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研究表明:嬰幼兒對世界的認識和了解超乎我們的想象——他們會思考,得出結論,做出預測,尋求解釋,甚至進行實驗。孩子和科學家一樣,都是宇宙間最優秀的學習者。
而玩耍,正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最佳學習方式。花時間、高質量地與孩子一起玩耍,勝過昂貴的玩具,勝過早教班。
一項關于北京市新生代父母的調查表明:75%的父母認為玩耍對孩子是重要的,然而45%的父母卻表示不太知道該如何陪孩子玩。
卻表示不太知道該如何陪孩子玩。這組數據傳遞出兩個信息:一方面父母們對于科學育兒知識的掌握水平提高了,玩耍對孩子的價值也越來越得到普遍的認識。但另一方面,作為新一代的父母也提出了更高需求——如何做會玩的父母?如何在玩中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這一期,我們便深入探討了這個話題:如何陪孩子高質量地玩耍?我們特別邀請了認知與發展心理學家、幼兒園園長、玩耍達人分享了玩耍的心理機制、對孩子身心的影響、環境的設計與大自然元素的利用,以及如何在家庭、博物館、旅行中做會玩的父母。
讀完這組文章,你會得到這樣一些有趣的啟發:
“玩物”并不會喪志,玩耍與學習能力是相通的;孩子不是為學習而玩耍,而學習會在玩耍中自然獲得;別小看跑跑跳跳、蹦上蹦下,這些簡單的運動都是最佳的大腦發育“滋養品”;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游戲場,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是最生動的探究的素材;電子游戲也可以科學地玩起來。
相信讀完這組文章,你還會有一個發現:其實,做個會玩耍的父母并沒有想象的那樣難,是有路徑的,也是有方法的。
不妨,一起逐一列出來:
1. 重拾童心,讓自己重新做回孩子。
2.為玩耍留出時間,將“玩耍時間”作為一個重要日程納入生活。
3.挖掘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與孩子的連接點。比如,你喜歡攝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邊玩邊觀察身邊細微的事物;你喜歡美食,試試帶著孩子玩轉食材—瓜果蔬菜與米面。
4.利用大自然的資源,在平平常常的草木與四季輪回中,皆有自然饋贈的豐厚游戲素材。
……
保持玩耍精神,是給孩子,也是給父母的最好禮物,它會幫助我們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也會幫助我們保持與生活的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