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女性油畫家是當代中國油畫藝術創作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以來,她們以扎實的油畫知識和技能,通過對生活、藝術的觀察和思考,創作出了一大批佳作,受到了業內外的普遍認可。與男性油畫家相比,女性油畫家在主題的選擇與表現上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個獨特而深刻的主題,讓作品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風貌。鑒于此,本文以多位著名女性油畫家為例,就她們創作主題的選擇與表現進行研究,以期對女性油畫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女性油畫家 創作主題 選擇 表現
一、當代女性油畫家創作概貌
19世紀后半期,伴隨著西方女權運動的興起,女性開始真正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此后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女性、女權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諸多女性藝術家橫空出世,使當代藝術發展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風貌。在西方的影響下,自清末開始,中國也出現了女權啟蒙運動的萌芽,此后,在經過了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后,女性藝術家逐漸成長和成熟起來,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到油畫藝術來說,女性油畫家們的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為古老的油畫藝術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特別是在當代,女性油畫家從女性的天性出發,注重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善于表現個性化的情感和心聲,展示自己的精神追求,這在男性油畫家的筆下是很少見到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性油畫家開始陸續參加畫展、比賽等,逐漸形成了豐富的創作群體,成了中國油畫界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二、當代女性油畫家創作主題的選擇與表現
主題是藝術創作的核心要素,通俗地說就是畫什么,表達什么。同時,這也是女性和男性油畫家在創作方面最大的差異所在。男性油畫家多選擇社會、政治、歷史等作為主題,而女性油畫家則更加關注個人的內心感受,親情、愛情、溫潤、詩性、感恩等,成了女性油畫家主題的代名詞,所以說,女性油畫家其人其作,都是近當代油畫藝術的一縷清風。
(一)閆平——對親情和生活的熱情禮贊
閆平是從20世紀90年代就備受矚目的女性油畫家,其代表作當屬《母與子》。從1990年前后,閆平就開始母與子主題的系列創作,在這個常見的主題中,她通過平實的筆觸和自然流暢的色彩,深刻表現出了母子親情的深厚與偉大。雖然主題并不新奇,卻可以獲得觀眾的強烈共鳴,其中自然是有道理的,或者說這個主題選擇與表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平和的創作心態。閆平曾表示,自己從來都沒有覺得油畫創作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而是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的,是個人生活的真實記錄與寫照。其本人的生活是十分簡單的,白天上課和畫畫,下班后做家務陪伴孩子,這就是真實的自己。這種創作使她筆下的畫面注定是接地氣的,觀眾一眼就能看到創作者想要表達什么,為情感共鳴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是質樸的藝術風格。即便是同一個主題,不同創作者的筆下也是截然不同的。在面對自己熟悉和鐘愛的主題時,閆平的創作風格是質樸平和、自由隨意的。雖然是學院派畫家出身,但是她卻打破了傳統,不再追求細膩和精巧,而是力求自然、流暢和舒服。所以我們看到她筆下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塊色彩,都是純粹而直接的,更是完全發自內心的。再次是平常的生活感悟。閆平將創作視為是生活的照相機和記錄本,現實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種情緒變化,都促使她拿起畫筆,并在這個過程中感受生活和生命,給人以最平凡的感動,這也是其母與子這個主題成功選擇和表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看出,母與子這個主題從一開始就對整個創作過程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熟悉的主題對于閆平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使她可以迅速進入到極佳的創作狀態中,并可以對畫面的各個要素進行得心應手的調配和表現,且這個主題也成了其人其作的標志。
(二)申玲——對自我和情愛的執著表現
申玲成名早,發展順利,當其他油畫家還在迷茫時,申玲就與丈夫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畫展,引起了業界的巨大反響。初獲成功,給她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創作理念的堅定。多年以來,申玲有兩個執著表現的主題,一個是自我,一個是情愛。
