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行走于廣袤的國土之上,見識過海的波瀾壯闊,欣賞過高山的巍峨高聳,有干里長江的蜿蜒曲折,有蓮葉何田田的江南風光,有孕育華夏文明的黃土高原。作為著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甘肅通渭文化藝術名人眾多,雖是繁星點點,卻能照耀出一條星光大道。中華文化綿延五干年,通渭縣的民間文化和書畫藝術也是光芒萬丈。
國畫藝術在中國藝術界有很高的地位,在萬紫干紅的藝苑之中,中國畫可稱得上一朵獨秀的奇葩。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中國繪畫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體系,具有光輝燦爛的崇高地位。郜繼鳳老師,年輕有為、膽大心細,初見時落落大方,卻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其作品骨法用筆,大膽而不失細節;粗狂而不張揚;含蓄而不拘謹。藝術創作有很多種可能,這種可能給了郜繼鳳老師無限的發揮空間,再加上其風格獨特,創作手法推陳出新、不拘一格,在國畫的長卷上留下了閃爍的一筆,讓人頓覺新奇,思之又韻味無窮。
郜繼鳳老師生于“書畫藝術之鄉”,長于“書畫藝術之鄉”,長期的文化藝術熏陶,讓他不由自主地愛上了藝術創作,尤其是對國畫藝術的學習。經過十幾年的書畫學習,漸入佳境,并考入隴東學院美術系學習。大學是一座文化藝術寶庫,在接受系統高深的美術理論學習之余,他在大學恩師戴春森的悉心指導下積極進行實踐的藝術創作,豐富飽滿的大學生活讓他更加大膽求新,思想觀念煥然一新,風格迥異于眾人。藝術創作無止境,獲得的輝煌成就始終無法阻止他前進的步伐,為了獲得更新的創作藝術,領悟更新的思想觀念,他進入北京萬葫堂劉懷勇書畫工作室研修。國畫藝術題材種類多樣,大家的看法見解、創作手法也各不相同,郜繼鳳老師博采眾長,卻又求新立異,不局限于畫某一物,也不只關注于某一點;不拘泥于外形的固定輪廓,不囿于固化的傳統思維;總是能觀之形,而領其神;追求神似,所畫的花鳥魚蟲神形皆備,卻又別具特色,觀之令人賞心悅目、意味深長。
席慕蓉在《我愿為蓮》一文中描述道:“夏日炎炎,莫名的,想念一朵蓮。不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也不是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那樣亭亭的一朵,曼妙如詩,靜觀因果。”細看郜繼鳳老師的荷花,與席慕蓉所述有異曲同工之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在郜繼鳳老師心中,花不在多,有荷足矣。蓮花是君子的鐘愛,君子之風大概也是他所崇尚的吧!看那水中的幾筆豎墨,是新生的荷花嫩芽,茁壯成長,生機勃勃;再看那荷葉蓬松自然垂直,落落大方;還有盛開的荷花,葉瓣淡紅色,花蕊密密麻麻卻又清晰可見;風雖未見,但那帶著褶皺的水紋讓人感覺清風撲面而來。
葫蘆,諧音“福祿”,寓意人能夠幸福長壽。觀郜繼鳳老師之作,藤長而不亂,葉少而精,葫蘆形狀各不相同;著墨處濃淡相間,植株栩栩如生。對于人們追求的福和祿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在動筆之前其形意早已融入胸中,所以筆鋒順暢,所到之處皆為精華。
“君子萬年,福祿宜之”“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一幅荷花圖,寓意君子之風;一幅葫蘆圖,寄予福祿之意;真是“筆隨心動,意在形前”。藝術創作不必拘泥現實,但需要超脫現實,立意高遠。郜繼鳳老師在萬干事物中總是能別出心裁,于平凡之物中滲入心思,其作品寓意深刻,高尚典雅,風格迥異,真的是讓人嘆服!
郜繼鳳簡介:
郜繼鳳,男,漢族,字仲云,棲梧閣主人,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懷勇先生入室弟子。1979年生于甘肅省通渭縣,2001年畢業于隴東學院美術學院。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定西市書畫院畫師,通渭縣美術家協會理事,通渭縣教育書畫協會常務理事。現研修于北京萬葫堂劉懷勇書畫工作室。其作品骨法用筆,大膽而不失細節;粗狂而不張揚;含蓄而不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