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大學階段是即將步入社會的黃金時期和最佳節點,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奮斗目標。職業規劃指的是大學生根據主客觀條件和環境因素對自己的性格能力進行一個綜合的權衡和評定,能夠清晰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的未來之路做出一個正確的籌劃和選擇。但同樣基于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家庭觀念以及學生自身種種因素,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存在一定差異性。本文重點闡述和探討了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培養方案,以真正解決大學生職業生涯定位問題為出發點,提出具有現實價值和意義的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差異分析; 培養方案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差異分析
很多企業在招聘大學生時都要求附帶一張MBTI的測試結果,通過結果分析該員工與此崗位是否匹配,這實則與個人的職業規劃有著密切的關系。由于每個大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性格天賦都各有差異,間接導致了職業規劃的差異。大學生職業規劃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層面的職業要求
伴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新型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高校人員數量的與日俱增,社會上的崗位呈現出了供不應求的態勢。可能幾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共同競聘一個崗位,這就出現了擇優錄取的情況。很多大學生剛剛走入社會,實際能力和水平都是不達標的,這也就影響了他們的就業期望值,也造成了職業規劃的差異,影響就業。
(二)高校對職業規劃缺乏重視
在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之下,大多數的高校都是重分數輕能力。將職業規劃納入第二課堂選修課,或者職業規劃僅僅流于形式,缺乏專業的老師作指導和培養。據某項調查研究顯示,在有良好職業規劃體系的高校內,就業率明顯高出很多。在如今競爭尤為激烈的社會環境下,需要將職業規劃與就業形勢與之結合,在鼓勵學生了解就業動態信息的同時,結合就業規劃和形勢進行整體評估。
(三)家庭觀念影響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以及職業規劃,一般都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比如某一大學生家族都是醫生,那么一家人就會潛移默化地灌輸“你要當醫生”的思維等等,這樣都會影響學生的職業規劃和選擇,學生的首要就業志愿可能會考慮到家長是否支持,漸漸地卻把自己真正的喜好所淡化了。
(四)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觀念
很多學生在上大學期間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甚至不夠完全地了解自己以及自己將來的人生價值。對于職業規劃的意識相對淡薄,從眾心理較為嚴重,剛剛步入大學校園時,學生會認為職業規劃是很遙遠的事。而臨近畢業時又十分地不知所措。因此,在不同學生之間,職業規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
二、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差異性的培養方案探究
(一)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社會思想認知
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制定要充分與現實社會接軌,保證與社會發展步調一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開拓全新的思想教育途徑。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具體的思想教育體系中來,保證職業規劃具有實操性和實效性。明確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具體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思想層面的同時明確具體的市場職業崗位需求,并建立與之對應和匹配的目標體系。
(二)加強高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視
高校對于大學生職業規劃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不能完全依賴和憑借學生的自覺。首先,在學生入學的大一期間段,要鼓勵學生初步試探和了解所學專業所對應的崗位職業性質,需要具備哪些溝通技巧和能力等等,提前進行模擬訓練。經常組織大一新生參與具有職業性的學校活動,能夠讓大一新生對職業規劃有概念。大二時期被定義為定向期,關乎到學生選擇繼續讀書還是就業,針對大二學生,學校可組織相應的學生會或者社團,讓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其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折能力。大三大四時期被定為職業規劃的沖刺期,在真正畢業來臨之前,學校應該為學生設定具體的求職技能測試,積極鍛煉大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兼職和模擬實訓的機會。檢驗學生是否職業目標規劃足夠明確、是否做足了充分就業的準備等等,給予大學生職業規劃充分的重視,加大投入力度。
(三)更新家長觀念,消除家庭觀念帶來的就業顧慮
對于職業規劃而言,受眾群體不僅是學生本身,更多的是更新家長的觀念。定期組織召開家長座談會,及時匯報學生的具體情況,展開系統化且全面化的分析。呼吁家長啟發大學生多樣化的思維,而不是固守家庭傳統。能夠正確地看待分數與考試,同時認清客觀現實及就業形勢。消除家庭觀念為大學生帶來的就業壓力和顧慮,能夠遵從自己內心,做出理智的抉擇。
(四)健全大學生職業生涯評估機制和體系
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狀況進行定期個人評估、教師評估和學校評估。量化職業規劃的評估指標,建立高層次、全方位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工作進行評價。評估包括時間段評估、主題評估和隨訪評估。每學年第一學期,評估學生的職業成熟度和職業發展所需的重要素質和能力,收集數據進行縱向比較分析,以確定職業發展素質教育的整體效果,同時測評學生的就業滿意度狀況,進行相對應的心理評價和主觀反饋。
總結: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大學校園內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有助于學生對自己未來發展有更清晰明確地定位。差異化的職業觀是客觀存在的,因此需要對癥下藥,具體問題采取具體化的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重慶文理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永川區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Y2016WC75)
參考文獻:
[1]潘珍珍,楊磊.當代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及問題研究[J]智庫時代,2020(02):181-182
[2]楊乾振.大數據視域下高校畢業生精準化就業指導路徑探究[J]智庫時代,2020(02):43-44
[3]段進全.職業生涯規劃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20(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