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步入L形走勢,民營上市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投融資環境等發生了較大變化,各種潛在風險因素增多。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強化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企業風險管理的第三道防線。本文從分析內部審計在民營上市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入手,總結歸納了當前民營上市企業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據此提出了民營上市企業創新應用內部審計的主要途徑和對策,希望能夠對民營上市企業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和作用、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有所幫助。
關鍵詞:內部審計;民營上市企業;風險防控;價值增值
一、內部審計概述
按照《中國內部審計準則》第1101號基本準則的相關內容,內部審計的概念界定如下:內部審計主要是指企業為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來對企業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以及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的活動。
二、內部審計在民營上市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民營上市企業受其民營身份的影響,在經營管理中多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獨立自主的經營,更把實現價值最大化作為首要目標,因此,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風險因素較國有上市企業多,需要強有力的風險管理方法來進行風險防控。
內部審計對民營上市企業的風險管理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督促其不斷完善,從而有利于民營上市企業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二是內部審計活動貫穿于企業經濟活動和業務流程的全過程,能夠對各項經濟活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形成全面的監督,不僅能夠確保企業經濟業務的合法合規性、降低違反法律和規章制度的風險幾率,還能夠合理保證經濟業務的真實性,為財務風險防控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環境;三是內部審計能夠在民營上市企業的風險外部化之前對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識別和分析,并及時督促企業相關管理層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這些風險因素,從而大幅降低風險的破壞性,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當前民營上市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存在瑕疵
從實踐來看,當前民營上市企業的內部審計獨立性普遍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民營企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客觀上弱化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即多數民營上市企業都是在經歷家族式企業做大做強之后才成功上市的,因此其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在這種環境下,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難以真正保持獨立性開展內部審計工作;二是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報告關系并未理順,職能定位存在不足,即在內部審計實踐中,民營上市企業雖然按要求在董事會下設立了審計委員會,但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委員會負責、向審計委員會報告工作的要求往往執行不到位,此外還存在內審部門與監察部門或紀檢部門合署辦公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二)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風險防控和價值增值功能的發揮
對經濟業務和流程進行監督防止風險的發生、實現價值增值是內部審計的兩大功能,而要實現這兩大功能,其核心在于內部審計內容的全面性。從實踐來看,治理結構較為完善的大型民營上市企業已經開始從財務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轉型,并開始重視舞弊審計,而大部分中小型民營上市企業的內部審計仍停留在財務信息的遵循性檢查監督及內部控制審計等內容上,較少涉及企業價值增值審計內容,從而弱化了內部審計風險防控監督和價值增值作用的發揮。
(三)后續跟蹤審計環節缺失
后續跟蹤審計作為民營上市企業內部審計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其是否被有效執行關系到企業內部審計成果的利用效率和審計價值的體現。在內部審計實務中,多數民營上市企業忽略了后續跟蹤審計的重要價值,存在后續跟蹤審計環節缺失的問題。后續跟蹤審計環節缺失將會帶來兩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是通過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未得到及時整改,在相同或類似經濟活動中仍然反復出現,相關業務的風險沒有實現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則是弱化了內部審計結果的應用價值,最終體現出來的就是內部審計的監督功能不強,沒有實現對經濟活動和業務流程潛在風險的有效監督與防控。
四、民營上市企業創新應用內部審計的途徑和對策
(一)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優化民營上市企業應用內部審計的環境
要推進民營上市企業創新應用內部審計,首先要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為內部審計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在實務中可采取的改善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民營上市企業要進一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自身的管理機制和組織治理結構進行優化,梳理內部關系,建立健全內部牽制機制,防止家族式決策和管理模式出現,為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的實質獨立性創造環境;二是理順內部審計與其他部門的關系,清晰定位內部審計職能,在工作方式上可以考慮采用引入外部專家、內部與外部審計人員結合的合作審計等方式來改變內部審計部門在人事、組織和經費支持等方面的局限性,從實質上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二)構建與實施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雙核心的內部審計機制,提升內部審計內容的全面性,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
目前,內部審計可以采用的審計模式有風險導向型和價值增值型兩種,這兩種方式各有側重點和優勢,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從本質上來看,二者的最終實施目標是一致的,旨在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同時二者的審計對象具有一致性,都是針對企業經濟業務的全過程,只不過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更關注經濟業務的風險因素,而增值型內部審計更關注經濟業務的價值鏈,由于兩種模式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民營上市企業可考慮在實施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將兩種模式相互融合,構建與實施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雙核心的內部審計機制。
要構建與實施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雙核心的內部審計機制,關鍵在于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要重新拓展內部審計的內容,不僅要將內部審計的內容向風險管理拓展,同時還要打破內部審計與業務之間的職能邊界,將內部審計的內容向業務的事前和事中前移。二在制訂內部審計計劃時,要突出兩個重點,一要梳理出一切可能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量化和優先級排序,然后結合優先級排序確定內部審計重點;二要立足市場和企業發展實際,對企業的內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和橫向價值鏈進行綜合分析,并結合企業的增值戰略目標確定內部審計的重點,在明確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的內部審計重點之后,進行綜合分析和考量,制訂出融合了風險因素和價值增值因素的內部審計計劃,從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風險防控和價值增值功能。
(三)健全完善后續跟蹤審計環節,全面提升內部審計成果的應用價值
在內部審計實踐中,要提升內部審計的效果,健全和完善后續跟蹤審計環節較為關鍵。建議從以下角度采取對策:第一步,結合被審計部門和單位的審計回應,明確后續跟蹤審計的方向和重點;第二步,對于沒有回應或者回應不充分的被審計部門和單位,要采用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問題形成的原因,根據原因確定是否需要開展跟蹤審計;第三步,對被審計部門和單位針對審計報告提出的問題改進措施的合理性和價值性進行評估,以確保其措施能夠保障前期內部審計結果被有效利用。
五、結語
本文以民營上市企業內部審計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內部審計在民營上市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分析及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分別從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構建與實施風險導向和價值增值雙核心的內部審計機制以及健全和完善后續跟蹤審計環節三個角度提出了民營上市企業創新應用內部審計的途徑和對策,意在幫助其改善內部審計機制,實現風險防控和價值增值水平的雙提升。
參考文獻:
[1]夏曉紅.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民營上市公司的運用研究:以H公司為例[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8.
[2]宋銘銘.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M公司的運用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