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在此前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中央為現階段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就如何看待銀行業當前面臨的經營發展形勢,下一步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等各界關注的話題,記者近日專訪了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東寧。
“今年全國兩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召開,又適逢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對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確保完成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張東寧表示,北京銀行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圍繞“六穩”“六保”,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推動自身發展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把風險挑戰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機遇。
記者:經歷此次突發疫情之后,銀行業面臨著哪些新的挑戰與機遇?
張東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是,經濟發展韌性更為凸顯,特別是隨著“六穩”“六保”政策的落實和市場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國內經濟已經企穩向好,長期向好的勢頭更加明顯。
在這一背景下,一方面,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面臨著更高的要求一一受疫情影響,廣大中小微企業出現“收入荒”“現金荒…用工荒”“原料荒”“物流荒”等問題,發展更加艱難。銀行業需要為這些企業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同時也要做好風險管理,保障金融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疫情使社會交往受限,給銀行傳統的獲客渠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對銀行線上獲客的營銷模式和線上化運營快速響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危機中育新機,銀行業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疫情以來,中央及各級監管部門針對中小微企業、基層群眾、“三農”密集出臺了多項扶持政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提供更優質的普惠金融服務,不僅是社會責任,更是銀行業發展的“藍海”。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影響和驅動下,客戶對線上化服務和智能化體驗有了更高的需求,這為銀行業加快線上渠道建設、推進業務線上發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記者:今年全國兩會再次釋放了毫不動搖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積極信號。作為城市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北京銀行在金融精準扶貧方面積累了哪些經驗?下一步有何重點規劃?
張東寧;北京銀行作為市屬國企,堅持筑牢“根”和“魂”,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把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到工作中。通過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優勢,在開展結對幫扶、創新金融扶貧特色產品服務、拓展扶貧融資渠道、開展多樣化扶貧工作等方面持續發力,北京銀行不斷完善“金融+扶貧”常態化工作機制,走出了一條特色化金融精準扶貧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北京銀行結對幫扶的四個深度貧困村和一個低收入村己全部脫貧脫低,“富民直通車”金融服務體系覆蓋500余個行政村,“千院計劃”支持了超過1000家特色民宿小院建設與運營,創新扶貧票據等金融特色產品拓寬了扶貧融資渠道,通過銀政企合作開展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烏魯木齊分行“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協調資金4000余萬元,在當地建設香菇產業園、艾德萊斯絲綢廠等產業和多個扶貧車間;西安分行駐村工作隊在安康市寧陜縣棋盤村打造了1000箱中蜂養殖示范園區。此外,已投入460余萬元開展消費扶貧,2019年公益扶貧捐贈近500萬元。設在六個省市18個偏遠地區和貧困縣的100余個支行網點構成的“三農”金融網絡服務人數超270萬人,累計向單位和個人提供金融精準扶貧貸款近50億元。
2020年,北京銀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黨中央、北京市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強化金融行業優勢,凝聚金融扶貧力量,提升金融帶貧成效,助力受援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是加大對受援地區信貸資源投放力度,發揮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小額扶貧信貸的帶貧作用;二是園地制宜創新金融精準扶貧產品和服務,繼續發揮“富民直通車”品牌優勢,廣泛推廣“扶貧債”“農旅貸”等帶貧效果好、應用輻射廣的金融產品;三是持續拓展服務領域,推廣復制“千院計劃”,推動民宿產業持續向扶貧攻堅領域輻射;四是重點突出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金融支持,大力推進扶貧產業和項目發展,全力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摘帽,不久前向新疆和田地區提供公益扶貧捐贈300萬元;五是大力發展消費扶貧,投入1000萬元建立“工會卡+消費扶貧”模式,帶動工會卡客戶刷卡消費。另外,食堂采購農副產品年度總額已預留30%用于定向采購受援地區農產品;六是鞏固脫貧脫低成果,堅持脫貧不脫幫扶、摘帽不摘隊伍,協助幫扶村建立長效“造血”機制,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記者:中小銀行業如何助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北京銀行有何經驗?
張東寧: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明顯影響。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及時作出安排,在扎實做好“六穩”的基礎上,提出“六保”新任務。對銀行業而言,要扎實做好“六穩…六保”政策的貫徹落實,加大疫情防控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力度,紓解小微企業困難,保障民生金融服務,做細做實供應鏈金融支持,保障基層單位運轉和糧食能源供應,全力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做好精準金融服務。
今年以來,北京銀行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認真落實北京市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持續加大金融供給和服務,全力支持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
一是用活用好金融政策工具,助力受困小微市場主體渡過難關。出臺六項、16條小微專項支持舉措,積極申請專項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成功發行400億元抗疫主題小微金融債券,研發推出“京誠貸”“關心保”“科創加速貸”“中關村企業抗疫發展貸”等專項紓困產品,主動對接中小微企業客戶、及時受理相關需求,通過延期還本付息、延長免費孵化期,為小微企業提供投貸聯動、投融資對接、成長培育等全方位公益支持,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企業渡過難關。
二是做好賬單延期、息費減免,著力保障民生金融服務。加強對疫情防控相關人員的服務保障力度,開辟金融服務綠色通道,針對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提供賬單延期、息費減免和征信保護等政策優惠。
三是提供實時匯劃、上門服務,支持重點單位基層運轉。為政府機構、各級醫院、疫情防控部門提供緊急取款、資金墊付、實時劃轉、跨境匯兌及上門服務,確保相關疫情防控資金高效劃轉,積極為北京地區醫院、公交、地鐵等重點民生行業做好現金上門服務和現鈔消毒處理工作,保障醫院、交通等重點單位的資金正常運轉。
四是承銷發行“疫情防控債券”,服務支持糧食能源供應。累計承銷發行“疫情防控債券”57.5億元,涉及醫藥衛生、抗疫工程建設、能源供應、農副產品、飛機租賃等諸多行業。特別是承銷發行5億元順鑫農業“疫情防控債券”,保障企業下屬小微子公司補充市場豬肉供應,為疫情防控期間首都農副產品民生保障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五是加大對產業鏈支持力度,推出特色化供應鏈融資產品。在全國打響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之際,北京銀行充分發揮“京信鏈”在線供應鏈金融服務優勢,積極支持企業彈性辦公及快速融資。疫情防控期間為中小企業提供線上融資829筆,融資金額達10. 86億元。
六是落實外匯管理要求,為企業外貿進出口提供便利服務。切實執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要求,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隨到隨辦”原則,開啟跨境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簡化疫情防控相關購付匯、收結匯合規審核手續、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鼓勵企業客戶線上申請外債登記。累計服務企業客戶疫情項下購付小心匯業務683萬美元;并為小湯山醫院緊急申請安裝外幣兌換機,做好各項外匯金融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