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張麗梅 徐天寶
(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水力發電對環境的影響通常在項目建成運行一定時期后才能逐步顯現出來。隨著我國水力發電眾多工程的運行投產,水力發電環境影響后評價逐步成為進行后續規劃布局、科學決策和管理監督的重要依據和手段。我國西南地區擁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和水力發電容量,分析評價已建電站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提出減緩或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和建議,對于指導西南水電的建設、環境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破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該電站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工程開發任務為單一發電,無農田灌溉、防洪、航運等要求。電站裝機容量為100MW,總庫容50萬m3,正常蓄水位821.00m,具有周調節性能,多年平均發電量4億kW·h。
工程所在區域屬高中山區,區內總體地勢北西高東南低,區內發育有兩級剝夷面和三級階地。屬南亞熱帶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468~1657mm,多年平均氣溫為14.8℃~18.5℃,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86%,主導風向為南西風,多年平均風速為2.8m/s。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為28910km2,壩址多年平均流量225m3/s,年均懸移質輸沙量782萬t,多年平均推移質沙量39.1萬t。工程區土壤侵蝕模數約為1200t/km2·a,為輕度侵蝕區,屬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區域植被類型以遭受反復破壞后的干熱河谷稀樹灌木草叢、次生性半濕潤常綠闊葉林、次生性河谷季雨林和人工種植植被為主,群落結構相對較為簡單,物種組成較為單一。
施工期和運行期生產和生活廢水經處理后應盡可能回用,減少外排,確需外排部分要處理達《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一級標準后排放。電站停機時下泄6m3/s的流量,且配置在線監測系統進行監測。
工程施工結束后,對施工跡地及時采取復墾和撫育的補償方式,植樹種草,恢復生境和施工區景觀。對珍稀保護植物進行遷地保護,禁止庫區網箱養魚。
設置簡易垃圾池,對生活垃圾進行統一收集后集中處理。對安置區飲用水水源點管道末端水質進行檢測,保證供水水質。
施工期定期對施工區人員進行檢查化驗,定期對安置點和業主營地生活飲用水水源進行檢測。運行期委托當地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定期對業主營地生活用水進行檢測,電站運行至今,未發生介水傳染病和鼠疫等傳染病的流行,傳染病得到了有效遏制。
通過對電站運行調度過程及壩址下游日內流量變化分析,電站建成后對月均流量基本沒有影響。電站枯水期進行日內調峰運行,在機組不發電或停機檢修時,在一定時段內可能出現壩下河道減脫水現象。在通過沖砂底孔壩段埋設的生態流量管道下泄6m3/s的生態流量后,可避免河道出現減脫水現象。壩下河段和庫區水文情勢影響現場調查結果與環境影響報告文件預測結論基本一致。電站壩下河段水文情勢主要受上游年調節或不完全年調節運行調度影響。
根據水溫原形觀測(庫尾、壩前和壩下1km三個斷面)和壩前斷面垂向水溫觀測分析結果,電站水庫水溫分層現象不明顯,河道沿程水溫變化不大,對下游用水溫度影響不大,與環境影響報告文件預測結論一致。

圖1 水電站壩前垂向水溫分布圖
根據對電站建設前后三個斷面監測成果分析,電站建成后庫區各斷面的CODMn、BOD5、TP濃度相對電站建前均有所降低,除TP超標外(超標斷面為庫尾和庫中斷面,最大超標倍數為3.28倍,超標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游來水受到污染或是沿岸居民生產生活中排放污染物引起),其余指標均滿足水質環境現狀目標,與環境影響報告文件預測結論一致。
本次研究調查在原評價區內調查到的魚類種數比環評階段調查到的多。可能是隨著漁業的發展和電站的建成投產后水文條件的改變,部分適應于靜水的魚類已在成為該水域的優勢物種,這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預測評價結果一致。
本次調查到原評價區內分布的維管束植物比環評階段豐富,動物種類也較環評階段豐富。總體來講,電站建成后,雖然區域內的自然植被面積有所減少,但自然植被的多樣性及分布格局未發生較大變化,工程建設未造成任何植被類型的瀕危或消失,未造成評價區生態系統結構及功能的顯著改變,工程建設對植被植物的影響不大。庫區形成后,兩棲動物的活動空間(水域面積)增大,兩棲動物也逐漸豐富;成庫后有機碎屑明顯增加,魚類種群數量增加,有利于捕食魚類的水禽物種數量及種群數量的增加。水庫建設完成后,使得庫區周圍的微環境發生改變,氣候朝暖濕的方向發展。暖濕的氣候更有利于加速植被的恢復、演替和更新。總體而言,評價區內的陸生動物較環評階段更為豐富,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預測結論基本一致。
安置點在采取各項環保措施后,移民安置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減免,與環境影響報告書預測結論基本一致。
工程施工期及運行期在采取有效人群健康保護措施后,電站運行至今,未發生介水傳染病和鼠疫等傳染病的流行,傳染病得到了有效遏制。與環境影響報告書預測結論一致。
該電站自投產運行至今已有近10年的時間,根據評價區水文情勢、水質、陸生生態和水生生態的現狀調查成果,結合已實施環保措施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根據分析成果,在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后,電站建設運行對工程區周邊地區的環境質量影響與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影響預測分析結論基本一致。
持續開展庫區及壩下水質跟蹤監測工作。加強施工跡地、渣場、料場植被恢復的日常管護和后期撫育工作。協助地方主管部門做好禁止庫區網箱養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