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首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其中的氣象描寫更是使整部作品充滿了藝術魅力,如冷鋒助曹凍土筑城、關云長水淹七軍、對流雨壞孔明計等。氣象描寫具有圍繞政治軍事、虛實結合展開描寫的特征,在優化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塑造人物形象、增強作品傳奇性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作用與意義,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關鍵詞:《三國演義》 氣象描寫 文學價值
氣象描寫是指對大氣的狀態和現象進行藝術渲染,將其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氣象描寫是用來優化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表達方式。在《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精彩的章節都用到了氣象描寫,同時具有圍繞政治軍事、虛實結合展開描寫的特征,如“冷鋒助曹凍土筑城”“關云長水淹七軍”“對流雨壞孔明計”“孔明借東風”等。[1]為了梳理和分析《三國演義》中的氣象描寫,本文將根據上述定義結合氣象描寫的特征探究氣象描寫蘊含的文學價值?!度龂萘x》中的氣象描寫分布在各個章節之中,發揮其在各方面的作用,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一、優化敘事結構
氣象描寫在小說中分布廣泛,主要圍繞著三國時期政治軍事展開鋪敘,在敘事結構中聯結和呼應全文,為故事情節的發展提供了合理的條件,使敘述結構更具有嚴密性和層次感。小說中一些突然性氣象描寫在情節發展中就起到了聯結作用。如第四十六回到四十九回,孔明利用大霧天氣草船借箭,接著又設七星壇向天借東風。一個個氣象描寫推進了故事情節的發展,一步步地構建小說的敘事空間,將赤壁之戰前后的故事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在《三國演義》中,由于小說中的氣象描寫主要是圍繞著軍事和政治展開的,很多氣象描寫都是出現在政治事件和戰爭的關鍵節點上,并通過情節鋪墊以蓄勢,來讓故事發生轉折,形成突轉式的結構,使得小說的敘述結構更具有跳躍性和靈活性。[2]如第一百零三回,司馬懿受困上方谷,孔明用火圍攻,司馬懿無處而逃,突然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才幸免于難。例子中的氣象描寫使得故事敘述從直線結構轉變為突轉結構,給故事情節的發展增添了峰回路轉之感和蕩氣回腸的氣勢。
二、烘托人物形象
小說中的人物常常通過觀測天象以預測未來氣象狀況,作者運用了不少筆墨描寫了人物對天象知識的熟識和運用,從側面刻畫人物形象,烘托出人物的智慧,使人物形象更為立體化。如諸葛亮和司馬懿都通過夜觀天象,見畢星躔于太陰之分,以推測出此月必有大雨淋漓,最后兩個人的預測果然應驗。
有很多反常的氣象描寫還具有神異性,而氣象描寫的神異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人物身上的神異色彩,讓人物的塑造更加具有類型化的特征。比如說,小說中的人物常常運用奇門遁甲之術對氣象狀況進行預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諸葛亮。他精通黃老之學,奇門遁甲之術,能驅六丁六甲之神;能仰觀天文,俯察地物,預測天氣,也會設祭臺仗劍念咒呼風。[3]在小說中有通天借法之力,能以個人的意志操控氣象變化的人物還有于吉。如在第二十九回中,寫于吉能夠移物遁形,呼風喚雨,“于神仙”的形象躍然紙上。
三、增強作品的傳奇性
傳奇性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奇。在小說創作中,作者往往通過事奇、文奇等方面來表現小說的傳奇性。首先,《三國演義》中的許多故事都疏離常規,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富有傳奇色彩,而小說中神異的氣象描寫在這些疏離常規的故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小說中神異的氣象描寫優化了故事情節,豐富了小說的趣味性,增強了作品的傳奇性,進而迎合了當時讀者求奇求異的閱讀興趣。如在第十回中,葬董卓時,一聲驚雷霹靂震開其棺,尸首提出棺外。作者虛構了離奇的情節,再輔以反常的氣象描寫,表現了上天對無惡不作的董賊的憤怒,也增強了故事的傳奇色彩。又如第二十一回,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出現龍掛。作者巧妙地運用偶然和巧合的手法,使其在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出現。這一奇異的氣象描寫使得情節更為離奇,增添了君權神授的意味,使得故事更具傳奇性。
四、結語
氣象描寫在《三國演義》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小說中的氣象描寫圍繞政治和軍事展開,以虛實相生的筆法進行敘述,增強了故事情節的傳奇性,表現了人物形象的神異化。與此同時,氣象描寫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小說的敘述結構,表達了天命不可違的觀念,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但是,為了增強小說的傳奇性,讓氣象描寫能夠最大限度地烘托人物,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作者過度地虛構了一些世人無法理解的氣象狀況,使其有些許的晦澀難懂??傊?,氣象描寫的出現增添了小說的審美意蘊和藝術魅力,使得《三國演義》在審美意蘊上富有傳奇性,真實與虛幻并存,莊重、肅穆又悲壯。
參考文獻:
[1][明]羅貫中.毛批三國演義[M].毛宗岡,評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2]武志國.論《三國演義》中的軍事謀略描寫[D].曲阜師范大學,2008.
[3]賀文鋒.《三國演義》諸葛亮形象“近妖”效果探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37(01):14-21.
(作者簡介:韋雙燕,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西南民族大學,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