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信林
尺寸教材,悠悠國事。教材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主要載體。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沉著應對“未有之變局”,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充分發揮好教材在鑄魂育人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打造體現時代精神的精品教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和改進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要求,強調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近年來,大中小學教材體系初步建立,教材質量不斷提高,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顯著增強,基本適應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正在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為適應這一需要,建立健全教材管理制度,提升教材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教育部近日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和《學校選用境外教材管理辦法》。
明確“誰來管理”。四個教材管理辦法既從縱向治理結構上明確了國家、地方、學校的管理職責,又從橫向分工結構上明確了教材編寫、審核、選用、使用、監督、研究的職責要求,堅持“誰編寫誰負責”“誰選用誰負責”。國家層面統籌確定教材管理的原則、標準和程序,指導地方、學校、編寫出版單位及專家學者積極參與、各盡其責。國家管什么、地方管什么、學校管什么,職責清晰,邊界明確。國家、地方、學校分工合作,編寫、審核、出版、選用、使用、監督、研究全戰線聯動,共同加強教材管理,推進教材建設。
明確“怎么管理”。堅持統籌為主,統分結合,全面覆蓋,分類施策。教材管理辦法覆蓋大中小學各學段,覆蓋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包括選用境外教材,覆蓋規劃、編、審、用、督各環節,按學段、分類別制定措施,增強了系統性和針對性,力求實現管理的科學化、精準化。堅持管建結合,重在補齊短板,加強激勵保障,激發建設活力。
管理辦法的出臺,為加強編寫、審核、出版、選用、使用、研究各個環節,推動精品教材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指明了發展方向。
推動教材建設更加導向鮮明。教材堅持什么,宣示什么,信仰什么更加鮮明。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材建設要服務這一目標,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為努力構建中國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理論范式和話語體系打下堅實的教材基礎。
推動教材建設更加科學適宜。教材要科學,又要適宜。走路、跑步是人要掌握的必須技能,然而成人不應當再去學習走路,嬰兒則不必學習跑步。在正確的時間學習正確的知識就是適宜。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人才培養規律和學科建設規律,廣泛吸收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學科特點,知識類別、覆蓋廣度、難易程度等要有助于學生理解、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有利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
推動教材建設更加具有時代氣息。教材是歷史的記憶,也是時代的記載。真正為廣大師生所歡迎的精品教材必然反映時代的聲音,反映時代的步伐,反映時代的先進成果,必然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同呼吸。教材要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融入時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擔負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作者單位系課程教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