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優妮
“下課后到我辦公室來喝茶!”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可能都會被老師的這句“溫和”的話嚇得心臟狂跳。
我也不例外。初中時的一天,我正偷偷地用平板玩編程游戲,突然被班主任喊去辦公室,嚇得我一路上走路都同手同腳起來。
我的心里閃過很多念頭,但萬萬沒想到班主任竟然沒有叫家長,沒有沒收平板,甚至沒有批評我,而是讓我幫忙改了幾個PPT動畫。我很快就改完了,不太確定班主任究竟有沒有看見我違紀的事,還多看了她幾眼,有些欲言又止。
班主任的眼鏡耷拉到鼻梁上,低頭看到我怯怯的表情,笑著摸摸我的頭說:“我常聽同學們說你計算機玩得好,這也是一種特長,但要注意不能影響學習。”
我聽后羞紅了臉,攥緊了校服衣角,同時心底也被感動填滿。
自那日起,偏科嚴重的我,突然有了櫻木花道的“迷之自信”,燃起了對學習的興趣,課堂上不管回答得對不對,總像應援一般積極答上幾句;課下在老師的辦公室里,也經常有我堅持問問題的身影。
我原本忽高忽低的成績也像“開了掛”一般突飛猛進,穩定在班級前三名,開始有同學向我請教問題,并感嘆我舉例生動,比老師講得還清晰。我連連擺手,解釋道“老師只是因為大班授課,不方便點對點為學生答疑解惑而已”,但心里還是撲騰起了幾分小歡喜。仔細一想,我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何嘗不是班主任言傳身教的結果?
有時,我會在停車棚遇見值日的班主任。我向她熱情地打招呼,收獲她一視同仁的溫婉笑容。她教過的學生太多了,我們一屆一屆往上升,她卻始終堅守在原地,然后又雙手托舉,支撐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
有人會說,在信息化時代,即便是如教師這種剛需行業,也面臨著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遑論未來,現在的一線城市,一些培訓輔導機構也被網絡智能化課程所替代。但我卻覺得,一個人的學習成長離不開人與人之間暖心的陪伴與互動,家長和教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是遠超機器所能做到的。
直到我成為一名信息技術師范生,開始實習上崗,將幾個搗蛋的學生叫到辦公室,看著他們借口滿天飛,自以為藏得滴水不漏,殊不知他們靈動的眼睛早已將所有的情緒都泄露。我不禁想起當年,班主任沒有生硬地批評我,而是用親切溫和的態度、意味深長的話語挽留了一段師生感情的故事,對教師之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更加深有感觸。于是,我也沒有嚴肅地擺出教訓的姿態,而是化身為“知心姐姐”,與學生們促膝長談。
此后,我除了備課教學,更會思考如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于是,許多學生在課下都會親切地喊我“老師小姐姐”,除了信息技術課程和一些編程比賽等學習競賽,總會有學生與我聊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想法。甚至在實習結束后的教師節,我還收到學生用課堂所學的各種電腦知識制成的祝福:Flash、短視頻,還有用可視化編程軟件制成的愛心動畫。有學生在小卡片上評論我:“老師講課激情滿滿,眼里有光。”
我突然想起了那年高考,我的成績超出預期的師范類院校錄取線,家人都希望我報考綜合性大學,去讀“更值錢”的專業,但我卻執意要報考師范專業。
我跟當年的班主任說:“我是因為您,才有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的沖動。”班主任已經不記得我了,甚至反過來勸我要認真考慮。但我至今不后悔,因為這并不是我高考后才心血來潮的念頭,而是早已深扎在我心底、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
有些熱愛,刻骨而純粹。那段被班主任喊去辦公室“喝茶”的午后的記憶已經被歲月侵蝕,迷失在時間的長河中,最后只剩下兩杯清茶、一盞橙燈。
但早在那時,我便預見了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