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軍愛民、民擁軍的軍民融合視角下,探討如何更好建設軍民基層文化服務策略,軍民相護相擁的傳統美德由來已久,軍民融合歷來是大家津津樂道的美事,在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軍民基層文化建設更應該搭乘時代的順風車,選取符合群眾需求,滿足大眾口味的優質文化內容,及時更新文化內容,確保軍民文化建設事業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軍民融合;公共文化;基層建設
引言
百年近代史,盡是血與淚,自工農革命起,紅軍戰士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廣大工農階級在后方用手推車運送補給,人民與解放軍便是魚水情深,到了和平年代,雖然不再需要犧牲和運輸補給,可是軍民魚水的文化精神依舊要發揚光大,本文將探討如何充分把軍民文化與現代方式相結合,進而更快促進軍民文化的發展建設。
1.政府牽頭,多方發力
在以往的軍民文化建設中,政府部門是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主要供給者,社會其他力量則很少參與軍民公共文化建設,幾乎政府承擔了全部的文化建設投入,這不僅導致政府部門對公共文化建設的負擔日益加重,也使得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與群眾的文化需求逐漸偏離。如今,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各界影響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的建設中來,為公共文化建設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在現如今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要堅持以政府為領頭羊,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建設,利用政策優惠吸引社會力量的投入建設,構建以政府為管理者,其他多元力量為參與者,共同構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軍民基層文化建設體系,除次之外,為實現文化強國、文化興國的戰略目標,實現政府、社會、文化三者之間的效益統一,需要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宣傳力度,激發廣大民眾對公共文化建設主觀能動性,引導鼓勵更多普通人參與到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來,落實基層文化來自基層,服務基層。
2.降低門檻、契合大眾
如今,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眾多文化經過互聯網傳媒傳播,發展的具有多元化、趣味性等文化特點,更加符合群眾的口味需求,文化不再是以前的陽春白雪,基層文化也逐漸“世俗化、普通化”逐漸被越來越多普通人群接受。網絡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大眾文化的傳播速度,也加快了信息文化更新速度,同時普通人群對軍民文化的影響力也逐漸增強。在日常生活中,軍民基層文化都會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時,要充分考慮與優秀大眾文化對接。與大眾文化相融合。(1)加強對軍民融合資源管控,認真篩選優質文化,優化網絡文化環境,避免負面文化影響。在基層文化傳播中互聯網、電視、短視頻、報刊書籍等大眾文化傳媒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大眾文化傳媒不會自動篩選,在基層文化建設中, 負面信息的影響不可小視,尤其是軍民大眾的思想。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軍民應樹立正確大眾文化價值,采取科學合理手段進行篩選,必要利用法律武器凈化網絡環境,軍民要共同優化基層網絡文化環境,對網絡信息采取理智看待、正確分辨、及時處置的態度。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零寬容的對待文化工作者,加強網絡資源管控,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軍民結合文化內容進行傳播宣傳,杜絕低俗大眾文化,對于詆毀、造謠、惡俗網絡文化信息零容忍,確保基層網絡文化環境的干凈,優良。(2)主管部門做好文化引導工作,充分發揮文藝工作者專業技術的作用。軍民融合的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中,軍民專業文化與普通大眾文化的文化價值取向很難達成一致,因此,文化工作者要做好文化引導工作,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做好大眾文化取舍工作,重視并取用大眾文化中的積極成果,拋棄大眾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充分發揮大眾文化中接地氣的作用,使基層大眾公共文化建設與專業文化建設并駕齊驅。此外,還要加強對軍民的專業文化教育引導,讓大眾文化利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使大眾文化中體會專業文化的感覺,縮小與專業文化的差距,領會文化強軍戰略目標的要求。(3)宣傳當代軍隊正能量,使軍隊基層先進文化走向普通人民大眾。軍民融合視角下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發展目標是文化強軍、文化興國。在向社會傳播軍隊基層文化時,既要保持軍隊文化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也要滿足普通民眾的日常文化口味需求,做好融合軍民文化理念相結合,不能顧此失彼,要推動軍隊和國家的文化建設發展。就要通過不斷地嘗試和創新,敢于試錯,及時糾錯,在不斷實踐中逐漸豐富基層文化內容,探索出符合實際軍情和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為軍隊文化融入大眾做充分準備,有效的傳播軍民一家,魚水情深的理念和精神, 通過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提高軍隊的影響力,發展軍隊的文化的滲透力,確保我們國家文化建設和諧穩定發展。
3.把握質量、切合實際
在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廣大人民群眾是文化的見證者和感受者,軍隊和社會是文化的輸出者和把控者,因此,在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要及時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提供相符合需求文化內容,堅決杜絕文化輸出與接受脫軌,從而造成你敲你的鼓,我打我的鑼的亂象。隨著經濟水平和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產生新的高度,如果公共文化服務內容還是停留在老地方,思想還是老思想,勢必會造成公共文化斷節,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在軍民融合的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從事文化建設的文藝工作者首先放低態度,充分融入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只有生活在基層,才能切身感受基礎文化的魅力,并對基層文化多樣化需求進行問題調研,大量收集基層群眾意見,轉變文化輸出方向,更新文化服務內容,從而確保文化服務內容對基層群眾的精準度和針對性,提高文化產品質量。社會在發展,文化也在進步,在遵守軍隊文化的原則上,要對軍隊文化進行多樣創新,創新軍隊文化服務形式,由以往單一的文化傳播方式向多樣化傳播靠攏,利用現代傳媒方式充分發揚軍隊文化,再者,創新文化服務內容,根據當地基層文化環境的基礎,充分融合傳統文化民俗和互聯網新興事物,利用當地傳統文化資源的廣泛性和新興事物的新鮮性,創造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優質文化產品,從而提高群眾對軍隊公共文化的喜愛和擁護。此外,可以結合各地區地理資源特點,根據各地區的優質傳統文化資源,充分發掘當地民俗文化,傳頌當地傳統故事,樹立當地精神豐碑,通過傳統文化深入挖掘促進地方經濟效益,打造當地特色文化品牌,發揚地方特色文化。
4.結束語
基于軍民融合的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以當地政府為主導,政府主體領導,多方力量參與,構建多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樣性格局,日常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宣傳和投入力度,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對基層文化建設的主動性,鼓勵并引導更多年輕人參與到公共文化建設中,為基層文化建設注入新鮮活力;其次,主管部門做好文化引導工作,充分發揮文藝工作者專業技術的作用,加強對軍民融合資源管控,認真篩選優質文化,優化網絡文化環境,避免負面文化影響。最后,要及時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提供相符合需求文化內容,利用現代傳媒方式充分發揚軍隊文化,再者,創新文化服務內容,根據當地基層文化環境的基礎,充分融合傳統文化民俗和互聯網新興事物,利用當地傳統文化資源的廣泛性和新興事物的新鮮性,創造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優質文化產品,
參考文獻
[1]湯萍.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 [J].速讀(中旬),2018,(12):256.
[2]孫祥林 . 推進軍民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 [J].中國經貿導刊 , 2017(33):57-58.
[3]張修偉,胡榮.貫徹軍民融合戰略促進部隊基層衛生事業建設[J].武警醫學 ,2017,28(9):955-957.
[4]龔國安.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概論[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2.
[5]卜松林,李學智.軍隊政治工作經典文獻[M].上海: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2003.
[6]軍隊政治工作學編寫組.? 軍隊政治工作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周剛(1986.1--), 碩士,罡剛特訓創始人,人槍合一總教練,從事青少年素質特訓和企業團建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