,各孔的過渡處都有倒角、圓角等。過去都是手工編程,過渡處的倒角、倒圓程序對一般的操作者而言,編制難度較大,工作量也比較大。如圖4所示,一般在粗加工時,各孔過渡處的余量并沒有去除,導致在半精加工時,加工到腔孔底部時,刀具的切削力特別大,機床負載急劇上升,最大可達40%~50%。半精、精加工時,負載過大,易導致刀具損壞或加劇刀具磨損。另外,刀具是在一種半封閉狀態下進行切削,由于容屑空間有限,排屑效果不良,再加上精加工腔孔時過大的負載,容易導致刀具顫動,或沿軸線產生一定的偏移,產生“喇叭孔”現象,最終導致腔孔孔徑超差。

圖4 傳統腔孔加工方法示意
依前文所述,需對腔孔的底部余量進行有效去除。可以利用自動編程軟件進行編程,生成腔孔程序后再進行加工。在半精加工腔孔時,將第一個沉孔直接加工成形,后續不再加工。各孔壁及底面單邊留余量0.15mm。腔孔加工軌跡如圖5所示,加工效果如圖6所示。
閥塊材質一般為7A04-T6鋁合金,其為超硬鋁,切削性能好。選用硬質合金刀具進行加工。硬質合金刀具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彈性模量,化學穩定性好。另外,由于零件表面質量要求高,為保證不出現接刀痕跡,最好選用整體硬質合金銑刀,一次加工成形。整體硬質合金銑刀具有以下特點:①切削刃規整,直線度好,容易獲得較高的形狀精度。②剛性好,強度高,容易獲得較高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質量。③切削刃長,在精加工時,零件輪廓可以一次成形,加工效率高。
刀具的具體型號依據腔孔的規格確定,盡量選用規格較大的整體硬質合金刀具。
腔孔成形刀具可依據腔孔尺寸進行定制。成形刀具一般是整體焊接式刀具,即基體材料是高速鋼,切削刃為硬質合金材料。為保證刀具強度,定制刀具時,刀具尖角處應增加0.2~0.3mm圓角,以提高刀具壽命,減少刀具由于負載突變而出現崩刃的現象。另外,成形刀具的徑向圓跳動量應控制在φ0.01mm以內,或者采用試件加工的方法,驗證刀具的加工精度,此種方法比較通用。
常用成形刀具如圖7所示,銑削刀具如圖8所示,單齒螺紋銑刀如圖9所示。

圖5 腔孔加工軌跡示意

圖6 腔孔加工效果

圖7 常用成形刀具

圖8 銑削刀具

圖9 單齒螺紋銑刀
在加工腔孔時,過去一般都是采用分層加工方法,此方法存在諸多不足之處:①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接刀痕跡。②每層加工時,需有進刀和退刀步驟,空行程較多。進刀時,加工負載較大;退刀時,負載較小,容易出現過切或者欠切現象,所以需留出足夠的精加工余量。
現在采用螺旋銑削方式對腔孔進行半精加工。經驗證,加工效果比較好,孔壁余量比較均勻,達到了加工要求。
螺旋銑削是一個連續的切削進給過程,切削過程比較平穩,切削力均勻,加工效率比較高。對于螺旋式加工,由于刀具側刃的背吃刀量總是從零開始,逐漸線性地增大至規定值,而且每一次循環的側刃最大背吃刀量僅為指定層降,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刀具的讓刀現象,有效保證孔上下尺寸的一致性。另外,相對于分層加工,螺旋銑削每個孔只需一次進刀、退刀,減少了機床的空運行時間,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加工效率。
采用優化方法進行加工,腔孔各處的余量均勻一致,可以省略粗加工成形刀具,直接使用精加工成形刀具對腔孔進行精加工。腔孔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各孔的深度不盡一致,各孔會逐一進入切削過程,在孔底部時,其加工負載會達到最大值。為保證切削過程的平穩性,需對加工參數進行優化選擇。經驗證,刀具在初始切入工件時,初始負載會比正常切削時的負載高5%~10%。在加工孔側壁時,由于余量較少,切削力小,影響并不明顯。在加工到離孔底部0.5mm時,為降低切削力,應將轉速降20%~30%,進給速度依據實際情況確定,保證切削負載控制在10%~15%。腔孔較大時,允許負載適當增大。刀具在孔底時,應暫停1~2s,以進一步提高倒角處的表面質量。以加工C-10-3腔孔為例,在加工孔底部時,轉速設定為300r/min,進給速度設定為10mm/min。
原螺紋加工程序通用性不強,改動比較麻煩。對其進行了優化設計。下面是改進后的海德漢系統通用單齒刀螺紋加工宏程序清單:
…..
L X0Y0Z50C0R0 FMAX M3
Q2=15.88; 螺紋深度
Q3=14; 每英寸螺紋齒數
Q4=25.4*0.875/2; 螺紋大徑
Q1=0.3 ; 徑向余量
CALL LBL1; 調用子程序
Q1=0
CALL LBL1
Q1=-0.185
LBL
TOOL CALL 25 Z S2400 DL-0.1 DR+Q1; 調用單齒螺紋刀具
L X+0 Y+0 R0 F2000
L Z-0.8 F2000 M13 ; 移動刀切削位置,啟動主軸及切削液
Q5=Q2*Q3*360/25.4 ; 螺旋線旋轉總角度
CC X0Y0 ; 設置圓弧中心
L X+Q4 Y+0R.F600
CP IPA-Q5 IZ-Q2 DR- F240 M13 ;螺旋銑削螺紋
L X+0 Y+0 R0 F600
LBL 0 ; 子程序結束
L Z+50 FMAX M5 M9 ; 退刀
TOOL CALL 0; ; 刀具退回刀庫
……
程序說明:子程序的調用次數,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螺旋線的圈數不能超過15圈,即Q5的絕對值不超過5 400。若超過,則再增加編寫一段螺旋線程序。
工藝方案改進前后的加工效果對比見表1。

表1 工藝方案改進前后的加工效果對比
通過對工藝方案的優化設計、刀具的合理選擇及切削參數的優化,提升了腔孔的加工精度及表面質量,經裝配試驗,效果良好,為類似產品的加工提供了成功范例,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