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彬花
摘 要:宜興的社區教育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本文以宜興環科園社區教育中心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模式、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獨特做法作為一個小的視角,探索社區教育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關鍵詞:宜興環科園; 社區教育; 管理體制; 實踐探索
社區教育是實施面向社區成員,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原則的、滿足和解決人們各種教育需求和社會問題的教育。宜興環科園社區教育中心這幾年優化區域優勢,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管理模式等方面做法獨特,全面提升了社區教育服務社會的能力。
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簡稱“環科園”)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下轄7個社區,面積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萬人,規模企業576個。
環科園社區教育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創辦于1998年,占地72畝,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與宜興市環科園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省級社區教育中心、宜興市社區教育中心示范校、江蘇省家協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無錫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無錫市創業培訓基地、無錫市農村青年電商創業孵化(培訓)基地和宜興市女性創業培訓基地,也是宜興市唯一的高級營養配餐員、營養師、育嬰師、社會工作師等的培訓點。同時也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華中師范大學、重慶大學等的無錫學習中心。中心功能定位:大眾高等教育的重要載體,職工技能提高的培訓平臺,市民終身學習的指導中心,國際國內合作辦學的理想伙伴。
一、強化組織管理,完善體制制度
1.不斷完善的管理體制
為加強對社區教育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園區黨工委出臺了相關政策,制訂了社區教育發展規劃并列入園區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創新了工作舉措,努力做到“四個落實”:一是組織落實。在市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園區黨工委專門發文成立了社區教育委員會,主任由黨工委副書記擔任,委員由環科園文衛科、社保、民政、宣傳、安監、企管、司法、婦聯、工會、團委等政府各部門負責人組成,下設社區教育管理辦公室和基層聯絡員。管理辦公室常設在社區教育中心,由社區教育中心主任兼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各居委會主任、企業分管領導擔任基層聯絡員。社區教育委員會制定《社區教育活動制度》,每年主持召開3~4次工作例會,著力解決社區教育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二是職責落實。將開展社區教育的任務、責任具體到人,中心每位教師定點做好聯絡。三是經費落實。社區教育是一項服務于社區居民的基礎性、公益性教育事業,我們采用政府撥款、社會捐助、學員培訓適當支付等多種途徑解決教育經費,確保社區教育工作持續良好發展。四是考核落實。社區教育工作做到每年有計劃、有方案、有布置、有落實、有總結。
社區教育的開展,涉及各單位和社區全體居民,是一項龐大而繁雜的工作。為便于高效、直接、便捷地服務于廣大居民,中心一是成立了7所市民業余學校和8所企業職工業余學校。每所業余學校都建立了社區教育活動基地,如社區的文化廣場,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嬰幼兒活動室、綠色網吧、圖書室、員工休閑吧等。二是組建了社區教育工作指導小組。在社區教育委員會統籌協調下,由黨政辦公室、社保所、安監局、民政、司法、派出所、工會、婦聯、團委等部門牽頭組建成立社區教育工作指導小組,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指導社區開展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教育、崗位培訓、下崗再就業培訓、外來民工培訓、衛生保健教育、交通法制教育。三是專職教師分片包干。中心每位專職教師負責聯系1-2所業余學校,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活動,明確任務、責任到人。
2.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
為創造有利于社區教育工作的政策環境和輿論氛圍,中心圍繞三個原則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一是整體性原則,即在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動員社會上所有力量,形成橫向聯合,縱向貫通的社區教育網絡;二是開放性原則,即教育資源的社會化與社會資源的教育化,最大限度地實現整個園區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三是發展性原則,即要滿足社區居民對社區教育的現實需求,更要考慮遠景規劃,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以及滿足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求。
經過多年的努力,環科園社區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黨政統籌領導、教育部門主管、有關部門配合、社會積極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群眾廣泛參與”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提高教育投入,加強保障建設
1.多措并舉優化社區教育隊伍建設
(1)打造專業的管理隊伍。現中心有在編專職教師15名,其中有碩士學位的4人,高級職稱的6人,本科以上學歷的12人。中心積極引導鼓勵、督促教師努力做到一專多能。例如學校校長、副校長帶頭學習,持有公共營養師、育嬰師、育嬰師師資證、茶藝師、創業培訓師、創業咨詢師等各類資格證,其他教師也紛紛參與學習,許多教師取得了二級建造師、育嬰師、中西式烹調師、營養師等資格證。其次中心還積極加強對社區業余學校、企業職工學校等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管理能力。
(2)培養穩定的兼職教師、志愿者隊伍。中心按照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數量足夠的原則,選聘中小學優秀教師、相關領域的業務專家、技術能手、行業技術專家等擔任兼職教師;選聘來自各行各業熱心樂善的愛心人士擔任志愿者,現在兼職教師有200多人,志愿者1000多人。
2.多元籌資保障社區教育經費投入
強化“三個到位”:一是下撥經費到位。環科園按年度設立專項經費,按常住人口人均4元的標準列入年度預算,并與公辦中小學一樣享有每平方米10元的校舍維修經費。二是學校投入經費到位。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對參加學歷培訓和規范培訓的受訓人員收取規定的培訓費,以改善辦學條件和預留發展。中心每年用于社區教育和改善辦學條件的款項遠超教育培訓盈余的20%。三是社會籌措經費到位。政府統籌安排,社區內各企事業的職工教育經費也都得到有效落實。
三、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載體建設
1.大力加強社區學校建設
