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陪伴不應該只停留在和孩子在一起,家長更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和精神支柱,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
文超是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年在手術室工作。在這次新冠肺炎抗疫期間,她和千千萬萬的醫護工作者一樣,選擇逆行湖北,而且是深入了情況一度比當時的武漢還嚴峻的鄂州,在重癥監護室工作。
今年,牛文超的家庭入圍了2020 年第一季度首都最美家庭提名獎的名單。我們對最美家庭什么樣非常好奇,于是,利用這次采訪的機會走進了牛文超的家——媽媽的干練勤勉,老爸的體貼謙虛,女兒的活潑可愛,讓我們對這個有愛、有理解、情感緊密聯結的最美之家有了一種直觀的感受。
牛文超平常的工作特別繁忙,遇上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加班就成了家常便飯,再加上醫護人員特有的“倒班”工作性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她不能像其他媽媽一樣每天晚上都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也不能經常帶孩子出去旅行,所以她才格外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只要全家人在一起相互陪伴,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只去樓下的街心公園散散步,大家都很開心,牛文超覺得那就是他們平凡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光。
智慧地陪伴,
讓親子時光更有質量
一般情況下,牛文超下班回家會先陪7歲的女兒完成學校的作業,比如一起完成一幅繪畫作品,一次跳繩的運動,等女兒都安排妥當之后,她會再去照顧2歲的兒子,陪他玩積木、做游戲等等。除了時間上的妥善安排之外,牛文超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育兒智慧,讓和孩子在一起的這段親子時光能安然度過。
● 學習分享,倆寶相處更愉快
弟弟逐漸長大,喜歡模仿姐姐,所以平時姐弟倆也會發生爭搶玩具的情況,考慮到弟弟年紀還小,還不會做選擇,牛文超就悄悄告訴女兒:“你可以選擇每天想跟弟弟分享的玩具,然后拿出來和弟弟一起玩,把你不想分享的玩具藏起來,不讓他看見。”一個小小的育兒策略,滿足了弟弟對姐姐模仿的需求,教給了姐姐一個樂于和弟弟分享的方法,姐弟倆因為玩具的沖突也確實少了。
● 給孩子選擇權,減少親子沖突
學古箏是女兒自己的選擇,她對女兒也沒有提出過過多的要求,只是希望這成為女兒的一個興趣愛好,一個情感釋放的通道。但是再喜歡,在樂器學習中,孩子也經常會有練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候牛文超也不和女兒喊叫,而是會把幾首曲目寫在小紙條上,然后讓女兒通過抓鬮的方式決定要練習的曲目。別看只是這樣一個小舉措,女兒充分地感受到了主動選擇的權利,在練琴時也不再那么抵觸了,反而有點兒得意—我只練我挑選的。
爸爸的陪伴讓媽媽無后顧之憂,
也給了孩子不一樣的愛
牛文超在工作中的努力出色,這次在疫情期間能毅然請愿支援湖北,主要是因為家里有丈夫這個堅強的后盾。平時她加班的時候,丈夫會盡早回家陪伴孩子,可以說在牛文超的家庭中,父親分擔了更多的陪伴責任。兩個人都在家時,會提前做好溝通,比如牛文超陪女兒寫作業,丈夫陪兒子玩。
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采訪中,這個最美家庭的男主人開玩笑地對我們說:“平時她對孩子的管教相對嚴厲,但是我就會比較溫和。她批評了女兒,女兒覺得委屈,跑到我懷里撒撒嬌,這事就過去了。”所以在采訪現場,我們也看到,小姑娘和爸爸的關系特別好,我們采訪媽媽時,她就窩在爸爸的懷里好奇地聽著。爸爸也坦言,有兩個孩子,真的是累,但他覺得這就是生活,雖然有時候也會吵吵鬧鬧,但是很溫馨、很溫暖。他對孩子最大的期盼,是擁有幸福的生活,能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以后也有一個充滿愛的家。
用行動成為孩子的榜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身為共產黨員的牛文超第一時間報名支援前線。接到通知后,作為國家醫療隊的第三批支援隊伍,牛文超和其余19名同事一起踏上了去鄂州的列車。出發的日子是2月6日,也就是農歷的正月十三,再過兩天就是元宵節了。牛文超說,當時的情況很緊急,她從接到通知到集結出發,只有3個小時,因此匆忙收拾好行李,和丈夫交代幾句就趕到集結點去了,根本顧不上和孩子好好告別。女兒后來反復問爸爸:“媽媽去哪里了?”當女兒知道了媽媽也像電視里的那些叔叔阿姨一樣去湖北了,每天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最危險的地方和病毒做著斗爭,擔心極了!我們問這個在場的小受訪者當時是什么感受,有沒有擔心得哭,小家伙害羞地捂住爸爸的嘴,大喊道:“不許說!不許說!”看來,當時她對媽媽真的是非常擔心和惦念。她還把媽媽在病房里照顧病人的樣子畫了下來,在北京市婦聯主辦慶“六一”家庭教育主題云分享活動中給大家講了這幅畫的故事。
牛文超說,在出發的火車上,她和同事都提前寫好了一封給家人的信,以備萬一遇到什么意外情況后可以轉交給家人。其實這就相當于遺書。沒有炮火硝煙,但情形和上戰場一樣。但牛文超說,支援湖北是她作為醫護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有需要她就會挺身而出。
援鄂回來之后,單位給牛文超放了15天的假,希望她好好地陪伴家人。好不容易休這么長時間的假,牛文超卻又閑不住了,她會上午陪女兒寫作業,陪兒子玩,等孩子們午睡時,就去社區當志愿者,參與到社區的志愿防控服務工作中。她說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對一些檢測儀器和疫情情況更熟悉,用自己的職業所長為社區出一份力,也是我的責任。
說起對孩子未來的期許,牛文超說最希望孩子能夠成為有責任感的人。我們想,其實她是怎么去教育孩子實現這一點的話題都不需要再問,她自己已經為孩子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很多爸爸媽媽都因為職業的原因,無法整日地陪伴孩子,甚至還會在一段時間內離開孩子。但是像牛文超這樣的媽媽,在能夠給孩子陪伴時,她會享受和利用好那段時間;在工作中,她則用自己的行動成為孩子的榜樣,用精神的力量帶動孩子成長。這就是陪伴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