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中國共產黨應對重大疾病危機的治理經驗研究—以江漢平原地區血吸蟲病防治為例》;項目編號:202050103
血吸蟲病,廣泛活躍于我國南方地區,涉及13個省市自治區,患病人數多達1100萬人,嚴重威脅高達一億人民的健康。[1]1953年,沈鈞儒同志在太湖地區療養時,發現太湖流域血吸蟲病的流行危害甚大,即刻上書毛澤東,簡要講述了血吸蟲病的流行情況。毛澤東在知曉血吸蟲病的嚴重情況后,立即將來信交由政務院文教委員會負責同志處理,并回信說明:“血吸蟲病危害甚大,必須著重防治”。[2]
1955年11月,毛澤東在杭州開展農業會議時,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為充分了解當前階段血吸蟲病的具體情況,邀請時任衛生部副部長的徐運北從北京前來匯報血吸蟲病的相關問題。根據徐運北的匯報來看,當前血吸蟲病面臨的問題主要是:1.治療血吸蟲病的理想藥物較為缺乏。2.預防血吸蟲病的環節過于繁瑣。3.消滅血吸蟲病大概需要15年,時間太久。[3]面對以上問題,在與省市委書記談論中,毛澤東創造性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為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在徐運北同志匯報的過程中,毛澤東與各省委領導討論認為,血吸蟲病的防治問題不只是衛生部門的事情。由于血吸蟲病特殊的傳染性,也關系到農業、水利以及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因此,血吸蟲病的防治問題要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之下,各部門聯合作戰,力求盡快完成在7年內基本消滅血吸蟲病的政治任務。[4]在毛澤東血吸蟲病防治思想的指揮下,血吸蟲病領導小組迅速成立,從中央及地方兩個層面來領導血吸蟲病防治工作。
在初期防治血吸蟲病的過程中,存在著黨委和血防小組的責任交叉問題,部分縣委直接對接鄉鎮,把指導組一層丟在一旁。通過實踐的探索,后期的血防工作形成了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的黨組織領導原則,在確認黨委會領導責任的同時,依靠血防五人小組的專責作用,形成一個大體分工,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原則。實踐證明,在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原則下,血吸蟲病防治工作與之前相比開展較為順利,血吸蟲病防治工作也進入了新的階段。在毛主席徹底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下,廣大群眾提升了徹底消滅血吸蟲病的信心。各部門積極配合,將血吸蟲病防治工作提升到工作任務的層面。農業部門將滅螺運動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在后期的血防工作中,水利設施的修建也與消滅釘螺的血防任務相結合,有關耕牛等畜牧類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也由畜牧部門進行承擔。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有關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責任分擔到相關部門,提高了血防工作的效率。此外,黨的統一領導也系統的解決了組織領導問題,發揮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必須與群眾運動相結合。1956年,毛澤東在國務院會議上提出“全黨動員,全民動員,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激發了全民參與血防戰線的決心。群眾運動在預防血吸蟲病方面表現得尤為出色,主要體現在消滅釘螺及宣傳普及兩部分。釘螺,是血吸蟲病傳播的重要媒介,因此釘螺的消滅程度是預防血吸蟲病的最佳標桿。在圍墾釘螺的過程中,基層干部充分動員群眾的力量,采取群防群治的方針,全民參與到圍墾釘螺的血防運動之中。在宣傳方面,同樣將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與群眾運動緊密結合。在黨員干部正確認識血防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動群眾,廣泛開展宣教工作。通過大會、小會、黑板報、播放電影等多種宣傳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血吸蟲的生活史以及對人民生產生活的危害。結合當地典型人、典型事對比算賬,現身說法。[5]通過這一舉措,消除部分群眾對于血吸蟲病的迷信思想,通過回憶、訴苦等形式將血吸蟲病與過去的悲慘生活相聯系,激發群眾關于消滅血吸蟲病的政治熱情。群眾有熱心,有干勁,血吸蟲病防治工作自然開展的較為順利。
