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志
摘要:培養一年級學生的數學能力是開展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好壞對其今后的數學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么在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呢?教師就需要做到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充分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使學生能夠動手、動腦、動口,從而激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一年級;數學;學習能力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當前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最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實現有價值的教學,使不同人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不同的發展。那么,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將主要探討在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當前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但是就現如今教學現狀而言,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順利開展課堂教學的關鍵因素之一。小學數學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要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科知識,還應該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有一部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一味地以自己的教學經驗制定教學方案。這種沒有結合班級內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不僅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產生抵觸的心理。
(二)教學方法不當
隨著我國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我國現代教育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各種新型的教學設備也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進步。但是也有些許數學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教學與新型教學設備的時間分配問題,就導致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變得越來越低。這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投影儀、微機演示的時間過多,縮短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沒有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提高一年級學生數學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開展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如何自學的方法。如果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只給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任務,而沒有相應的指導,那么學生的自學過程就將變得毫無意義。
在學生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陪著學生們一起預習,告訴學生在什么時候應該勾劃重點知識,并且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問為什么?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有著直接的關系,只有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小學一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較弱并且生活閱歷不足。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就可以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首先,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材,《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制作精美的PPT課件。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教材主題圖中的套圈游戲。讓學生們通過觀察,回答自己看到了什么,并且教師提問:“同學們要知道有幾個圈沒套中該怎么計算呢?”待有同學回答出正確答案后,教師在黑板上板書14-9。然后再提問:“同學們14-9等于多少,該怎么計算?”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雖然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推進,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有一小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課堂中長時間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長此以往,只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變得越來越低。因此,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就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創新適合于學生的學習方法。
例如,在學習《數數和數的組成》這一內容時。首先,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如讓學生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正確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其次,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復習題,鞏固學生上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如14是由多少個十和多少個一組成。最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但是只要教師在教學時深入分析教材,重視課堂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其留有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夠通過自主學習鞏固新知。其次,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并且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瑞越. 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養成與培養[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1013-1015.
[2]張新龍.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43-144.
[3]邢海俠.淺析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