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蓓
【關鍵詞】非洲政黨政治;非洲經濟;非洲一體化;非洲安全;大國非洲博弈
【DOI】10.19422/j.cnki.ddsj.2020.01.005
2019年,尼日利亞、南非、塞內加爾、莫桑比克等10余國平穩完成總統、議會或地方選舉,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政黨政治格局總體保持穩定,部分國家內部出現新變化。非洲經濟低速增長,發展版圖分化明顯,部分非洲國家債務問題凸顯。非洲聯盟(簡稱“非盟”)啟動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是非洲一體化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然而,部分地區和國家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非傳統安全威脅加劇為非洲安全治理帶來更大壓力與挑戰。全球主要大國加大對非投入,在非博弈更趨激烈。
2019年,南非、尼日利亞等10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順利舉行大選,各國權力平穩交接,政局總體保持穩定。這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實行多黨制近30年來,其政黨政治格局演變已趨于穩定,并呈現“一黨獨大”、“勢均力敵”和“碎片化”三種基本形態。
在“一黨獨大”型國家,南非、莫桑比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等國執政黨均以較大優勢再次贏得選舉勝利,其中莫桑比克解放陣線黨(簡稱“莫解陣黨”)、坦桑尼亞革命黨(簡稱“坦革命黨”)等執政地位進一步鞏固,莫解陣黨以壓倒性優勢獲得總統連任、議會絕對多數和全部10省行政及立法大權。坦革命黨在地方選舉中席卷了99.9%的基層領導職位,為在2020年繼續贏得大選勝利進一步夯實了民意基礎。值得關注的是,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納米比亞人組黨等則因執政成效不彰和黨內不團結等問題,民眾支持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非國大大選得票率首度跌破60%。納米比亞人組黨在總統和議會選舉中的得票率均較2014年大選出現大幅下跌,國民議會議席數自獨立以來首次不足三分之二多數。

2019年7月,非盟召開尼亞美特別首腦會議,宣布非洲自貿區正式啟動,這是繼非洲單一航空運輸市場之后非洲一體化進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圖為非盟特別首腦會議現場。
在政黨“勢均力敵”型國家,朝野勢力此消彼長。大選前,尼日利亞最大反對黨人民民主黨與執政黨全體進步大會黨選情一度十分膠著,毛里求斯自1976年以來再次出現三大陣營同臺角力的局面,兩國選舉都備受關注,但最終兩國執政黨或執政聯盟再次贏得大選。在幾內亞比紹,原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社會革新黨兩黨主導的政黨格局被打破,民主更替運動(15人小組)、人民團結大會—幾比民主黨等小黨日益坐大。
在政黨格局“碎片化”國家,政黨政治呈現“碎片化”與聯盟化齊頭并進的局面。自薩勒總統2012年上臺以來,塞內加爾合法注冊政黨數量增加了110多個,增長近50%。人口僅80余萬的科摩羅擁有50多個政黨。同時,在政黨格局日益“碎片化”的背景下,塞內加爾、科摩羅、馬達加斯加等國單一政黨已無法贏得選舉,總統依靠多個政黨結成的執政聯盟即“總統多數派”執政,反對黨也試圖尋求結盟以挑戰執政黨。
受全球增長不確定性及尼日利亞和南非經濟增速低于預期等影響,國際組織預測非洲經濟2019年實現小幅增長。2019 年10月,世界銀行發布的《非洲脈動》報告預計,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經濟增速將從2018年的2.5%增至2019年的2.6%。[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9年該地區經濟增速為3.2%,較4月份的預期下調了0.3個百分點。[2]
多速增長態勢凸顯。從區域來看,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非洲經濟報告》指出,東部非洲仍是增長最快的地區,2019年經濟增速預計為6.4%,西部、中部、南部非洲地區增速分別為3.5%、2.7%、1.4%。[3]從行業來看,非資源密集型國家經濟增長保持強勁態勢,24個非資源密集型國家2019年平均經濟增速預計為6%。而21個資源密集型國家經濟發展較緩,平均經濟增速預計為2.5%。[4]尼日利亞、南非、安哥拉等非洲三大主要經濟體經濟持續低迷。
外債總量增長較快。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國際債務統計》報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近10年來外債增幅高于世界其他地區,超過一半國家外債總量翻了一番,個別國家外債甚至增長了3倍,整體風險凸顯。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16國陷入高風險“債務困境”,本地區國家經常賬戶赤字與GDP占比為3.6%,較2018年占比2.7%的狀況有所惡化。[5]
