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義 劉興山 吝佳琦
我們作業區聚焦價值創造,實施精益管理,全面推動作業生產提速提 質提效,專業化能力顯著提升。
一、潛力再認識,機制再創新,推動生產全面提速
打開流程找潛力。從剖析制約作業時效的影響因素入手,通過對多年《作業寫實》數據逐一分析,將整個作業施工過程細分為三大類96道工作流程,對每道流程、每個節點打開分析,找準挖潛重點,制定優化措施,對36支作業隊伍實施單日工作量問責制,對124個作業班組實施工作量考核排名,促進全員主動消除管理短板,釋放生產潛能。
“4321”提效率。實行“四定”管理法,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以“單流程運行時間壓減、各流程銜接時間壓減”雙級壓減為目標,測算每道流程的標準時間,按照壓減6%的幅度,建立《流程預控模版》,施工時間精確到分鐘。建立“三個當天”生產模式,即當天搬上、當天開工、當天起出原井,使單井平均占井周期縮短6小時。推行“雙預”制度,即搬上前預分井號,開工前預調查分析。預分井號模式讓基層隊可以提前介入下一口作業井,從搬上行車路線、下井工具準備、工序措施制定、保障車輛運行都能做到未雨綢繆。對待上井預調查分析,能夠提前掌握修前井史、躺井原因,提高工藝措施的準確率,針對性制定風險削減措施。開展“減占一小時”活動,構建“三超前、三同步”的高效作業運行模式,從各個環節中精細挖潛。針對罐車數量不足情況,推行正點運行、循環派單,實現“一輛罐車,按需供水,多井服務”,單井可節約占井周期0.58個小時/天。
臺階考核創高效。實施“臺階式”考核,設置標準時間基數,耗時超出標準時間為第一階,標準時間完成為第二階,低于標準時間5%為第三階,每天根據作業日報進行寫實,月底累計、排名公示,對應獎懲。2019年,作業區作業交井2103口,實現指標“三減三增”,即在一線員工減少146人、單臺動力減少3.48人、單班減少1.17人的情況下,作業交井增加107口,小班人均交井 2.66 口,同比增長 10.1%;單臺動力平均交井 50.07 口,同比增長5.76%。
二、 精細化管控,專業化施工,確保質量全面過硬
管控措施升級。質量監控常態化。每天通過生產指揮系統查詢基層隊當天計劃,再對比生產日報、源點日記、現場落實,加大對作業工序的監控力度,基層隊工序有效率較同期提高3.2%。工序記錄全程化。設立專職質量監控崗,重點監控影響措施效果的酸化、混排、地層充填等工序,充分利用遠程監控探頭、井場記錄儀等先進設備,對施工過程全過程監控,31個基層隊作業成功率達到100%。案例分析及時化。質量分析會針對問題井的方案設計、執行過程、作業效果進行解剖,分清共性與個性問題,對不成功井及典型井例深入分析討論,提高技術員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業能力升級。按照工具系列化、技術系統化、隊伍專業化思路,著力打造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作業隊伍。如作業519隊針對防砂作業制定了“提、竄、灌、座、探、洗”座封六字法,目前防砂作業16口,成功率達到100%,兩次獲得質量全優獎。借助“外腦”,推動“多方會診”,作業區聯合工藝所、地質所、采油區以及工程院的專家領導,對中一區館3非均相復合驅13口實驗井進行提液引效專項治理,制定了以分層地填覆膜砂、高速水壓裂充填為主導措施的綜合“療法”,實施后單井產液量提高19.5噸,實現勞務收入162.4萬元。
質量標準升級。將考核指標由“成功井、返工井”兩項增加到“合格井、返工井、返修井、返工工序”四項,季度排名靠前的基層隊獎勵“質量全優獎”3000元。進行疑難井招標,每月拿出一批施工難度大、風險高的作業井公示招標,激發內部競爭意識。N10-501井因試壓球卡在魚頂和套管內壁之間,常規打撈工具無法打撈,作業103隊用卡瓦撈筒底部加焊撈球引鞋的土辦法一次打撈成功,獲得招標井獎勵1500元,附加10%井次獎勵。2019年共招標32口疑難井,成功率100%,實現勞務收入468.4萬元。
三、分層抓考核,分類抓優化,促進效益全面提升
持續推動“1+2+2”績效考核政策執行落地,促進一切工作向價值創造聚焦、向提質增效聚力。2019年,作業區實現勞務收入22114.2萬元、創效收入1660.93萬元,超額完成了生產經營任務。
分級考核建標準。按照油田和中心“經營績效+風險管控責任”考核政策要求,作業區績效工資按照人均1.8萬元/月勞務收入標準,完成月度目標,發給全部基本薪酬;未完成月度任務,按(月度隊任務差額/月度人均任務額)*3500元扣罰,扣罰部分二次分配,獎勵超產隊伍。同時,按照月度單設備隊交井5口、雙設備隊交井9口的基數,設立超產獎,超1口獎勵1500元。全年一線人均勞務收入21.22萬元,超計劃11.3%,21個基層隊獲得超產獎22.6萬元。“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快干慢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貢獻大小不一樣”的導向更加突出。
分層挖潛算細賬。實行成本運行塔式管理,根據每月效益變化,彈性編制下達工作量、成本、利潤等預算指標,通過經營分析設置“預警線”,對后三名進行警示,使經營管理控制更有針對性。基層隊實施“以收定支、量入為出”,工作量、作業成本合理配伍,找準成本優化的“一井一策”,做到日清月結、井完賬清。作業班組把可控成本承包到崗、效益利潤核算到點,人人主動算賬理財。作業105隊2班一塊地膜重復使用了4次,在節約材料費902元的同時獲得了451元的績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