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心 徐素潔
(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遼寧 大連 116000)
臨床上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高壓癥患者實施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治療的效果良好,可使脾功能亢進有效解除,但手術過程中可能引起脾臟周圍病理性血管曲張、術后并發癥等情況發生,具有一定的風險性[1-3],治療期間應注重合理護理措施的實施,幫助患者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提高總的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選了在我院接受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治療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探究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出我院外科在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這段時間,收治的64例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患者,經隨機方式抽取后分兩組,每組均是32例。研究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34~65歲,平均(49.54±5.25)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35~66歲,平均(50.52±5.24)歲。對比手術患者在臨床上的基本病例信息,發現數據間并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使用常規方式對手術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將治療期間必須注意的相關事項向患者詳細告知,實施適當健康教育指導、心理護理,并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密切手術操作配合,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適當予以保暖措施;術后對患者的疼痛感加以評估,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適量鎮痛藥物,同時實施飲食護理、用藥干預等。
1.2.2 研究組:在行常規護理模式的同時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2.2.1 飲食護理: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身體狀況制定合理科學的護理計劃,禁止飲用濃茶、咖啡,不可吸煙飲酒,不食用或盡量少食用油炸、粗糙、帶刺或干硬食物,不可食用過熱的食物,預防造成黏膜損傷,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發生,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養好精神[4-5]。
1.2.2.2 引流管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避免發生受壓、扭曲后脫落等意外情況,觀察是否有凝血塊對引流管造成堵塞,確保引流管通暢,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無菌操作規定,避免引起感染病癥。
1.2.2.3 并發癥護理
1.2.2.3.1 腹水并發癥預防護理: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評估,若為擇期手術患者,需按其具體病情給予清淡易消化,且維生素、蛋白質、含糖量高的食物,若有食欲不振癥狀,可實施充分腸外營養支持、維生素(特別是溶脂性維生素)適當補充,若患者有低蛋白血癥,應進行白蛋白輸入,并給予護肝藥物對肝功能加以改善。同時,由于引流液可為術后提供相關的信息,在預后治療、并發癥診斷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所以術后24 h內,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血壓、脈搏、末梢循環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嚴密監測,觀察引流管情況,確保通暢程度,詳細記錄引流量、引流液性狀。在飲食上,應對患者日常鈉鹽攝入量進行嚴格控制,囑咐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鹽或無鹽的食物,護理人員應根據病情進行液體輸入,嚴格輸入量掌控。對于使用利尿劑患者,應24 h記錄尿量情況,適當補鉀,及時標本采集、血清電解質檢查,避免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紊亂情況發生。
1.2.2.3.2 靜脈血栓預防護理:對患者血小板變化情況實施動態監測、各項血常規指標檢查,觀察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發熱、腫脹以及肢體麻木等的癥狀,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協助處理。
1.2.2.3.3 腹腔出血預防護理: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各項身體指標徹底檢查,術后按時予以呼吸、脈搏、意識、血壓等各項生命體征變化監測,根據血壓、脈搏變化情況對輸液速度予以調整,持續心電監護,并對引流液的性狀、顏色、量等的變化情況嚴密觀察。若患者出現生命體征不平穩、腹腔引流液較少情況,可能發生大量血凝塊堵塞,再同全身癥狀相結合后進行判斷、處理,以防發生意外事件。
1.2.2.3.4 感染性并發癥預防:術后患者的機體免疫力會有所下降,再加上腸道細菌移位、手術造成創傷、腹水、肝功能不良等因素,在術后的3~5 d內易引起切口感染、胸腔積液、膈下感染、肺部感染等的感染性并發癥,應重視相關護理策略:
1.2.2.3.4.1 肺部感染預防護理:注重對患者的呼吸道護理,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正確的咳嗽、緩慢腹式呼吸指導,時間>10分/次,3~5次/天。術后,遵醫囑給予適量抗生素治療,并予以適當的吸氧治療,2~3 L/min。按時對患者的肺部呼吸音進行聽診,予以咳嗽、深呼吸指導,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按時翻身、拍背(2~4次/天),促進排出痰液。若患者痰液呈黏稠狀,實施霧化吸入治療,2~3次/天,并注重口腔護理措施的實施,使患者的口腔清潔度得以維持。
1.2.2.3.4.2 膈下感染預防護理:手術后,觀察患者的血壓水平,待平穩后取半臥位幫助其進行充分的引流,妥善固定后注意觀察引流管情況,避免出現折疊、牽拉、扭曲等不良情況,從而對積液或積血情況發生予以有效預防,同時,護理人員應按時對患者引流液的性狀及顏色進行觀察,并將引流量詳細臨床記錄。手術后護理人員不可將引流管過早拔除,觀察若每日的引流量在20 mL以下,持續3 d后,再將其拔除。若患者有發熱癥狀,則需將引流液送去進行細菌培養、藥敏,根據結果給予適量的抗生素治療;若患者左側腹肋緣深處疼痛明顯且翻身時癥狀加劇,檢測中性粒細胞、白細胞總數提高,則有腋下膿腫發生可能性,護理人員應立即向主治醫師匯報,從旁協助處理。