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成立。2019年5月,超過22個非盟成員國完成國內審批程序,向非盟遞交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批準文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正式生效。7月,非盟召開尼亞美特別首腦會議,宣布非洲自貿區正式啟動,這是繼非洲單一航空運輸市場之后非洲一體化進程中又一里程碑事件。隨著7月22日厄立特里亞簽署非洲大陸自貿區協議,非盟55個成員(含“西撒哈拉”)全部簽署該協議。12月,阿爾及利亞批準非洲大陸自貿區協定,成為第30個完成國內審批、正式加入非洲大陸自貿區的國家。[6]締約成員將在5至15年內逐步互免90%的商品關稅。從成員數量上看,非洲大陸自貿區將成為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有望形成一個覆蓋12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合計2.5萬億美元的大市場。
區域一體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第55屆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峰會上,15個成員國元首正式通過決議,宣布于2020年起開始采用共同單一貨幣“埃科”(ECO),[7]西非貨幣聯盟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第20屆東非共同體(簡稱“東共體”)峰會將“加強東共體經濟、社會和政治一體化”作為主題,提出成立政治聯盟時間表并啟動東共體憲法起草工作。東共體稅收政策協定等文件得到進一步完善,啟用了區域統一國家支付與結算系統(E-PSSIP),單一貨幣聯盟目標預計將于2024年達成。東共體護照在布隆迪、坦桑尼亞、盧旺達和烏干達開始使用。第39屆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簡稱“南共體”)峰會呼吁加強地區安全合作。南共體還致力于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尋求區域內部標準、政策、法規的協調統一。
非盟積極主導非洲和平與安全事務。非盟向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南非等國派出選舉觀察團,監督各派別和平有序參選。在非洲之角動蕩、剛果(金)國內沖突以及盧旺達與烏干達等國邊界爭議中,非盟積極斡旋、勸和促談,努力發揮非洲和平與安全進程中的主導作用。非盟和平基金融資取得積極進展,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在維護非洲和平安全中的權威性有所增強。
傳統安全熱點問題得到緩解。1月底,中非政府同境內全部14支武裝團體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展開政治對話,并于2月6日在首都班吉正式簽署《中非和平和解政治協議》,協議的簽署標志中非和平進程取得重要進展,對實現中非和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1月,齊塞凱迪當選剛果(金)總統以來,將解決剛果(金)東部問題作為執政重點,不斷強化對東部地區非法武裝清剿力度,擊斃盤踞東部的盧旺達最主要反政府武裝“解放盧旺達民主力量”首領,地區局勢出現積極動向。8月,莫桑比克朝野雙方簽署內戰結束以來第三份和平協定,為莫結束朝野軍事敵對和實現持久和平奠定基礎。
大規模街頭運動呈上升之勢。2019年非洲國家選舉前后雖未出現重大動蕩或惡性騷亂,但反對黨以各種借口批評選舉不公、質疑大選結果仍時有發生,馬拉維、莫桑比克、尼日利亞、科摩羅等國反對黨頻頻發起示威游行。烏干達、津巴布韋、利比里亞等國民眾或因修憲等政治問題,或因油價上調、經濟形勢惡化等原因,發動大規模游行示威活動。埃塞俄比亞多個民族提出自治建州訴求,民族矛盾、極端思想引發的暴力沖突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2019年8月底以來,南非約翰內斯堡、茨瓦內等地相繼發生針對外國移民及勞工的大規模暴力排外騷亂,造成至少12人死亡、數百家商店被毀、400余人被捕,社會治安風險持續高企。[8]
非洲之角、薩赫勒、乍得湖和大湖地區恐怖襲擊事件頻發。索馬里“青年黨”實力猶存,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北部地區連續遭受恐怖襲擊,烏干達先后兩次發布恐襲預警。聯合國評估薩赫勒地區危機空前嚴重,局勢動蕩和武裝襲擊達到前所未有水平,“基地組織馬格里布分部”“大撒哈拉伊斯蘭國”等地區恐怖組織呈加緊勾連之勢,從馬里加速向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內陸擴散。“博科圣地”恐怖組織持續作亂、衰而未滅,雖無力再攻城略地,但對乍得湖周邊國家恐襲烈度不減。剛果(金)東部、盧旺達、烏干達和布隆迪等國邊境地帶武裝沖突頻發。恐怖分子還逐漸向南部非洲地區滲透,境外極端分子在莫桑比克北部德爾加杜角省頻繁發動襲擊。
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糧食安全壓力較大。受極端天氣影響,東部非洲國家出現旱澇不均現象,糧食普遍減產,約1億人面臨糧食短缺。莫桑比克等南部非洲國家連遭“伊代”“肯尼斯”颶風災害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津巴布韋面臨十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全國一半人口處于糧食無保障狀態。剛果(金)本輪埃博拉疫情自2018年8月爆發以來,截至2019年11月已報告確診病例3000余例,死亡率高達67%,[9] 2019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將之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一是競相抬升對非戰略重視程度。