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牛若萱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和青年人獲得信息的途徑日益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精神需求,漢服等傳統文化相關的小眾文化日益興起。而很多人通過漢服來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本文將分析漢服這一新興產業的銷售模式以及商業價值。
關鍵詞:漢服;商業;傳統文化
對傳統文化的認漢服,無疑是當下最火爆的流行文化之一,各大視頻網站經常會看到美麗的少男少女穿著漢服翩翩起舞,這正是我國青年對我國文化越來越自信的體現,應以“漢服文化”為起點,向大眾普及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并樹立公民對傳統文化的認可。通過分析漢服的商業價值,必能促進我國相關傳統文化的發展。
一、漢服的概念以及什么是漢服復興?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重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再造華夏中國獨步世界、無與倫比的文明創造能力。
“定位于傳統禮儀文化與風俗文明的復興,并且在其中傳承和重建自尊自信、自強不息、傳承文明又勇于創造的民族精神與舉世無雙、無與倫比的文明創造能力”------或許這就是漢服運動可以尋求到的最準確的位置。
二、漢服銷售的主要形式
目前漢服銷售以線上的網店為主。而在一些旅游城市,也可以看見一些線下代理的實體店。
在制作方式上,一部分商家選擇分碼的形式,而另一部分商家更貼近傳統——“量體裁衣”(定制)
區別于在時裝網店購買時裝,絕大部分漢服商家“拒絕”囤貨,而是以先以實物圖或者模特圖收取少量定金,按照定金下單的數量來制作“大貨”的形式進行商業活動。而線下實體店也并不全然以銷售為主,更多的是向旅行者提供租借衣服。
另外,還有一些周邊產業,如以漢服攝影為主的攝影工作室或自由攝影師。
而在二手交易平臺上,不乏愛好者們將自己二手漢服出售或者互換。如果一件漢服你穿了幾次不喜歡了,那么你可以賣給有需要的人。
三、當下漢服銷售形式與傳統服裝行業的比較
(一)從制作工藝來看,漢服比時裝工藝更加復雜。提花、刺繡、印花都是漢服“流行‘的工藝。很多漢服更是集三者于一體。
(二)很多高端消費者更傾向于定制尺寸。這在日常時裝里十分少見
(三)從投入成本來看,漢服所需要的投資比時裝小,時裝需要囤積大量現貨,而漢服消費群體對現貨的需求相對較低,商家可以根據定金數量靈活調整制作大貨的數量。
(四)從市場成熟度來看,由于漢服市場長期缺少大公司的競爭,導致市場并不入時裝成熟,仍然有哄抬物價以致虛高和制作工藝不成熟的情況。
(五)從宣傳手段來看,不同于時裝行業需要極大線下廣告投入,漢服商家的宣傳主要集中于線上,“漢服愛好者”們有專屬的微博話題來關注自己需要的新品,在這種環境下,粉絲量幾百萬的“漢服破產女神”“漢服商家資訊”這類推廣博主應運而生。
三、當下漢服銷售形式的優缺點
優點:(一)作為創業項目投入少門檻低。無需大量囤積貨物,訂單可以根據消費者需求調整。減少了投資者的風險。
(二)推廣成本低。受眾有固定圈子,“漢服愛好者”喜歡與同樣愛好的人分享喜歡的產品。因此即使很低的宣傳成本也能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三)此類小眾文化圈有良好的二手出售和互換傳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缺點:(一)定金模式雖然降低了投資風險卻并不成熟,缺少約束商家的機制,近年來有一些商家收了總數目巨大的定金后不知所蹤,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情況發生。商家把風險轉嫁給消費者顯然是這種形式不合理的地方。
(二)缺乏與有實力的公司直接競爭,導致漢服商家總體工藝水平較低,有惡意哄抬物價的情況發生。
四、推廣漢服的好處
(一)拉動漢服工廠當地的經濟增長,拉動就業,促進創業,擴大內部消費需求。
(二)促進國內工藝進步。近代以后,作為絲綢古國的中國,絲織品工業生產水平落后于日本。響主要因為日本有購買和服的需要,日本布料商家在織物的研發上比我們更加用心。推廣漢服,尤其推廣高端漢服,會促進國內廠商良性競爭,創造出更好的紡織工藝供國內使用。
(三)有利于紡織廠等產業復興。在“漢服復興”前,由于國內此類需求較低,很多提花廠只能以接日韓的訂單維持運轉。這一情況在漢服文化流行以后大大改善。
(四)有利于幫助攝影旅游業等一系列相關行業的創收
(五)有利于促進傳統手工藝復興(如“揚州絨花”、“花羅”“絲綢纏花”“蘇繡”等)
(六)有利于傳統文化的推廣。通過接觸漢服,很多青年人間接的了解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與手工藝,并對其產生濃厚興趣。漢服社團經常舉辦各種形式的傳統文化活動,使得傳統文化教育不在停留在紙面上。讓參與者有更好的參與感,更好的體會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國學教育應與國學研究并重,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審慎地在社會各個層次進行國學的普及和教育。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和通識兩個層次。 國學教育應貼近民間、扎根民眾。國學教育應是平易的、平民的教育,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國學的核心價值和積極意義。
(七)漢服作為一種直觀的傳統文化展現形式,是一種優秀的文化輸出載體。通過美麗的服飾,可以激發外國友人對我國的興趣,繼而主動了解我國的文化和歷史。
五、推廣漢服和重視漢服業的必要性
綜上所述,漢服復興是必要的,無論從網絡熱度還是增強軟實理的需要來看,漢服流行已經勢不可擋。
我們要復興的,僅僅是一件漂亮衣服么?不是,我們穿起這件衣服,是為了以此為起點,再造
整個華夏。這正是千千萬萬漢服復興者投身此一事業的初衷。漢服運動是華夏文明復興運動。真正正確的漢服及華夏文明復興運動,其方向不是指向歷史,而是指向未來。服飾、禮儀、精神、文明,層次遞進、一脈相承。它是文化多樣性的捍衛,是文明的復興與重振,是文化創造遺產的理性繼承,是民族創造力的重新的勃發。漢服運動是建立在正視歷史、面向未來基礎上的真正的偉大的民族和解運動,是在更高的層次和真正的意義上凝聚中華民族、凝聚這個國家,在全新的起點上傳承華夏的文化、復興中華的文明。
而讀懂受眾的消費觀念也是必要的,有利于改善其錯誤的一面,發揚其優勢。實現推動創業、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為國家硬實力與軟實力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漢服詞條 百度百科.
[2]源遠流長的漢族衣冠 騰訊.
[3]漢服的歷史和發展 新華網.
[4]溪山琴況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