血吸蟲病的爆發受降雨量影響,通常在7月份達到病情高發期,這恰好與農業生產的繁忙季節相重合,如何處理血防與生產的關系成為問題所在。毛澤東提出的將血防工作與發展生產結合起來,無疑辯證的處理了血防與生產的關系,將二者的矛盾有效予以緩解。在血防工作剛開始之際,干部思想不統一,在實際行動中存在抵觸情緒。新洲縣楊裴鄉的三社隊長姚應和就認為,搞兩管是好,只是生產太忙了,遲些時再說吧,六社生產隊長認為,這樣忙的時候搞血防,如果生產搞不好,將來連飯也沒有吃的。[6]針對這一情況,黨支部根據黨員的思想情況,采取上黨課,貫徹黨的血吸蟲病防治方針政策,明確黨員的責任,提高了黨員的思想覺悟。在實際操作血防與生產的關系時,也采取抓主要矛盾的辦法。7月是生產的關鍵月,也是血吸蟲病的病情高發期。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勞動力,是如何妥善處理血防與生產關系的關鍵所在。楊裴鄉采取改進工作方法,改變部分農活生產時間,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等做法,做到了合理分工,妥善處理和生產與血防的關系。在處理糞便的過程中,又加上科學技術的指導,不僅能夠殺滅蟲卵還不耽誤農時,將血防與生產結合,達到增產防病,兩全其美的目的。
血吸蟲病在建國初期的嚴重流行,黨和政府早早便在流行地區建立血防機構,開始著手血吸蟲病的防治工作。依托專業醫務人員,建立血防所,開展針對血吸蟲病的調查研究。在1953年建立實驗區,開始進行規模較大的防護工作。毛澤東認為在血吸蟲病防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科學家的作用。1956年,針對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的消滅問題,秉志先生建議使用火燒的辦法,毛澤東知曉后責令衛生部重視此意見。1956年、1957年,毛澤東還接見血防工作方面的專家教授,關懷血吸蟲病工作的進展情況,給科研工作者很大鼓勵。[7]隨著治療藥物的逐漸問世,有關血吸蟲病的治療效率大大提高,治療效果翻倍。在應對銻劑使用不當而出現的中毒反應時,救治成活率也有所提高,有效減少了醫療糾紛。血吸蟲病治理手段的提升,也為后續農業生產提供了勞動力。
毛澤東的血吸蟲病防治思想,不僅有效縮短血吸蟲病防治歷程,確保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為全面消滅血吸蟲病帶來了希望,為新中國的衛生防疫事業奠定了基礎。對于農民而言,血吸蟲病的有效防治,保證了兒童的生長發育、成年男女的生育能力,保障了家庭基本的勞動生產。對于農業生產而言,表面看來血防在勞動力與勞動時間方面與農業生產有所矛盾,耽誤了農業生產,實則為互惠互利的辯證統一關系。對于國家而言,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群眾防治運動,不僅在思想層面上提升了農民對于血吸蟲病的認知,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更能發揮中國共產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凸顯中國共產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政治智慧。時至今日,血吸蟲病仍尚未完全消滅。雖然目前我國血吸蟲病患病人數得到有效控制,釘螺面積也在有序減少,但不可否認毛澤東血吸蟲病防治中的有關思想針對當前我國的血吸蟲病防治乃至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仍具有借鑒意義。
[1] 王隴德.中國血吸蟲病防治歷程與展望[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
[2] 曾珺編著. 毛澤東書信背后的故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5.01,156.
[3] 中共聊城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徐運北文集[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9,711.
[4] 中共聊城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徐運北文集[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9,711.
[5] 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編.防治血吸蟲病是增加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02,18.
[6] 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編.防治血吸蟲病是增加農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02,10.
[7] 中共聊城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徐運北文集[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9,715.
郵寄地址: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蔡都鎮美華小學東二十米路南
收件人:劉尚裔
聯系電話:1833695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