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永青
阿榮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東南部,臨近大興安嶺、松嫩平原。屬寒溫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強冷氣團和強暖氣團影響常有干旱、暴雨、低溫冷害、冰雹、雪災等氣象災害發生。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因素復雜多變,通過對其成災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認識到氣象災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對其進行科學監測和及時預警,從而采取相對應的有效防災減災措施,以減少農業災害損失。
一、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
1、干旱
干旱多發生在春季和夏季,若在春天缺少雨水,將會對農作物造成播種和育苗的推遲,并對出苗及幼苗的正常生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響。在夏天,水分的蒸發速度快,容易引起土壤中水分的缺失,無法滿足農作物生長所需,進而導致農作物枯萎,甚至死亡。2016年7月1日-2016年8月31日那吉鎮累計降水量為75.1毫米,比常年偏少182.7毫米,比去年偏少69.9毫米;該時段平均氣溫為22.8℃,比常年偏高1.8℃,比去年偏高0.3℃;鄉鎮中除三岔河鎮和六合鎮外降水量均少于100毫米,高溫少雨的天氣已造成我旗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據民政局統計,旱災致使全旗11個鄉鎮、147個村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145554人,農作物受旱災面積達158125公頃,其中成災面積113476公頃,絕產面積57313公頃,目前,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28404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8404萬元,因旱災導致需生活救助人口111867人。
2、暴雨
暴雨是指降水過多、水量過大,導致沖刷災害及浸泡影響,造成作物難以正常生長。2019年8月20日07時至8月21日07時,阿榮旗出現暴雨洪澇災害。三岔河鎮老山頭村、柳毛溝村、石井村、余糧莊村、巨發村、韭菜溝村、磨石溝村、三岔河村等16個村全部受災,受災人口2356人,受災耕地面積659公頃,其中成災面積587公頃,絕收面積514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0萬元,其中農業損失231萬元,基礎設施損失29萬元。
3、低溫凍害
低溫凍害是北方地區常見的氣象災害,在作物的生長階段發生低溫凍害會破壞植物細胞質膜透性,使膜內電解質外滲,嚴重時將導致植株死亡,低溫還將導致大棚作物碳氮代謝失調,植株長得又細又弱易發生倒伏和感染病蟲害,抑制越冬作物的生長,使越冬作物返青和春季作物播種延遲。受強冷空氣影響:2017年5月25日凌晨,阿榮旗查巴奇鄉、復興鎮、得力其爾鄉3個鄉鎮24個村遭受低溫冷凍災害,受災人口10445人,受災農田面積10437.97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209.1萬元。 經阿榮旗民政局統計:5月25日凌晨,阿榮旗局部地區大幅度降溫,最低氣溫達到零下-2.5℃左右。降溫致使我旗發生低溫冷凍災害,使剛出苗的玉米、黃豆、水稻等農作物遭受不同程度冰凍災害,災情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據統計,霜凍致使我旗查巴奇鄉、復興鎮、得力其爾鄉3個鄉鎮24個村受災,受災人口10445人,受災農田面積10437.97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209.1萬元。
4、冰雹
冰雹被稱為我國最為嚴重的氣象災害之一,在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在我國北方山區及丘陵地帶,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且對農業危害巨大。農作物在苗期若遭受冰雹,會影響幼苗的正常生長,甚至需要重新補種進而延誤農事季節;若在灌漿成熟期遭受冰雹襲擊,則會直接影響并阻礙正常灌漿成熟從而造成減產和品質下降。 2019年7月2日下午14時,我旗得力其爾鄉馬河村、龍頭山村、杜代溝村、得力其爾村、六合鎮永勝村、新勝村再次遭受風雹襲擊,受災人口1598人,受災耕地面積2474公頃,其中成災耕地面積1572公頃,絕收耕地面積391公頃,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00.5萬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400.5萬元。
5、雪災
雪災作為我國主要自然災害之一。雪災對越冬蔬菜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害,使早春蔬菜育苗出現死苗、爛苗現象嚴重,積雪過厚,會導致大批蔬菜大棚倒塌,從而使棚內蔬菜受災嚴重。春雪對于經歷了“暖冬”的越冬農作物十分脆弱,一旦遇到春雪,農作物將會失去抵抗力,造成大幅減產。2020年4月19至21日,阿榮旗普降大雪,局部地區暴雪,累計降雪量為41.5毫米。 農作物受災面積44.86公頃,其中農作物成災面積39.1公頃,絕收面積36.65公頃,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35.2萬元,其中農業損失602.7萬元。
二、氣象災害的防護措施
1、 利用氣候資源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與氣象的關系極為密切。充分了解當地氣候資源及特點,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可以有效規避災害性天氣帶來的損失。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規律,改進耕作制度、布局作物生產、引進新品、合理規劃,并根據天氣預報安排農事活動。
2、多部門聯動,實施整體防御
氣象災害的防御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協調各部門統一行動,才能真正實現有效防御。災害發生前,氣象部門要完成測報并及時傳達給其他部門,各部門要根據測報做好防范措施,災害發生時,各部門要制定應急預案并及時實施應急救援,只有整體防御才能使氣象災害對農業及人民生命財產所造成的危害最大程度的減少。
3、延伸氣象服務領域
氣象部門要不斷更新發展系列氣象服務產品。首先要加強農業防災減災服務,在災害發生前發布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災后實施跟蹤調查,撰寫災害影響評估報告。其次,加強特色農業氣象服務,氣象部門應結合當地實情,開發出畜禽、農作物、大棚蔬菜等類別的氣象服務產品,另外,加強氣象決策服務,加強對農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推廣及運用的氣象研究。
(作者單位:162750內蒙古阿榮旗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