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成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3-160-01
摘 要 無思想、少激情、工作沒方向、人才流失嚴重是目前企業青年人低迷現狀的縮影,企業和青年應該如何看待和解決這個現狀已成為企業越來越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企業青年人 黨團作用 社會價值
新形勢下,企業應重視青年人自身發展需要,多措并舉,推動青年人與企業共同發展,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一、黨團發揮思想點撥作用,點燃“心”的希望
新學員要軟著陸。黨團組織,要在思想上做好青年人從大學畢業到企業高強度工作的緩沖工作,要為廣大青年團員定制一套逐漸適應的思想、生活、學習和工作組合套裝,要讓他們有踮起腳尖能夠達到目標的成就感,讓他們有思想認同感、順理成章的融入存在感。在“導師帶徒”活動中,導師除了教授徒弟“應知應會”內容外,更要側重在生活和學習上的關心和照顧,合情合理解決基本問題,感情上點燃他們對企業的好感,不是簡單粗暴、削足適履地扔到工地上放羊式管理,要創造彈性管理模式。
講道理不是講空話。黨團組織要定期召開青年人員思想交流會,傳達正確思想,及時糾正偏差認識,將一切苗頭性的錯誤認識消滅在萌芽狀態。從生活中找到鮮活的例子,利用例證中的正確認識解決思想的錯誤認識,避免假大空的說教反感程度,否則,適得其反的作用變成了傳染擴散,將會引發更大的群眾集體性厭煩,這是黨團組織和負責人要深入考慮的思想工作方法大問題。
開展活動要切合實際。開展活動要少而精,活動影響面要盡量擴大,全體青年團員都要參與進來,我們在組織一個沒有成功的活動之后,應該反思下一步應該怎么辦?不能一直低頭明年還這么辦,這是一種傭人思想的表現。為什么我們費心費力搞活動,大家還不認可?這是黨團組織和負責人要深入考慮的工作思路問題。
獎勵考核要信守承諾,注重公平。做事有始有終,否則失去的是公信力,普通人將會對組織失去信任,這種危害是致命傷。評優評先,首先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考評機制,注重成績,推薦要負責。各個序列獎勵要分清,不要混淆和張冠李戴。評綜合優秀獎項更要考慮全面,更要經得起時間檢驗和推敲,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凡的就一直要平凡,不要為了平均而失去工作本職意義上的公平。各單位名額上的限定要靈活處理,不搞名額分配制,寧缺毋濫,提高含金量。
考核要建立連續性機制,采取積分制模式,積分的評判是各級主管和群眾的綜合性評價,避免個人評分的失誤。對滿足于一定條件的人才要給予一定的職級、物質上的獎勵和榮譽,打通晉升途徑,激勵和刺激更多的有志青年奮力追趕,這種“鯰魚效應”對青年人具有導向性的作用,要讓有志青年看到希望。
宣傳選樹典型途徑多元化、對象更要接地氣。要掌握青年人的生活工作習慣,量體裁衣地制定宣傳模式,深入和主導一切宣傳的領域,紙質刊物、微信等一切我們平時接觸的途徑都要武裝到位,不留死角地宣傳身邊的正能量,讓身邊的典型成為彼此學習的榜樣。
二、青年人反思和領悟人生目標,燃起“心”的希望
反思自身的毛病。有心的青年人應該反思:哪怕只有那么一個沒背景、沒關系、沒有用各種邪路就憑借自身的努力而成功的人為什么不是我?書到用時方恨少,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個平時不積累、肚子里沒東西的人在天將降大任于你的時候也只能失之交臂,即便“矬子里面拔大個”選中了你,經一段時間的考驗后,組織一看你繡花枕頭一包草,那基本也是“流放寧古塔,永不續用”了。
年輕就要多磨練、學真本事。年輕人在工作中有很多是見活就躲,遇好事就上。這種人貌似聰明,實則是坑了自己。有些人干工作挑肥揀瘦、推三堵四,以至于若干年后,自己還是本事平平,無法擔當重任,終究被別人挑挑揀揀。人到中年,已經沒有沒有了跳槽的魄力,但主要原因是沒有本事才沒地方去。所以我們年輕的時候就要多學習、多積累經驗、能夠證明你本事的東西就多爭取、能夠增長個人能力的事情就要多做,干工作不是單純的為單位干工作,更主要的是為自己干工作,學了本領和技能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東西學到手才是本事,誰也搶不去,終究有一天機會來臨時別人誰也擋不住你,所以本事才是實現個人理想的硬件,其他的都是軟件。
正確認知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內涵,捋順索取與奉獻的關系。
這兩者的淺層關系就是存錢與取款,枯水期與豐水期時河流與地下水誰補給誰的問題,換而言之就是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你要想從銀行取出錢那你必須之前往里存錢,否則正常情況你是沒錢可取。要想索取必須先要有貢獻,若想實現個人價值必然要實現社會價值,這個是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你個人的事情基本是免談。我們總是低頭做事,可能沒想過為什么?工作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有的人就能成功,有的人確實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要一味地要求別人要為自己提供什么,關鍵是自己能為自己創造什么?在成功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關鍵看誰舍得付出和貢獻,總而言之,付出和貢獻是對成功的一種投資,只有努力投資才有可能得到回報,不投資肯定沒回報。
青年時代是人生的創業黃金時期。一個企業不注重青年人才的上進心培養和鍛煉,企業發展就會發展乏力,后繼無人。關鍵要激發青年人的工作激情,點燃他們工作的熱情,最終達到個人和企業強企富工,圓自己的夢,圓企業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