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肖男
【摘 ?要】H 公司為了快速完善全產業鏈,積極對外展業,以現金方式增資取得 A 公司 75%的股權。A 公司的在建和已建項目均為國家鼓勵和支持的環保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對 H 公司產業鏈延伸、提升公司社會影響力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該股權收購項目是否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項目投資多久能收回成本,項目盈利水平如何等問題有待探討,因此有必要對該項目進行后評價研究。
【關鍵詞】光伏;項目后評價;環保
引言
公司是當地一家大型的國有企業,正按照“大公用、大環保、大生態”的戰略發展方向,全面打造行業典范,快速完善全產業鏈,積極對外展業,目前處于重要的加速發展階段。2018 年 H 公司增資收購了一家公司,不僅完善了 H 公司產業結構和涉及領域,符合公司戰略發展的要求,而且本次收購的實施響應國家“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號召,對推進公司可持續性發展,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知名度,提升行業市場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項目后評價的必要性和意義
通過后評價,可以確定項目投資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查找項目成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有效反饋信息,提出建議,改進工作,完善項目投資效果,提高未來新項目的管理水平。
2.項目后評價研究現狀
近年來,項目后評價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得到了快速發展,項目后評價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并且更加接近實踐活動。王克峰和沈悅新采用層次分析的評價方法對電網項目進行了后評價,構建了綜合科學指標評價體系。林進通過專家問卷調查和實證篩選評指標構造出適用于煤礦投資項目的后評價指標體系。吳堅和張玉軍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層次分析法 (AHP),提出了一種可量化的公路沉管隧道后評價方法。楊忠祥等用Vague 集與層次分析法從正反兩方面對冶金企業煙氣脫硫工程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價,并對其構建了后評價指標體系。羅偉強和鐘建安對新能源光伏發電項目展開了后評價研究。如今,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經濟正在快速發展,項目后評價自身體系也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內容已不再局限于經濟評價,同時也可以對公共安全、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社會效益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H 公司股權投資項目后評價
3.1 H 公司股權投資項目簡介。本項目為增資收購項目,即 H 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取得 A 公司 75%的股權,助力 H 公司快速邁進光伏行業。A 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B 公司在收購前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項目為“某污水處理廠光伏發電項目”。
3.2項目財務經濟效益評價
2018 和 2019 年全資子公司 B 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 144.68 萬元、141.85 萬元,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 4.98、2.08,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59.20%、55.99 萬元,2018 和 2019 年 A 公司合并凈利潤分別為 241.67 萬元、347.90 萬元。從上述指標來看,2018 年和 2019 年的凈利潤達到了《投資分析報告》中“B公司 2018 年凈利潤達到 125 萬元,2019 年凈利潤達到 123 萬元”的要求,整體盈利狀況、資產狀況良好,收購標的公司的財務效益較好。
3.3項目經營管理評價
目前 A 公司的經營管理采用管理外包模式,即委托運營方對已建成光伏電站進行日常管理、安全生產、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委托運營方負責保證光伏電站的運轉和維護。據了解,后期新建電站均采用此模式運營。公司組織結構設置合理,經營管理策略明確。
3.4項目環境和社會效益評價
(1)項目環境效益評價。該項目成功后能夠滿足某污水處理廠每天用電量的三分之一,每年所發綠色電力相當于植樹造林 19,600 畝,節約發電燃煤約 980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442 噸,減少粉塵排放約 666 噸,環保效益突出,節能減排效果顯著。該項目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能夠有效節能減排,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2)項目的社會效益評價。H 公司進軍分布式光伏行業,采用收購方式降低進入該行業的門檻,在 H 公司拓展環保行業全產業鏈的發展戰略中邁出堅實的一步。H 公司作為環保型國有企業,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打造完善地清潔能源運用體系,把握光伏行業發展機遇,迅速跑馬圈地占領市場,爭做“光伏+水務”行業龍頭企業,對提高 H 公司知名度、樹立其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的實施對提升公司社會影響力、公司美譽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3.5項目可持續性評價
根據該項目的現狀,結合國家政策、資源條件和市場環境對其進行 SWOT 分析:(1)S(優勢)。①政策優勢: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等配套措施、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 0.42 元(含稅),光伏發電項目自投入運營起執行標桿上網電價或電價補貼標準,期限原則上為 20 年。目前,該項目下的 “某污水處理廠光伏發電項目”尚可享受政府補貼年限約 18 年。②模式優勢: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大,廠區建構筑物上空無遮擋,光照充足,且日常運營用電負荷大,十分符合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條件需要,“光伏+水務”模式充分的利用了廠區空間,又能避免光伏發電新征地的限制,整體提升項目的盈利能力,實現光伏與環保產業的完美融合,具有很強的市場影響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2)W(劣勢)。①缺少運維技術,運行成本高,投資回收期較長。由于 A 公司缺乏擁有分布式光伏后期運行維護的專業技術團隊,后期的運行維護由小股東負責,運行成本較高,投資回收期較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競爭力。②太陽能有波動性和分布差異性。光伏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具有能量密度低、波動性、周期性等特點,陰天、霧霾等因素影響太陽輻射的穩定性,產能受限。(3)O(機遇)。①國家新政策帶來機遇: 2020 年國家出臺《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明確 2020 年前全國各省份能源結構保障比例,當地要求占比10%,并實行追責,這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鮮明信號。②環保優勢:當地各級政府非常提倡環保,該項目下的“某污水處理廠光伏發電項目”經濟效益明顯,環保效益突出,節能減排效果顯著。(4)T(威脅)。①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分布式光伏行業的發展極度依賴國家政策支持,政策的變動對分布式光伏產業影響較大,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給分布式光伏投資帶來很大不確定性。②強制性、權威性的執行力不足。目前很多光伏行業遭遇的威脅是政府不履行補貼措施,甚至違規套取光伏扶貧專用資金。影響分布式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通過 SWOT 分析,A 公司可持續性能力良好。建議 A 公司把握內部優勢,抓緊發展機遇,彌補短板,規避風險,挖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3.6項目后評價結論
(1)項目成功度評價。投資目標和投資效益方面,該項目的增資部分實現了原定目標,基本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效益方面,A 公司在建項目所在的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量均達一定規模,日常運營用電負荷大,且污水處理廠中長期內持續運營,盈利來源能夠保證;A 公司也在積極開拓外部市場,擴大業務規模和客戶群體,發展勢頭良好。(2)評價結論。該項目實施過程規范,符合相關法規制度的規定;該項目運營過程平穩有序,達到投資分析報告的預期;該項目環境和社會效益明顯,符合 H 公司發展戰略方向;該項目風險可控,業務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4.項目發展建議
目前,A 公司在電站開發、建設、運營業務方面基本采用外包的形式進行,自身缺乏專業的技術團隊和人員,技術和運營中過多依賴委托運營方,業務獨立性不強,不利于公司在激烈的光伏行業長遠持久的發展。建議 A 公司緊扣行業環境和市場需求,以技術創新為根本,通過外引內培等手段,提高整體的技術能力和專業團隊,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參考文獻
[1]李亮.H 公司 SHG 項目后評價研究[J].理論探討.2018(12).
[2]王克峰,趙學會,黃長杰等.基于科學指標體系的電網基建項目后評價管理[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0(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