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在新課標教學改革中對小學數學教的有效實施學非常重視,以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全面發展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為最終目的。因而數學教師應努力尋求有效的教學策略,這對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是指學生經過教師教授后,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學習能有所進步。策略的有效性不是以教師的勞動強度或工作時間來考量的,是以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進步程度和在取得進步時所花的時間來衡量,即是讓學生的進步大卻用時少的數學教學方法,就是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廣受關注的有效教學成為必要的教學手段。有效教學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和學習技能,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有效拓展,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多以教師為主,往往采取的是“我教你學”的機械教學法,使得課堂教學單調入味沒有生氣,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以一種被動的形態存在,其學習質量會大打折扣,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就難以達到理想中的預期。這樣的教學效率無助于小學生在數學上的深度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有效教學策略,在提升小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 沒有明確教學目標
只有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才能有計劃的去實施去完成。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還應教導學生如何去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反映在多方面,比如拿課堂教學來講,多數教師課堂教學為的是完成教學大綱規劃的教學任務,忽略了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習進度。在課堂教學中完全以教師為主,教師的教學只是為教而教,并沒有領悟到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教學目標,無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技能、思維創新等方面,更起不到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如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對教師事業的不負責也是對學生的不負責,培育不出優質的學子,教學質量也無法提高,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一定要高度重視,其教學的業務水平才能高度提升。
2.沒有適當的教學方法
近幾年的教育改革針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在不斷更新和完善中,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仍在以教師、教材為教學中心,學生的主體位置并沒有得到重視。學生的學習要是通過一定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將知識進行有效自我轉化,增強學習效果。然而,當下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還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其外在作用,整堂課幾乎成了教師的說教過程,呈現的是一種單一機械的填鴨子式教學方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完全是被動的接受這種外在的灌輸,這種被動式所獲得的知識,在轉換成自我的知識結構時其效率會大打折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提升,這對學生在數學學科上的長遠學習是極其不利的。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業務水平,并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知識水平,精心探索和創建適當的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且有活力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覺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學習潛力充分釋放出來,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得以有效拓展,同時也是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體現。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1.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即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的有效性發展,又有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對學習的體驗不再是生澀難懂,而是多趣有意義且能體驗成功的享受過程,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并能夠在生活實踐中進行靈活運用。因此,沒有合理的教學目標,這樣就有可能脫離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學生再怎么努力也難以完成學習目標,這樣是無助于學生在學習知識和學習技能上的進步和發展,久而久之既打壓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沒有信心并害怕學習數學知識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因而數學教師必須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才能更好的展現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數學教師應遵循新課標要求,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能有更多地發展。還有一點,教師要多與學生互動交流,詳細掌握學生的真實狀況,這樣制定的教學目標才能順利開展下去。再就是教師在教材上也應多下功夫,找出教材精髓讓學生認真學習同時,還應有超越教材的長遠視角在教材的運用上應具有創新性,讓教學目標更完善、更合理。
2.采用多種教學形式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發揮主體作用,主動進行知識主體構建,并充分享受學習過程,這便是有效教學的最有力表現。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數采用的是填鴨子教學方式,體現的是單邊教學,將學生完全置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自覺能動性竟被忽略,沒有關注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的主體作用。這種教學方法不能適存于新課標教學改革,阻礙了有效教學的順利實施,更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采用既有啟發性又有趣味性的多樣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并感受到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另教師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出能充分釋放學習能力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可以更好的自我發展。因此,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懂得合理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出其事半功倍高效性。
小結:
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這是小學教育改革深切關注的問題,更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數學教師應將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精心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既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駱謝華.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策略之我見[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
[2] 陳英吉. 構建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有效策略之我見[J]. 素質教育論壇, 2009(6):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