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爽
耕地質量評價是測土施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耕地質量分類,準確把握全縣耕地生產潛力,因地制宜加強耕地質量建設;通過耕地質量評價和分類,為該縣的合理種植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耕地質量分類主要根據地形部分相互作用、有效土層厚度、有機質含量、耕層質地、土壤容重、質地形態、土壤養分狀況、土壤健康狀況等綜合特征揭示耕地質量,障礙因子、灌排能力、農田林網度、pH值等因素對該區的影響。根據耕地質量等級國家標準(GB/T33469-2016),十個耕地質量等級中,將和縣耕地共劃分為六個耕地質量等級。
一、一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16.9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7.768%,主要分布在和縣姥橋鎮、歷陽鎮、白橋鎮、烏江鎮等地。該區土壤類型有砂泥田、灰砂泥田和黃底泥骨土田。土壤質地為中土、重土和輕土。成土母質為下蜀黃土、長江沖積層和河流沖積層。地形為河流中下游平坦階地,犁耕層較深,一般約20cm。水肥條件優越,排灌通暢,無障礙。表層質地適中,疏松,易栽培,有機質好,是一種優質的耕作土壤,具有保肥性好,易發芽,水、肥、氣、熱條件和諧。
2、改良與合理利用
一級土地土壤養分均處于較高水平。土壤容重平均為1.36g/cm3,較為適宜。平均通氣孔隙率為11.4%,略低。改良的重點應以培肥為主,部分地塊要重,增加深耕層,蔬菜大棚要注意土壤鹽漬化的防治。該區適宜于高產高效蔬菜,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重點擴大蔬菜的種植比重,大力發展大棚蔬菜,增加名優特新瓜菜品種,成為皖東最大的菜籃子基地。
二、二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34.99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6.619%,主要分布在和縣白橋鎮、西埠鎮、烏江鎮、姥橋鎮、歷陽鎮、香泉鎮等地。該等級耕地水利條件較好,農田灌溉保證率完全滿足,基本無侵蝕。其中以黃白土場、低勢弱綠絲土場、泥質土場、砂底泥質土場、馬干場等為主,土壤母質為泥質巖坡積、洪積、河流沖積層,土壤質地多為中土、重土、輕土等低壟田、下洗壟田,障礙物深度范圍大于100cm,耕層厚度約18~20cm,水肥條件優越,管理方便,耕作性能好。
2、改良與合理利用
二級土地主要分布在低壟田。質地為中土或輕質土,耕層一般為18~20cm。灌排條件暢通、無障礙或障礙層較深。改良的重點是增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結構,平衡施肥,合理種植綠肥。主要建設糧油生產基地,提高經濟效益。
三、三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25.9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27.175%,主要分布在和縣功橋鎮、白橋鎮、烏江鎮、西埠鎮、香泉鎮等地。本區土壤類型有馬干田、尼姑田、高水位強勢泥田、砂底灰砂土、鈣質馬干田等,母質為下蜀黃土、長江沖積層、紫色巖坡、洪積層等,地形部位多為砂土、山坳、山腳、坡體,沖積扇狀土地等洼地,具有重土、中土、輕土的質地,障礙層深度20cm,耕作層厚度15~18cm。
2、存在問題及合理利用
三等地土壤養分含量中高,有效硼缺乏,糧田有效磷含量低,菜田有效磷含量高。改良的關鍵是挖掘水源,提高灌溉保證率,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在這個地區,糧油可以與瓜果等經濟作物輪作。
四、四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11.52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2.062%,主要分布在和縣香泉鎮、石楊鎮、善厚鎮、西埠鎮等地。該等級耕地主要有白馬崗、成百、淺馬崗、青湖泥、黃柏土等,耕地母質為黃土、次級體系河流沖積層、湖泊沉積,多為緩丘、低圩、低沖、黃土山頂、高山頂。耕層厚度一般在15~18cm左右,排灌條件一般,但耕層側移較大,障礙層明顯。
2、存在問題及合理利用
四級土地以糧食為主,土壤養分含量中等。四級土地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由于土層薄、溝壑侵蝕嚴重、土壤養分差異大。可在該區實行克土、改土,培育旱作油菜、節水種菜,部分地區適量退耕還林、退耕還果,在發展經濟作物的同時,防止水土流失。
五、五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5.009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242%,主要分布在和縣香泉鎮、石楊鎮、善厚鎮、西埠鎮、功橋鎮等地。耕地的基本特征是:主要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湖相沉積上層,主要土壤為低圩、低沖、低丘。土壤類型有高等級強潛綠沙泥地、高等級強潛綠馬肝地、厚層砂黃棕壤、高等級強潛綠湖泥地、馬肝土、黃白色土等,其中部分為耕地旱地,耕作層厚度一般在14~18cm左右,灌溉帶一般,障礙層深度較淺。
2、存在問題及合理利用
五等地土壤養分處于中-低水平,部分地塊缺磷缺氮。改良的關鍵是變坡為梯,加厚土層,蓄水灌溉。可在該區利用養殖業的有效資源,大面積推廣優質西瓜、甜瓜,以提高經濟效益。
六、六級地
1、面積、分布區域與特性
面積1.08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134%,主要分布在和縣石楊鎮、善厚鎮、功橋鎮等地。耕地的基本特征是:主要成土母質為下蜀系黃土,主要賦存于低山丘陵的中下部;主要土壤類型為高潛性強的綠馬肝田、厚砂礫黃棕壤,高潛性強的綠湖泥田、馬肝土、黃白色土等;主要耕地為旱地,耕作層厚度一般在10~15cm左右,灌溉條件不保證,障礙明顯,障礙層深度較淺。
2、存在問題及合理利用
六級土地土壤養分處于中-低水平,部分地塊缺磷缺氮。改良的關鍵是變坡為梯,加厚土層,蓄水灌溉。建議在該區實行種植地與休閑相結合,盡量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貢獻率。
(作者單位:238200安徽省和縣農業農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