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俊

在F1高管中,擔任電競及數字媒體總監的朱利安譚(Julian Tan)相當低調。文質彬彬、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他平時難得造訪F1圍場。
在因“新冠”疫情所致的“賽車停擺期”,這位馬來西亞華裔所率領的團隊率先提出“虛擬大獎賽(Virtual GP)”的概念,揭開賽車電競在全球的“刷屏”。從前被“真比賽”所填滿的周末賽程,當前則被各種“屋里賽”所替代。
截至發稿,已有5場“虛擬大獎賽”舉行。它不像“真比賽”那么嚴肅,比賽陣容也不止于現役車手,還有跨界名人參與,配上F1的官方解說員,“代入感”尚可。三月底的揭幕戰巴林站就打響“頭炮”——據說轉播數據輕松刷新賽車電競的歷史紀錄。
按F1所更新的賽程,“真比賽”將在7月初恢復。譚先生認為自己團隊這段時間的努力會帶來回報。按其最近回答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虛擬大獎賽”使F1有機會呈現給“非F1粉絲”,通過展現賽車運動的魅力,會吸引不少“新粉絲”去看復工后的“真比賽”。
在今年1月初的首屆F1電競中國冠軍賽期間,譚先生曾向筆者講述了—個殘酷現實?!百愜囘\動已面臨‘受眾高齡化的困境。以F1為例,只有14%的觀眾是25歲以下的人群。不可否認,F1的觀賽門檻有點高——大多數國家連看直播都需要通過付費電視,更別說花銷不菲親臨現場。按游戲商Codemasters曾做過的市場調查,有一定數量的玩家不看‘真比賽。這讓亟須擁抱未來一代的F1看到了‘危與機?!?/p>
2018年履新F1的他,很快就書寫了賽車電競的“第一”——F1成為擁有官方電競賽事的首個頂級賽車賽事。通過豐厚的獎金保障(歸功贊助商支持)、借力F1自身的影響力和媒體包裝、外加說服現役F1車隊均積極投身,最終為此番“救火”奠定基礎。這段時間,夏爾·勒克萊爾、蘭多諾里斯等新生代好手還通過直播變身“網紅”,令不少“非賽車迷”看到那些“世界上開車最快的人”的真實一面后,其中有些人對F1產生了好奇心。
回過頭來,賽車電競對車手也是有訓練作用的。你若是一名“方向盤玩家”,那么其實與駕駛真車完成的是相同的動作。電競領域幾乎沒有其他項目是如此概念。頻繁參與高水準賽車電競的中國年輕旅歐車手葉一飛告訴筆者:“有一套靠譜的設備,除了無法模擬離心力、路面顛簸和賽車動態,和開真車的差別不大,賽車電競對自身提高挺有幫助。”
驗證這一點,我們得從兩方面來談?!按罂ЫM”,“荷蘭天才”馬克斯·維斯塔潘常將“電競操作”在“真比賽”中實踐,令其時有出其不意的經典;“玩家組”,前有索尼GTACADEMY的“畢業生”盧卡斯·奧涅多斯登上勒芒24小時賽LMP2組領獎臺,現有“千禧一代”伊戈爾·法拉加開啟通向F1之路。圍場人相信隨著軟硬件、平臺、賽事的發展,賽車電競和“真比賽”的“交互”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國內也已行動起來,由F1中國大獎賽推廣商久事(智慧)體育舉辦的首屆F1電競中國冠軍賽產生了不錯反響,本月剛開打的“第二季”已吸引到一些“職業戰隊”的參與。同時,在知名職業車手崔岳等“圈內人”的極力推動下,賽車電競體驗館這樣的新業態也開始在各地涌現……
至少,這股浪潮讓許久沒玩競速游戲的我,忍不住在Steam上買了F1 2019。玩的過程里,似乎找回了當年初愛賽車的那份f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