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云
(唐山學院工程訓練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放大電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單管放大電路是模擬電路實驗中的一個基本入門實驗,學生在學習單管放大電路理論知識時一般都認為難于理解。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和提高動手能力,學生做單管放大電路實驗是非常必要的。學生通過正確使用儀器連接電路,可以進行模擬電路靜態和動態參數的測量,具體分析單管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因素。學生通過實驗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為后續理論知識奠定扎實基礎,還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電路是由三極管、電阻、電容等元件組成的共發射極單管交流放大實驗電路,電源電壓Ec為+12 V,單管放大交流電路圖如圖1所示。通過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解理論知識、提高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清晰地知道了單管交流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是如何影響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波形的。

圖1 單管交流放大電路圖
電路參數:Ec=12 V Rp=1 M Rb1=100 K Rb=Rp+Pb1Rc1=2 K Rc2=1 K Rc=Rc1+Rc2RL=2.7 K C1=C2=10 uF V:3DG或9013
單管交流放大電路連接圖如圖2所示,撥動開關使Rc=2 K,RL=∞即S1板向右方,S2板向下方。然后調節Rp為合適值,即Uc=5 V;用萬用表測量靜態工作點,分別測出Uc、UB。
靜態工作點是否合適,對放大器的性能和輸出波形都有很大影響。如果靜態工作點偏高,放大器在加入交流信號以后容易產生飽和失真,此時Uo的負半周將被削底,如果工作點偏低,容易產生截止失真,即Uo的正半周將被縮頂,這些情況都不符合不失真放大的要求,所以在選定工作點以后還必須進行動態測試,即在放大器的輸入端加入5 mV的電壓,檢查輸出電壓Uo的大小和波形是否滿足要求。如果不滿足,通過調節電位器的值,改變靜態工作點,觀察輸出波形的失真。

保證靜態工作點合適,使三極管基極與發射極之間正向偏置、基極與與集電極之間反向偏置,則輸出電壓會正常放大。通過調節可調電阻Rp,使電路的靜態工作點設置不合適而使三極管工作在飽和區或截止區,則電路輸出信號波形明顯失真。

圖2 用儀器測量單管交流放大電路實際連接圖
集電極電阻RC、負載電阻RL和三極管電流放大系數β因素的變化對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波形的影響,單管交流放大電路連接圖都是如圖2所示,開關改變,示波器測得的波形圖和數字毫伏表測得的數值不同。
1)調節Rp為合適值(即Rc=2 K,RL=∞,Uc=5 V時的Rp值)。輸入信號為f=1 kHz,Ui=5 mV。撥動開關使Rc=3 K,即S1(斷開)扳向左方,測量Uo并觀察波形。根據圖2連接圖,通過示波器看出輸出波形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測得輸出電壓Uo是1.548 V。在Rp為合適值的條件下,很明顯Rc=3 K的輸出電壓比Rc=2 K的輸出電壓大。
集電極電阻RC增大之后,電壓的放大倍數比Au1增大,輸出與輸入反相關系并沒有改變。
2)調節Rp為合適值,使Ui=5 mV,f=1 kHz,接入RL=2.7 K,即扳向上方,測量Uo觀察輸出波形。根據圖2連接圖,通過示波器看出輸出波形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測得輸出電壓Uo是0.729 V。在Rp為合適值的條件下,很明顯RL=2.7 K的輸出電壓比RL不接入的輸出電壓小。
可見,集電極電阻減小之后,帶負載之后電壓的放大倍數比Au1減少,輸出與輸入反相關系并沒有改變。
3)撥動開關使Rc=2 K,RL=∞即S1板向右方,S2板向下方。然后調節Rp為合適值,即Uc=5 V,用β=95與β=90兩塊電路板進行比較。根據圖2連接圖,通過示波器看出β=95時的輸出波形不失真,用交流毫伏表測得輸出電壓Uo是1.276 V,比β=90的輸出電壓大。
三極管電流放大倍數β值增大,電壓放大倍數比Au1增大,輸出與輸入反相關系沒有改變。
從上面的實驗過程可以看出,調節偏置電阻Rp、集電極電阻Rc、負載電阻RL和三極管電流放大系數β因素的變化對交流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電壓放大倍數及輸出波形有影響。調整靜態工作點、Rp、Rc、RL及三極管電流 放大倍數β是影響電壓放大倍數的關鍵因素,利用示波器可以看出波形的變化。通過實驗,使學生對單管放大電路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