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寶華
【摘要】在當前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問題對工程造成的影響備受關注。如混凝土在施工時沒有按照標準流程來完成,極容易引發混凝土裂縫,對工程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一旦混凝土裂縫未能及時修復,將會導致鋼筋裸露在外,從而使鋼筋發生銹蝕現象,為工程整體建設埋下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加強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縫的治理,如在工程中發現混凝土出現裂縫,必須及時以現代化技術對其進行修復。
【關鍵詞】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縫;防治措施
1、混凝土裂縫的分類
現階段國內關于混凝土裂縫的分類主要是根據裂縫尺寸的大小來進行的,其中混凝土裂縫可以分為宏觀裂縫與微觀裂縫。微觀裂縫出現的主要位置是在水泥與混凝土骨科的結合面上的,此外在水泥漿中也很容易出現裂縫的,它對于混凝土的強度、結構以及彈塑性等性能都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是其又屬于一種固有的裂縫,整體的危害性可以忽略不計。而對于宏觀裂縫而言,它出現的原因就很多了,但是較好的一方面就是出現頻率不會太高,對于這種裂縫需要做到及時的進行發現并做出控制。這一類的裂縫主要就是從微觀裂縫演變而來的,對混凝土的形變、強度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危害性也是較大的。
2、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形成的主要因素
2.1混凝土材料
首先,在制造混凝土時,粗骨料中含有許多的針狀巖石,加上使用的量比較多,就增加了混凝土中的空隙。如果混凝土混合物中含有過多的泥漿或細漿的粒徑太大,則可能會破壞夏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凝結性。此外,在凝結的土壤中使用各種骨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混凝土出現開裂的現象。其次,在選擇水泥時,使用礦渣水泥或低熱量的水泥,再加上混凝土過多的水灰配比也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最后,在混凝土中發生諸如分泌水的事件,會在極大程度上導致混凝土分布不均勻,當混凝土的完整性較低時,就會出現許多的裂縫。如果將過多的材料(如粉煤灰)等添加到混凝土中,就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從而導致裂縫的出現。
2.2施工工藝不夠合理
在混凝土的加工過程中,操作工人的實際操作也會對混凝土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其中振搗施工造成的影響尤為重要,在施工時如果振搗的力量大小控制的不夠合理,或者對于時間的控制出現了問題,以及出現了過振、漏振等情況,那么對于混凝土的嚴實性欲均勻性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3、混凝土裂縫的治理措施
3.1材料選擇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應對材料進行合理的選擇,結合建筑工程施工的設計方案及當前建設環境特點選擇鋼筋混凝土原料。在選擇原料時應以此作為基礎對混凝土原料選擇進行細致優化,使混凝土骨料中不摻有其他多余雜料,進而杜絕了混凝土中存在有機物以及易腐化的物質。在選擇混凝土碎石時,碎石的大小比例應均勻合理,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合在混凝土中。同時,應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對骨料直徑進行篩選,使其直徑達到15~50mm,配碎石的直徑為2.8mm左右的砂石,將這種材料作為大體積混凝土的骨料,碎石選擇見圖1,其中,碎石的含泥量應<1%,砂石的含泥量<3%,從而提高混凝土在實際應用時的性能。與此同時,在建筑工程施工時應降低混凝土的內部含水量,可以在混凝土中使用減水劑、膨脹劑和防水劑等。在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配比時,也應做出相應的預防裂痕工作,在大體積混凝土正式使用前,對所有的配比材料進行實驗,如混凝土的各項數據都達到了工程要求,才可以應用并開始大面積施工。在原材料攪拌時應確保混凝土內部均勻,科學合理化的添加外加劑,使混凝土放熱得到有效的控制,進而使混凝土的質量有效提高。
3.2計算配合比
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計算十分重要。根據不同的施工要求,由各種材料攪拌、混制形成的混凝土存在多種不同的配合比,但無論配合比數值如何變化,都需要保證施工材料具有耐久性,根據施工狀況合理設計配合比數值。在試驗基礎上,通過大量數據,精確配合比,合理選擇施工材料,保證材料質量滿足工作要求。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應了解水灰比設置要求,將其控制在0.24~0.34范圍內,在此范圍內的混凝土具備良好的硬度與強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進而提高建筑的整體質量。
3.3對施工工藝加以改進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中,要想從而本質上提升混凝土的性能那么改進施工工藝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在進行相關的施工工程之前,相關施工單位就需要對周圍的一些地理環境、氣候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等相關信息進行一個收集,在取得這些信息之后,再來通過合理的方式研究出更加科學的施工方式,對于一些地形較為復雜的地區,就需要做好相應的地基加固工作,爭取基土層的穩定性,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再去開展后續的相關工作。此外在對基槽進行挖掘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整個基槽結構的完整性與安全性,要合理的去控制施工的工序,對于一些距離施工地點較近的建筑物,應該加強現場的指揮與指導,盡量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對那些建筑物產生影響。同時,整個建筑工程在進行混凝土澆灌的過程中,要根據相關的設計要求來進加工,優化相應的澆筑工藝,盡量的保持建筑結構的完整性。
3.4科學控制溫度
項目施工階段應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溫度因素對混凝土質量造成的影響,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工作中可以靈活使用輔助性保溫材料,避免室內與室外因為溫差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對混凝土裂縫成因的研究發現,材料出現裂縫是受到水分的影響,因此水分控制是有效遏制混凝土出現裂縫的方法。在材料配比階段,要選擇水分含量少的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因水熱化導致出現裂縫。混凝土入模期間如果不能控制材料溫度,易因混凝土熱脹冷縮的特性出現裂縫,可采取混入冰塊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還可采用冷藏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溫度,但這種方式對混凝土的體積有一定要求。利用冷水循環系統,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內部溫度。混凝土在配比階段易產生極大熱能,可在材料攪拌期間加入適量的冷水控制混凝土的溫度。使用這種方式可以解決混凝土攤鋪作業期間溫度迅速升高的問題,防止混凝土出現裂縫,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項目整體質量。
結論:
裂縫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問題,是相關建筑單位一直以來都密切關注的一個問題。裂縫的出現不但會直接影響建筑物美觀效果,而且會對人類安全構成嚴重的潛在威脅。因此,十分有必要認識到裂紋的嚴重性,并加大對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研究力度,以達到預防和控制的目的。必須從導致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原因入手,從而提高建設項目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將來有更有效的方法來應對混凝土的開裂問題,從而提高建設項目的質量,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立軍.建筑混凝土裂縫主要因素及施工處理[J].居舍,2019(17):4.
[2]吳剛.建筑混凝土裂縫的主要因素及施工處理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9,5(2):55.
[3]梅輝,何云.基于建筑混凝土裂縫成因及預防措施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2):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