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實體經濟是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的根本。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增長,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期。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脫虛向實。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到來下,我國實體經濟應何去何從?
【關鍵詞】 實體經濟 創新 降成本 智慧時代
一、相關理論
實體經濟,顧名思義,它是一個國家所生產商品的價值總量。實體經濟包括物質、精神方面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分布在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筑業文化業等多個部門。
雖然許多尖端領域并不涉及實體經濟,但它是一個國家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因此,發展實體經濟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立身之本,它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更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同時發展實體經濟也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更是構建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
二、實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困難
1、虛擬經濟的蓬勃發展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過分擠壓
虛擬經濟具有高流動性、不穩定性強、風險較高的特征。其在運行上具有較大的波動性,扭曲了經濟資源配置方式,阻礙了實體經濟發展。同時,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容易導致泡沫經濟,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對實體經濟的生存發展空間進一步擠壓。
2、實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缺乏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然而我國作為制造大國,企業創新意愿不足,創新能力不強。創新的成本投入太大,許多實體企業并不愿意進行原創投資開發。但是創新卻可以產生乘數效應,提高社會發展水平,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人是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而當前我國企業人才短缺,更加無法推動創新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與實體企業無法完美融合,實體經濟持續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3、實體經濟發展成本增高,盈利能力減弱
我國從始自終都將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依靠外向型經濟迅速發展,著力發揮了勞動力和資源環境的低成本優勢。隨著工業化發展的迅速推進,我國要素、勞動力價格不斷上漲,成本優勢逐步被削弱。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產業結構單一、資產質量差等特點,嚴重制約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4、體制制約嚴重
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市場化改革不完善,壁壘尚存,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弊端仍然存在。除此以外,科技創新體制不完善,社會氛圍和制度環境仍舊缺乏創新思維,實體經濟創新的內生動力不足。
近年來,實體經濟發展環境趨緊,下行壓力增大,增速放緩。而當下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之路更是雪上加霜。如消費支出受到直接沖擊、企業出口困難、短期投資受限……即使我們國家是最早發現并抑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蔓延發展的國家,但在未來的幾年內,基于物資和人員流動的全球貿易將受到重創,我國實體經濟亦將存在更多的不確定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機遇
目前,我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增強了產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中國創造2025”……無一不體現了實體經濟的轉型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線上教育不僅縮小了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滿足了更多人的學習需求,更促進了教育軟件產業的發展,增強了軟件研發的積極性與投入,刺激了信息產業的發展。
不出門便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商品,促進了電子新零售產業的發展,更對快遞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數據通過對人們生活和消費習慣的海量數據收集與分析,讓產業鏈的上下游變得更為緊密,更促進了其對人們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生活與服務,這也必將推動生活服務與信息服務的大發展。例如在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成立的成都鮮小廚公司,通過小程序預約下單,第二天直接配送到小區的方式,既防止了人員的流動聚集,又能讓人們以極其便利的方式買到自己需要的用品。因此,他們的業務也從0社區迅速擴展至160余社區。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更多的人從基礎性崗位解放出來,解放出的生產力絕大部分投入了創新研發中,促進了新舊動能的轉換和經濟結構的升級。
各方共同發力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猶如雪中送炭,云端發展正加速到來。我們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去學校汲取知識的營養,但在家依舊可以與書本為樂,與老師為友;我們無法去超市商場采購生活中需要的商品,但可以享受到送貨上門的服務;我們的醫療專家無法啟程去到每一個需要的地方,但可以通過人工智能遠程會診盡最大努力的幫助病人挽回生命……除此以外,李佳琦淘寶直播帶貨美好小酥肉6秒賣100噸、酸奶1小時賣1.2萬件;常用聊天程序如叮叮、微信開始幾百人同時在線開會,進一步安排工作……而這些,都是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同時也是紅利。
三、措施
1、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贏發展。
實體經濟借助于虛擬經濟,虛擬經濟依賴于實體經濟,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我們應堅持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一視同仁、統籌兼顧的原則,充分發揮虛擬經濟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的作用。同時,也應堅決抑制虛擬經濟盲目發展,防止過度膨脹,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全世界的蔓延,許多企業、職工看不到生產的希望,轉而把資金更多的投入了虛擬經濟中。政府應加強引導,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同時,投資者也應該正確認識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2、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方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快培育創新主體,聚集資源,完善創新體系,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其次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最后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造就一批科技型、創新性人才群體。處于當前壓力下的我們,更應該順應國家號召,培育解決方案的新思維,共同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
3、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著力降成本
各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降低實體經濟成本。促進“簡政放權”深入實施,加快降低交易性成本。對于中小企業,政府應適時拓寬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這場戰役仍在持續,也正是因此,智慧時代正加速到來。當非洲豬瘟遇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樓房養豬、無人養豬場孕育而生。智能機器可以識別每一頭豬并對他們進行精確喂養。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能進一步釋放利潤,降低成本,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二零二零年的時代變化就在我們身邊發生,每一次時代變化都蘊含著無限機遇。而機會是屬于那些堅守初心、迎接變化的人民和國度的。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企業、政府、人民三方共同發力,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只爭朝夕,學習未知,挑戰未來,抓住新機遇,用新思維助推實體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參考文獻】
[1] 鞏志紅.新時期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探析[J].納稅,2019,13(16):185+187.
[2] 何文海.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困境以及應對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10):23-25.
[3] 王陽春.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7):27.
作者簡介:譚雅心(2000.10-),女,漢,四川閬中人,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本科在讀,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