中心占地72畝,建筑面積2萬多平米,各類設施設備先進。15所業余學校也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優化辦學條件,以示范為標準加強建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中心實現了獨立校園校舍、獨立法人、獨立人事、獨立經費核算及獨立的教育教學事業的“五獨立”。同時,構建和完善了中心——社區和企業業余學校——活動基地三級教育網絡,居民教學點全覆蓋。每年制定培訓指標分解落實表,把各項培訓指標分解到各社區和企業,使中心在教育培訓中占主導地位,做到了歸口培訓、規范化培訓。
2.合理優化社區教育資源
社區教育的著眼點應是對現有教育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和充分的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資源,拓展社區各類資源的教育功能。
(1)發揮教育中心主導作用。建立了以中心為主導的社區教育培訓網絡,依托宜興終身教育學習平臺,啟動終身學習在線網,廣泛傳播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理念,向園區居民發放市民學習卡1474張,為居民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更優質、最便捷的學習服務。積極發揮中心平臺的輻射功能,加強對社區各類活動的指導、宣傳和推廣,同時中心各類設施和學習場地常年向社區居民開放,熱情服務,通過開放各類資源,發揮了應有的教育功能。
(2)有效優化、培育、整合各類社區教育資源。環科園現有科研院站16個,1所大學、1所中學、1所小學、2所幼兒園,各個學校有著許多可利用的場地、設施設備等硬件資源。在實際工作中,社區教育委員會通過協調,將社區教育列入中小學校考核評估體系,其中向社區開放學校資源作為重要考核指標之一。許多學校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傍晚休閑時間面向社區開放各類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居民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參與教育培訓活動。
園區黨校、團校、宜園、園區文體中心等專門活動場所等20多個社區教育活動基地,常年開放,開放率達100%,辦學覆蓋率達100%,滿足了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3.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
幾年來,中心通過引進、自建、共建、購買等途徑開發各類數字化教學資源(文本、音頻、視頻、圖像、動畫、軟件等),建成校本特色資源庫。充分發揮現代信息網絡的優勢,實現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為居民終身學習提供優質服務。學校網站向上連接宜興教育信息網、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網等網站,向下連接各社區(企業)網校教學點,并設置學校培訓、學歷教育、社區教育、課題研究、市民學校、職工學校、生活百科等多個欄目,為居民終身學習提供優質服務,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接受各種教育。
四、豐富社區活動,搞好社區教育
1.結合實際做好各類人群教育培訓
(1)舉辦育嬰師培訓班,注重嬰幼兒的護理教育。終身教育貫穿于“從搖籃到墳墓的生命的全過程”,我們從抓育嬰師培訓入手,在社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2011年以來已累計為宜興培養了3000多名合格的中、高級育嬰師。為宜興的科學育嬰作出了貢獻。育嬰師培訓也成為中心的特色、品牌培訓項目。
(2)開展素質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養。在寒暑假等節假日,針對青少年,各社區業余學校開展法制講座、法律咨詢、法律知識競賽和文明禮儀、生活常識、健康知識等教育培訓,提高了青少年的全面素養。
(3)豐富老年教育活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中心大力發展各層級各形式老年教育模式并互為補充,各社區業余學校和中心每年聯合辦學,開設保健、烹飪、音樂、舞蹈、戲曲等方面的培訓和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娛樂、健身于一體的文體活動,讓老年人“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
(4)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三類人員就業機會。中心是無錫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宜興環保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無錫市女性創業培訓基地,也是宜興市唯一的高級營養配餐員、育嬰師、社會工作者的培訓點。以中心為主陣地,以關注民生,教育富民作為社區教育的抓手,有效地開展技能培訓。我們堅持以“大力發展成教事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宗旨,密切聯系社區、企事業單位,發揮中心的示范、輻射作用,構建培訓網絡,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企事業單位員工、失業人員、殘障人員、外來人員等3000余人,培訓項目涵蓋各類技能等級工培訓、育嬰師、插花員、茶藝師、營養師、上崗培訓等,大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增加了就業機會。
社區成員全年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總人數達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未成年人參與社區教育活動的比例達到80%以上,0-3歲嬰幼兒、家長接受教育的比例達到70%以上;下崗待業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培訓率分別達到70%和50%以上;從業人員的全員培訓率達70%以上;實用技術培訓率達30%以上,培訓了一批致富骨干和創業帶頭人。老年人、殘疾人、外來流動人員參與教育活動的比例分別達到80%、60%、60%以上,各社區休閑娛樂活動形式多樣,滿足社區居民的教育培訓需求,形成了經常性、成系列的社區教育培訓格局,深受社會歡迎,居民滿意率高。
2.開展好社區教育的主題學習活動
開展社區教育培訓和社區教育活動是社區教育的重要內容。社區教育是“大教育”,圍繞各個不同階段的主題教育,圍繞環科新城的建設、和諧社會建設要求,通過普法教育、健身教育、婦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社會文化教育、青少年教育、老年人教育和外來人口教育等,形成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技能、知識教育培訓體系,各社區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圍繞環科園每年的主題學習活動要求,開展生動活潑、寓教于樂、特色鮮明、社區居民參與程度高的社區教育活動。
豐碩的辦學成果,吸引了多家新聞媒體爭相報道:《黨員之音》《宜興日報》《宜興新聞》等多次對中心的育嬰師培訓、營養配餐員培訓、電商創業培訓等作了報道。也吸引了無錫、揚州、南京等多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來校參觀學習。
未來中心將站在新的高度審視、發展社區教育,進一步堅定信心、凝心聚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將社區教育工作推向更高層次,發出社區教育的強音,全面開啟筑夢新征程。
參考文獻:
[1]歷以賢.社區教育原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0
[2]生永明.江蘇省發達地區農村社區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江陰市為例[D]中國農業大學,2004:34-37
[3]劉松枝.發展農村社區教育創建學習型社區[J]成人教育,2009(3):32-33
[4]陳乃林,趙瑤珍.關于社區教育基本特征的反思與再認識[J]職教論壇,2015(15):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