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葉帥
摘 要:高等院校是優秀青年大學生集中的陣地,在他們中培養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培養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離不開國家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需要創新,需要尋找符合實際的培養模式,以此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學生成為馬克思主義者,讓他們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關鍵詞: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養模式
眾所周知,高等院校是優秀青年大學生集中的場所,在他們中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需要。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為積極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我們就必須要積極尋求培養更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模式,特別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模式,加快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全力配合和支持,當然更離不開國家、社會以及高校的支持和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模式需要創新,需要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學生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使他們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當前,我國已進入新時代新時期,國際和國內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要想做好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我們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堅持思想引導,開展方向培養
方向是目標,方向是動力,方向正確能讓我們不走彎路、事半功倍。培養合格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就是培養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傳播者和踐行者,培養一大批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當前,我國正處在進行全面脫貧、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期,因此加強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引導和方向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大局。我們在進行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時,一定要加強方向培養,這個方向就是黨的領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最鮮亮、最具特色的底色,同時切實抓好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育,不斷深化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以及培養馬克思主義者的現實和理論意義的認知,教育廣大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角度觀察世界、了解世界和分析世界,徹底弄明白當前我們面臨的時代課題,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走向和趨勢,認清國內外大勢。
當前,我國已經入新時代、新時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成為我們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我們首先要弄懂其重要內涵和精髓,同時還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熔鑄到培養過程的各個環節,使它成為每個青年思想和行為的根本準則,引導和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做到“兩個維護”,積極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夢實現的偉大事業中來。
二、進一步加強培養體系建設,完善保障
培養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我們必須要建立和完善培養體系建設,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提供重要保障。作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主要培育主體,高校黨委以及各院系黨支部要自覺擔負起培養的主體責任,一方面要加強對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的領導,從全局或者本部門視角對培訓進行規劃設計和制度安排,確保培訓工作有序、有計劃、高效推進;另一方面要抓好實際工作落實,要不斷完善齊抓共管機制,調動各方面力量,建立多方聯動、多方支援的綜合育人培養體系。另外還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具體來說,就是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應該在高校黨委領導下,集合多方力量,建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共青團組織共同負責,學校組織部、宣傳部、學工部、教務處等其他各相關部門、各類課程共同參與的培養機制,形成優勢資源共享、多方力量協作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做到“三全育人”,確保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整體性、協同性和高效性。同時,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還要加強培養格局建設,構建分級培養格局,不斷擴大培訓規模。在高校內,我們應該挑選出那些思想端正、信仰堅定的有為青年學生,不斷擴大培訓的規模和影響力度。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合理長期的“人才梯隊”制度,避免了優秀生源的流失和促使梯度的形成,保證青年馬克思主義的培養成果源源不斷,成為更加合理完善的培養體系。
三、強化培養團隊建設,不斷提高培訓教師素質
“名師出高徒”,有什么樣的老師或導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因此高校一定要強化培養教育團隊和隊伍建設,挑選那些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而且對共產主義信仰堅定的老師來擔任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確保培養實效。
當前,大部分高校教師政治立場堅定,擁護馬克思主義,擁護黨的領導,積極傳播正能量,但是也有極少數高校教師政治立場出現偏差,在授課過程中時不時表露出對黨、國家以及社會的不滿,甚至出現攻擊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和行為,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人作為培養團隊的一員,豈不鬧出更多的笑話。因此,高校在選擇培養人員的時候必須要慎重,挑選那些政治覺悟高的教師擔任培訓教師。同時,各個教師的能力有大有小、業務能力有強有弱,因此,高校還應加強培養教師的業務技能、理論水平培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培養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才能立場堅定,各項素質和技能更加突出。
四、不斷創新培養方式,確保培訓實效
培養離不開培養方式,好的培養方式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高校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中要拋棄那些過時、無效的培養方式,要創新培養方式,確保培訓工作上臺階。各大高校一定要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同時要根據青年身心特點,在培訓中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全面做好“四個結合”,不斷拓寬培養載體,實行全面育人培養模式。
首先,要將重點培養與普及教育相結合。對一般學生要加強普及教育,拓寬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提高普及率。對學生骨干在普及教育的同時要加強重點培養,發揮學生骨干在學生中的榜樣作用,以此號召高校學生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其次,要將組織引領與自我成長相結合。組織引領能確保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成長軌道,保證他們在成長中不偏離方向;而自我成長是發揮青年學生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從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內化,加深青年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實現自我成長。
再次,要結合互聯網,實行傳統培養手段和互聯網培養手段的結合。傳統手段有自己的優勢,它簡單、直白、有效,雖然方式簡單,但是效果很明顯,是前人經過長期培養實踐總結出來,因此我們不能丟棄。互聯網具有多向互動性和便捷傳播性,它更深得廣大高校青年學生的喜愛,也極容易接受,同時由于計算機的大數據,我們可以構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大數據平臺,不斷豐富培訓內容。
最后,高校離不開育人和育才,因此我們還應將育人和育才相結合、相統一。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我們必須要不斷提升青年學生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和奉獻意識,同時要引導其學好真本領,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深入基層和實踐,全面了解國情社情民情,不斷增長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提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真正做到德才兼備。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青年的培養,特別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他曾經說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積極探尋積極有效的培育模式,不斷加強和提高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然而,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復雜且時間長,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培養理念,進一步完善培養體系,不斷創新培養方式,積極探索培養模式,才能為新時代培養出一大批理想遠大、愛黨愛國、勇于擔當、本領過硬、品行高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參考文獻:
[1]肖慶生.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長效機制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2):63-65.
[2]李延齡,李娟.新形勢下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意義之我見[J]. 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35-37.
[3]黃志鵬.“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在高職院校中的實施現狀和創新發展路徑探析——基于廣東部分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2):210-212.
[4]郭超,李廷憲.系統思維:推進實施“青馬工程”的思維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34-37.
[5]畢海燕.在理工科高校大學生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1):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