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琳 魏榮
摘 要:武警院校智庫作為武警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武警部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中被賦予更大的歷史使命。本文以院校發(fā)揮決策咨詢功能入手,從強化建設智庫政治自覺、分析院校智庫建設現(xiàn)狀、加強院校智庫的基本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理論探索。
關鍵詞:院校教育;智庫建設;決策咨詢
備課既是教員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條件,也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備課既是教員授課前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促進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過程,又是反映教員綜合素質、體現(xiàn)教員價值的一種狀態(tài)。教員要想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備好課。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并參閱了一些學者的研究,對如何備好課有了一些感悟和認識。
一、備課前要做到“四個吃透”
有些學者認為,只要吃透大綱和教材,就能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但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軍校的教員,除了吃透大綱和教材,還應吃透“上情”和“下情”,才能增強備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一要吃透“上情”。這里的“上情”,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指習主席關于國防與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二是指軍委關于加強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法規(guī)制度,三是指武警總部關于加強部隊建設、完成中心任務的決策指示、決定措施。相對于其他教育而言,軍校教育具有時效性強的特點,這就要求軍校教員在備課時要時刻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最新動態(tài),用習主席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指導教學,及時將理論和要求直接或間接納入教學,以此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時效性。
二要吃透“下情”。教學是教與學互動的過程,且教的效果由學的結果來體現(xiàn)。這就要求教員在備課時,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學員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學員的認知水平、理論素質以及對本課的掌握情況,并結合課程目標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弄清教學目標與學員需求之間的差距,從而找準備課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確定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分配教學時間,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三要吃透“標準”。這里的“標準”主要包括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對于不同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同一門課程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涉及的內容難易程度、重點難點以及課時分配也不同。而課程標準是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具體化,也是教員進行備課的重要依據(jù)。為此,教員在備課前,應吃透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課程標準,明確本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本課程教學目的,把握課程教學的主要內容,以此增強備課的目的性。
四要吃透“教材”。這里的“教材”主要包括統(tǒng)編教材、輔助教材和參考資料。教材是教學實施備課和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教材要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和學員,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舍取和再加工。這就要求教員在備課時,一是要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目標,選擇好教材;二是要精讀教材,逐章逐節(jié)分析推敲,從而明確教材體系結構和重點內容;三是要根據(jù)部隊實際和學員需求,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用有限的語言傳遞給學員更多的信息;四是通讀或選讀大量與教材有關的參考資料,在對比中集眾家之長,為我所用,以此增強備課的指向性。
二、備課中要把握“四個環(huán)節(jié)”
許多學者對備課備什么論述較多,但筆者認為,教員備課除了備什么,關鍵是明確怎么備。備課的過程就是教員理清授課思路的過程,也就是教員自己先對授課內容理解消化的過程,進而將自己的想法變成文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注重把握“四個環(huán)節(jié)”。
(一)課堂設計
課堂設計就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結合學員實際,如何將教學內容講授或傳遞給學員的過程設計。教員在課堂設計中,要突出一個主題,即突出解決一個難點問題,或講清一個知識點,切忌主題太多,不易講透。圍繞教學目標與學員需求兩條主線,盡量使目標要求與學員需求相對接,盡量縮小教學目標與學員需求之間的差距,做到按照教學目標設置內容模塊,按照學員需求設置問題專題,在模塊下設置專題,做到以基礎理解支撐案例,以案例分析印證理論。
(二)內容設置