1.2.2.3.4.3 胸腔積液預防護理: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觀察,術后24 h患者病情平穩,護理人員可輔助其保持半臥位,幫助患者順暢呼吸,囑咐其多食用維生素、蛋白質以及熱量含量高的食物,若有必要,可遵醫囑少量、分次輸血,給予適量抗生素藥物,避免發生感染,按時對患者雙肺呼吸音進行聽診,發現異常立即對應處理。
1.2.2.3.4.4 切口感染預防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切口滲液、滲血情況進行觀察,按時敷料更換,實施正確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導,告知患者在咳嗽時應用手將傷口按壓住,一定程度上使腹壓減輕,避免切口開裂[6-7]。
1.3 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手術患者的并發癥發生、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后詳細記錄。護理滿意度判定標準:自擬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共分為特別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用SPSS23.0專用軟件統計后對數據資料處理,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P值<0.05時,便可表明數據間對比,存在著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25%,較對照組的28.13%更低,組間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上的差異性(P<0.05)。見表1。
2.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88%,相較對照組的75%明顯更高,說明本組間數據資料對比存在著顯著差異性(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情況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n(%)]
若患者在肝炎后肝硬化會誘發門靜脈高壓,便會進一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脾功能亢進等病癥,相關研究顯示,因食管胃底靜脈區張破裂導致大出血患者,其病死率約在63%左右,出血后繼發出血的患者約占40%左右。臨床上對肝硬化合并門靜脈高壓患者實施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治療的應用效果良好,但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其身體造成損傷,且術后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延長治療與住院時間,影響預后效果、治療質量,因此臨床上必須對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措施更加重視。術前飲食護理能夠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確保機體營養攝入量均衡,提高身體免疫力,增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8];引流管護理可確保引流通暢、實施嚴格無菌操作,降低意外事件發生概率。術后患者易產生多種并發癥,在所有并發癥中,腹腔出血發生原因主要為: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的脾臟腫大,會與膈肌相粘連,形成豐富的側支循環,在行手術分離操作時需將側支切斷,但若不徹底側支血管結扎,或患者肝功能差、凝血障礙嚴重,則術后很容易發生腹腔出血并發癥,腹腔引流管會在短時間內對大量血性液體引流,患者會出現休克癥狀,嚴重時甚至死亡;靜脈血栓形成原因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PLT、WBC水平降低,在行脾切除術后,血細胞清除途徑會受到阻礙,外周WBC、PLT水平急速升高,特別是血液高凝、血小板急劇增加,再加上手術對脾靜脈造成的損傷,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腸系膜上靜脈血栓、門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在肝硬化失償期,激素滅活水平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從而提高了血液黏稠度,亦容易產生靜脈血栓并發癥;腹水出現主要原因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會受到較大損傷,機體內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會明顯降低,這是導致腹水并發癥產生的主要原因,而腎小球下降、腹水感染對腹水并發癥的形成起到了明顯促進作用;而在感染性并發癥中,肺部感染是以術前呼吸道慢性炎癥、手術膈肌抬高、呼吸運動受限等為主要誘發因素,術中麻醉措施會因氣管插管操作致患者氣道黏膜受到損傷,再加上患者身體無力難以咳痰、切口疼痛不愿咳痰,從而導致肺部感染病癥發生。同時,因切口疼痛,患者會出現腹肌反射性痙攣癥狀,其膈肌活動受到限制,患者咳嗽咳痰較難,致痰液淤積、肺不張,最終誘發肺部感染;膈下感染主要是由于術后患者機體免疫力降低、左膈下積液積血、引流不暢等因素所導致,因手術刺激,術后患者的膈肌、胸膜會滲出反應性炎性,再加上術后患者的呼吸呈淺快狀態,膈肌活動減弱,因此易誘發左側胸腔積液并發癥。而切口感染則因患者大量腹水、營養不良,致使腹壓增高所導致。所以,臨床上必須對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患者的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的合理科學實施更加重視,予以有效并發癥預防護理則能夠有效預防、減少患者各并發癥發生可能性,確保治療護理措施的順利進行,幫助患者更好的身體恢復。根據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后,患者肺部感染、靜脈血栓、腹水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減低,護理滿意度較常規護理更高,說明該護理干預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9-10]。
綜上所述,對脾切除術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手術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其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總的治療護理質量,值得廣泛推廣于臨床護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