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無巖
朋友開了家茶館,我得閑就去坐一會兒。在那兒碰到了劉夕,她是茶館常客。朋友告訴我,這是他讀MBA時的同學,挺拼的一個女人。第一次見面是五六年前的事了,為了買她經營的意大利紅酒,順便一起吃了飯。就在飯桌上,她跟我分享了一堆我聽不懂的名詞,口中流利地吐出微積分和代數公式,經過層層推理和運算,得出結論:如果我跟著她投資,這個項目一年可獲利上百萬元。
她翻出自己的朋友圈,讓我欣賞她在意大利酒莊著旗袍、持紅酒杯的優雅姿態;一邊又找了張紙,演算公式,試圖進一步說服我。我聽她空口白話,又見她無意中用力摳鼻子,優雅盡失,心中疑竇叢生。我當然沒有告訴她,走上社會十多年后,我還會夢回高中,夢到自己坐在教室里考數學,然后從噩夢中驚醒——聽不懂的話題,自然不會信。
我后來仔細研讀了她的朋友圈。產品是一種小分子肽,說是“包治百病”,像電線桿上的小廣告。推廣這個產品,她的文案十分有限,要么是“我們的產品非常棒”,要么是“我們的市場非常大,哇,發財了”。這還不是她的底線,“人生要么放手一搏,要么一無所有”“為什么不用5年創業的時間去換你40年打工的時間”……每當她發出這些話的時候,我甚至會為她不顧臉面的勇氣暗暗稱奇。
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都是“我的朋友又賺了幾千萬”。關于劉夕,就有不止一個人告訴我,她從這個我一個字也不信的項目上一本萬利,賺了一套1000多萬元的別墅和一輛5系寶馬。
但正是這樣一個我從頭到腳都不相信的人,讓我上了一次大當。
有一天,劉夕三下五除二,就把我女兒的頭發盤出很別致的發型。她對孩子的愛,似乎是真情流露。她兒子樂樂學街舞,她擺動胖胖的身體,自己先學會,再手把手教給兒子。我逐漸發現了她的閃光之處,比如她為人仗義,請客吃飯、幫點小忙,都周到且有禮。慢慢地,我甚至感覺,投錢給她,不是我成了她的客戶,而是她在幫我重新規劃財富人生。
終于,我跟了她其中一個“可以放100萬個心”的項目。正如你所料,噩耗傳來,她的上家跑路了,我的錢也跟著血本無歸。我問她:“你不是拍著胸脯保證的嗎?”她回我:“我說什么你都信嗎?我說從18樓跳下去不會死,你也信?佛法里你犯了三戒,貪婪、虛榮……”我問她:“你不是說你一年賺幾千萬嗎?”她回我:“哪有,我都好幾個月沒賺到錢了。”
我后來反思,為什么面對一個明擺著是騙局的項目,我還會把持不住?為什么一個看上去完全不值得信任的人,我還是不可阻擋地掉進了這個坑?虛榮、貪婪、僥幸和賭徒心理,這些人的本性在我身上暴露無遺。其實我真的不信她說的那些天上掉餡餅的投資項目,但是有人在你耳邊不停地碎碎念,一遍又一遍地保證項目如何可靠、利潤如何可觀……我突然就有了豪賭一把的勇氣,“萬一呢”,我在心里默念。所有悲劇都是從這樣的“萬一”開始的。
摘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