教學內容設置取決于課程標準、教材和學員需求。教員要在課堂設計的框架下,根據(jù)課程性質和學員實際,選取和設置授課內容。在具體選取和設置內容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一般內容與重點內容的關系,把一般內容或留給學員自學或作簡要介紹,把重心放在重點內容的講解上,并把握好重點內容的難易程度,這也是衡量一個教員教學水平高低和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二要處理好深度與廣度的關系,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員實際確定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既不能為了顯示本課程的重要性而過分增加難度,使學員無法接受,也不能貪大求全、面面俱到,致使什么也想講,什么都沒講透。三要處理好概念性內容與應用性內容的關系。在學歷教育中,以理論講授為主,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講解。任職教育中,以案例教學為主,突出主要問題、關鍵問題和重難點問題的解決。
(三)案例選取
在授課中,教員適當?shù)剡x取一些典型案例進行講授,既可以促進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也可以幫助學員提高思維能力。教員在備課時對案例選取應把握三點。一要圍繞教學內容選取案例。選取案例的目的是增強理論的說服力,有些案例雖好,但放在本課中不一定能說明問題。二要精選典型案例。要選取那些最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案例,究竟哪個案例最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要根據(jù)教學需要而定。三要把握好案例的數(shù)量。一般情況下,一堂課選取1~2個案例,深入分析,切入要害,說明問題即可,切忌案例太多,每個案例都沒有講透,反而影響教學效果。
(四)語言表達
教學是教與學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員在授課中運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講授的內容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讓學員聽清弄懂尤為重要。為此,教員在備課過程中,要根據(jù)學員的認知能力,將講授內容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一要把深奧的道理、難懂的詞句、抽象的概念用自己的語言變得生動有趣、淺顯易懂,以此增強授課的感染力。二要多用群眾語言。廣大官兵在強軍實踐中總結出了許多反映部隊建設、適應官兵特質的語言。三要多用學員聽得懂的語言。學員的文化層次和經歷閱歷不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所不同。教員要根據(jù)不同的授課對象,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傳遞同樣的信息,以此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三、備課后要達到“四有”
備課是一個教員實施教學活動的開始,決定一堂課教學的效果,體現(xiàn)的是一個教員的綜合素質,反映的是一個教員的職業(yè)追求,影響著學員對知識的掌握。
一要有情感。教員對教學的情感就是對教學的理解,并通過教學活動成就自己、成全學員。教員對教學的情感首先要通過備課來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這就要求教員在備課中應備出情感、體現(xiàn)價值。首先要對職業(yè)有情感。教員要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有自己認知、認可,并將這個職業(yè)作為終身的事業(yè)來追求,作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平臺來展現(xiàn),做到敬業(yè)、樂業(yè)。其次要對學員有情感。從教學構成要素上講,教員與學員是構成教學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員離開了學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教員要帶著感情對待、關心和教育學員,既要了解學員,又要呵護學員;既要向學員傳授知識,又要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說要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最后要對內容有“情感”。就是教員要對自己所講授的內容真懂、真信,一個對自己所講內容一知半解、半信半疑的教員,即便講的再生動,也不可能打動學員。
二要有想法。一般情況下,教員的授課有三種境界,一種是教員對所講的內容不能完全理解和把握,只能照本宣科;一種是教員雖對所講內容有理解,但沒有自己的想法;一種是教員對自己所講的內容既有理解又有自己獨到看法。第三種境界應是每名教員所要追求的。一方面,教員要在理解和掌握所講內容的基礎上,敢于對那些所謂的專家權威提出質疑,并經過潛心研究,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大膽創(chuàng)造,通過對自己教學得失的總結,特別是在實踐中,總結好做法,不斷完善相關理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要有比較。只有比較才會有區(qū)別、有鑒別、有進步。教員在備課中,也要有比較的意識,善于和敢于與過去、與同行、與實際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達到完善進步、有所提高的目的。通過與自己過去的備課情況比較,看一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進步,哪些方面有差距,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備課質量。通過與同行比較,看一看自己備課中的得失,借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以便自己的教學更加完善。通過與部隊實際情況比較,看一看自己所備得課與部隊現(xiàn)狀、學員需求的差距,有針對性地補充和完善講義和教案,不斷縮小院校教育與部隊建設的差距。
四要有辦法。當下,許多教員在講課中,對“是什么”“為什么”講的頭頭是道,但講到“怎么辦”時顯得力不從心。而對于學員尤其是任職教育中受訓對象,更需要的是“怎么辦”,這也是影響和制約授課質量提高的突出問題。一方面,教員要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經常深入一線部隊,廣泛收集部隊加強全面建設、完成中心任務、開展軍事訓練的新經驗、新做法,并進行系統(tǒng)總結,高度概括,歸納提煉,形成成果,及時納入教學。另一方面,教員在備課時,要強化問題意識,圍繞重點難點問題,著力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上求突破,特別是對那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雖然教員不能提出解決的最佳辦法,也要向學員提供有關權威專家研究成果和部隊實踐中有效做法,幫助學員拓展思路,提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