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喀爾拉力賽,被稱為勇敢者的游戲,也是世界上最艱苦的拉力賽。
這是一場真正的人與大自然的較量。2020年的達喀爾拉力賽首次進駐沙特阿拉伯,比賽為期12天,總長7800公里,需要穿越阿拉伯沙漠,這也意味著車手們白天要經受40攝氏度的高溫。在路途中,除了通常的賽車故障以外,一旦迷失方向,就要面臨斷油、斷糧甚至放棄賽車的局面。賽事主辦方將其形容為“真正的戰場”。


這不是韓魏第一次出征達喀爾。在比賽過程中,作為國內最具實力的組合,韓魏和搭檔廖岷所駕駛的吉利汽車殼牌潤滑油車隊332號賽車雖曾遭遇爆胎等插曲,但二人一路上默契配合、穩扎穩打,最終以全場第十名的成績刷新了達喀爾拉力賽有史以來的“中國速度”。不過事后我們在采訪中問韓魏,在那12天里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他的回答卻是:“馬拉松賽段我和廖岷拿著被單床鋪,在四五百人的營地找床位的畫面。”
十多年前,韓魏的身份還是浙江臺州一家汽車修理廠的小老板。當時有位好朋友約他一起去看一場越野挑戰賽,他覺得挺新鮮就答應了。觀摩了比賽之后,韓魏對這項運動產生了興趣,覺得自己也能試試。于是在2007年,他開著一輛自己改裝的賽車,第一次闖進了全國場地越野錦標賽華東地區的比賽,那一次他獲得了第四名。誰也不會想到,中國賽車的歷史將從此改變。
此后的十多年間,韓魏跑了上百場比賽,拿到過大大小小的獎杯,包括三屆環塔拉力賽的冠軍和—屆絲綢之路拉力賽的亞軍。在這些榮耀時刻之中,對他來說最為意義非凡的,卻是2016年絲綢之路拉力賽的第六名。那是韓魏第一次邁出國門,車隊從俄羅斯的紅場出發,到北京鳥巢收車,堪稱全世界距離最長的拉力賽,且第六名這個成績已經破了中國車隊的最佳紀錄。那一次令韓魏更加篤信,自己擁有把賽車開得更好的能力。


在韓魏的賽車生涯中,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是2014年在贛州舉行的越野場地賽。“我在70公里/小時左右的速度突然剎車失靈,當時要是前面有個大坑我就直接飛下去了,這是我覺得離死亡最近的一次,當你踩剎車的時候腳下是空的,你除了覺得無助以外就是可怕了,還好我比較幸運,最后有驚無險。”

幸運可能不是唯一的解釋,還有對賽車超高的把控力。2019年,韓魏正式代表吉利汽車出征達喀爾拉力賽,那也是他第一次參加達喀爾。當一名越野車手的名字被冠以“達喀爾”的時候,就等于邁進了賽車這項運動的最高殿堂。那一次,他與搭檔不僅完成了“順利跑完全程”的小目標,還拿到了汽車組全場第27名的好成績。回顧那次征程,韓魏說:“算是開了個好頭,但比賽真是出乎意料地難。”在秘魯的沙漠中,韓魏和領航員廖岷突遇沙塵暴,“近10公里路眼前幾乎就是黑的”,兩人暫時停車,打算待能見度稍高后再走,但剛停了幾分鐘,就有兩輛賽車呼嘯而過。“看不見車,但聽聲音是幾乎貼著我們的車。”韓魏說,為了避免撞車,他們只能按航跡繼續摸黑前行,最終成功闖出了沙塵區。

“經過這兩次的磨礪,尤其是今年比賽之后,我對于人和賽車的實力有一個差不多的了解了。我感覺中國車手進前十的希望是很大的,但是真正要沖擊前三的話,這個距離還是比較遠。”韓魏說,“首先是從硬件上考慮,前三的話至少就是要有有奪冠能力的賽車,這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其次是車手要有足夠的時間來做準備,別看這個比賽一年只有一次,但你想沖擊冠軍,就得在一年之前開始籌劃,為比賽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有沖擊前三名甚至冠軍的可能性。憑目前的情況,我覺得中國車隊和車手還不具備這樣的實力,還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幾年前,韓魏創立“韓魏賽車”,將賽車事業拓寬到多維領域。官方網站的介紹是:韓魏賽車是一家集賽車研發、設計、制造、車手培訓、賽事服務為一體的專業服務商,同時也是在中汽摩聯注冊的一支具有國際背景的職業化車隊。韓魏告訴《名車志》,他對賽車的終極理想,一是打造出中國人自己的商陛能賽車,二是讓更多有天賦的年輕人玩兒得起賽車。他將用自己一生的時間為此努力。

Q:你認為一名優秀的賽車手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A:一個好的賽車手,在生活上必須要自律,不僅作息要規律,愛好也必須健康,比如健身、游泳、騎自行車,這些都是很好的鍛煉方式。另外,想要取得好成績一定離不開勤奮,這個我覺得是一定要具備的條件。
Q:你現在的身份既是賽車手,也是車隊老板,還是一名創業者,在公司里你具體負責哪些工作?
A:我目前的工作主要還是在技術方面,比如說賽車的制造,我會帶領著兄弟們自己去做賽車,我們的賽車性能很好而且價格低廉,讓我特別有滿足感。所以在沒有比賽的時間,我都是在車間里搞研發,跟員工們一起專注于賽車制造。
Q: 一位優秀的長距離拉力賽車手跟場地車手在技能的要求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A:其實對技能的要求都是相同的,但是比賽的規則不一樣,人的狀態也得要不一樣。場地賽是毫秒必爭的,就是不容犯任何錯誤,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賽車和人都要拼到極致,有時候要不計得失地去拼搶。長距離拉力賽不一樣,十幾天的長途跋涉,你不能有任何的沖動,萬一有個沖動,或者自己疏忽犯錯,就容易導致退賽,付出慘重的代價,這就是拉力賽和場地賽的區別吧。
Q:你關注其他的賽車手嗎,車壇是否有被你視為“偶像”的人?
A:我關注不少車手,除了國內的這些拉力的高手比如徐浪、韓寒,還關注一些國際上的高手,包括勒布、彼得·漢塞爾還有賽恩斯,他們都是我的偶像。尤其是賽恩斯,今年都快60歲了還在拿冠軍,這證明我們還可以干很多年。
Q:這一年即將過半,在今年剩下的時間中,你在汽車賽事方面還有哪些計劃?
A: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我估計國際賽事全部都會取消,所以基本上目標還是國內的賽事,不過現在還都不好說,因為如果疫情管控沒結束的話,賽車這種大規模的活動很可能沒那么快恢復。我現在主要的工作都是在我們的“蜂暴計劃”上。“蜂暴計劃”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平民化的賽車平臺,我們希望每一個喜愛賽車但又沒有充裕資金來支持高昂比賽費用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其實就是給“十年之前的韓魏們”一個機會吧。目前我們的賽車已經做出了幾十臺了,大部分的測試也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