首先是自我。20世紀90年初,作為新生代油畫家佼佼者的申玲,為了彰顯出“我”的自身價值,創作出了諸多以“我”為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的主要表現對象普遍是自己、家人、朋友和學生,畫面中的地點多是中央美院的畫室、學生的出租屋、校門口的理發店等,而且通常將人物放在近景中,同時營造出一種深度有限的室內空間,既展示出了其精準的處理手法和細膩的語言表達,也營造出了一種略帶迷茫的氛圍。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這種自我視角開始有了擴展,開始變為女性群體觀察視角,從之前的簡單表現上升為對人類,特別是女性生命、生存問題的叩問。21世紀以來,申玲的創作主題又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在她看來,男歡女愛是人類的天性,是沒有必要遮遮掩掩的,自己就是要以強烈的表達形式,將這種之前被認為是個人化、私密化的情愛大膽地展示出來。于是我們看到了畫面中大面積的色塊、夸張的人物造型以及對焦式的構圖。人們驚嘆于原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主題,竟然可以表現得這般坦誠和熱烈。近年來,隨著年紀的增長,申玲的創作心態逐漸趨于平和,但是仍然將自我和情愛作為不竭的表現對象。誠如其所言,自己要盡情地去表現自我和情愛,表現生活中的一切淚水和歡笑,這將是自己永遠不變的主題。
(三)喻紅——對青春和成長的深刻思考
喻紅自幼在母親的影響下學習繪畫,畢業后便開始個人獨立創作。多年的學畫經歷讓她形成了理性思考的好習慣,并善于將思考的結果以油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作為自己思想變化和心路歷程的一面鏡子。而這其中,青春和成長則是兩個始終關注的主題。
首先是青春。喻紅畢業之際,正值85美術思潮時期,年紀和閱歷尚淺的她一度陷入了迷茫和彷徨之中,并將這種困惑表現在了作品中。如其代表作《紫色肖像》,就是一幅充滿矛盾色彩的作品。作為一幅肖像畫,喻紅在造型上采用了寫實手法,但是在色彩上卻選用了十分罕見的紫色。人物整體的造型和表情都是隨意灑脫的,可她背后卻又有兩條黃色線條,組成了一個十字架造型。這種矛盾交織正是其心境的真實寫照。自己渴望自由,可又不知道什么是自由,而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還會受到種種束縛和牽絆,彰顯著其對自我、對社會的認知和體驗,在給人們以強烈視覺沖擊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更多的思考。女兒出生后,喻紅將創作目光從自己的青春轉移到了女兒的成長身上,初為人母的角色變化讓她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先是在《目擊成長》中,采用了并置表現的手法將母女二人不同時期的照片展示出來,記錄了兩個人的成長過程。而后又在《她》系列中,以寫實手法表現不同時期、不同女性的心理和情感狀態。正是這種對主題的深入思考,使她的作品閃耀著理性的光芒,始終有一種寧靜的力量,表面看去是簡單的,又蘊藏著無限的深意。
(四)夏俊娜——對少女和鮮花的無限留戀
夏俊娜畢業于中央美院油畫系,在求學期間,其多位指導老師都鼓勵她敢于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不用刻意追求色彩是不是和諧、線條是不是精致等。這種開放的教學觀使其逐步認識到了自身的靈性與優點,并選擇了將少女和鮮花作為自己的創作主題,先后用兩種不同的風格對其進行了深刻的表現。
在21世紀之前,夏俊娜將創作目光投向了畫室中的花花草草,并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鮮花和少女的主題應運而生。該時期的創作風格是抽象化和符號化的,無論是各類植物還是少女,均未得到細致的刻畫,而是較為模糊的,更側重于一種狀態的表現和氛圍的營造,比如在《青春舞曲系列之一》中,畫面中間的三個少女,一個演奏吉他,一個演奏笛子,一個縱情歌唱,面前的桌子上擺滿了鮮花。雖然沒有精致的細節刻畫,但是畫面中的青春氣息仍然撲面而來,也是對該時期夏俊娜率性、自我性格的真實體現。21世紀后,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面對這一鐘愛題材時,夏俊娜的思考視角和表現方式也有了突出的變化。先是創作出了多幅尺寸較小的紙本粉彩,畫面以繁花綠葉為主,在造型和色彩上均十分寫實,率性自我不再,而是讓人感到一種溫潤和恬靜。而在對少女形象的表現中,同樣走起了寫實路線,《天上人間》系列中的少女中,冷暖對比、干濕變化、色彩虛實等,均處理得十分到位,畫面整體效果十分和諧。這種同一主題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表現,正是夏俊娜創作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
三、結語
綜上所述,自油畫藝術誕生以來,男性便一直是創作的主要力量,男女比例失衡。近現代以來,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整體發展,這一現象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女性油畫家的成長與發展,為油畫這門古老藝術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就主題來說,其是油畫創作的核心要素,凝結著創作者對藝術、人生、生命的獨特思考,既是對“畫者為何”這個基本問題的集中詮釋,也是創作者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標志。本文所列舉的多位女性油畫家正是學習的榜樣。希望在今后,會有更多女性油畫家對更多的主題進行深刻而精彩的演繹,推動當代中國油畫的大發展大繁榮。
參考文獻:
[1]卿泉. 試論中國當代女性畫家在肖像油畫中對自我意識的表達[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李雷莉.析當代中國女性油畫創作的情感表現[J].藝術探索,2004(02):40-43.
[3]常迪.解讀新生代的女性繪畫藝術——中國20世紀90年代女性油畫家的自我凝視與繽紛呈現[J].美與時代(中),2015(09):32-33.
(作者簡介:王秋麗,女,淄博市體育運動學校,研究方向:美術創作、體育文化產業)(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