繼2018年底拋出以“美國優先”為特征的新非洲戰略以來,2019年特朗普政府先后在非召開美非商業峰會、“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論壇,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國務院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納吉等美高官頻繁訪非。俄羅斯加大對非合作步伐,于2019年10月在索契高規格舉辦首屆俄非峰會,為進一步深化俄非合作制定路線圖,標志著俄羅斯全面“重返非洲”。8月底,第7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在日本橫濱召開,日本宣布一系列對非合作新舉措,并首次將“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構想寫入成果文件,試圖將非洲納入這一構想。
二是加緊搶奪非洲重點國家。美國宣稱不再對全非無差別援助,而是憑借對美親疏程度劃線,重點支持尼日利亞、肯尼亞、安哥拉等符合條件的“優先國家”。2019年3月,馬克龍訪問非洲之角,成為32年來首次正式訪問吉布提、53年來首次正式訪問埃塞俄比亞、歷史上首次訪問肯尼亞的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愿與非洲之角國家建立“平衡的伙伴關系”,顯示法國走出法非“后院”,加緊對非整體布局的戰略意圖。俄羅斯以傳統友好國家作為優先合作伙伴,在北非、中非和南部非洲分別選擇埃及、安哥拉和南非作為合作支點。德國推動建立“非洲契約”落實機制,與科特迪瓦、加納和突尼斯三國率先開展實質性合作。
三是持續加大對非經貿合作力度。美國加緊實施“繁榮非洲”倡議,打造美非貿易投資新模式,率先與非盟簽署《關于非洲大陸自貿區建設的聯合聲明》,搶抓非洲自貿區建設主導權。英國著眼于打造“脫歐”后的“全球伙伴關系”,同毛里求斯、塞舌爾、津巴布韋、馬達加斯加等國加速重簽貿易協定,計劃未來4—5年將貿易額再翻一番。日本在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上宣布未來3年對非提供200億美元民間投資。[10]
展望2020年,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布基納法索等10多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將舉行選舉,部分國家易受選舉因素影響進入矛盾多發期,風險挑戰高企。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中美經貿摩擦前景依然不確定的大背景下,非洲經濟仍存在一定下行風險。非洲大陸自貿區雖正式啟動,但自貿區建設涉及關稅減讓、原產地規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投資和爭端解決等關鍵內容談判能否取得實質性進展值得關注。域外主要大國預計將進一步提升對非關系水平,新興經濟體也將繼續拓展對非合作,大國在非競爭新老交織、多方博弈態勢將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非洲局)
(責任編輯:張凱)
[1] “Africas Pulse”,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2480.
[2] “Sub-Saharan Africa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Navigating Uncertainty”,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REO/SSA/Issues/2019/10/01/sreo1019.
[3] “Economic Report on Africa 2019”, https://www.uneca.org/publications/economic-report-africa-2019.
[4] 同[2]。
[5] “International Debt Statistics 2020”,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2382.
[6]《阿爾及利亞成為第30個正式加入非洲大陸自貿區國家》,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53245331288467471&wfr=spider&for=pc。
[7]《西共體國家發展挑戰猶存 統一貨幣即將啟用》,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13news/auto/news/world/20190711/u7ai8684640.html。
[8]《南非排外騷亂引發非洲多國民眾報復性抵制,國際關系與社會治安風險高企》,http://www.sohu.com/a/341085345_284463。
[9]《世衛組織: 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博拉疫情傳播有所減緩》,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11/1045671。
[10]《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橫濱峰會舉行》,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k/201909/201909028956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