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粵仁宣
自從2月18日首趟省際專列從云南出發到達廣州以來,他已經接了70多趟抵粵省際返崗專列,幫助6萬多名外省務工人員順利返崗。這名接崗員名叫郭曉明,是廣東省就業服務管理局的一名普通黨員。他摸索出讓務工人員快速、安全離開車站的路線,“一條龍”服務,從凌晨5點的廣州火車站到夜晚12點的廣州南站,經常浮現著他忙碌的身影……
非常時期,廣東人社系統像郭曉明這樣的黨員同志還有許多,他們舍小家、顧大局,放棄與家人團聚和春節休息的機會,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人社廳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奕威要求全廳上下要堅決落實黨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迅速行動,沖鋒在前,積極發揮人社部門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加強企業復工復產用工保障,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全力支持企業渡過難關,切實保障基本民生,通過黨建引領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以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實際行動和扎實成效,踐行初心使命、彰顯人社擔當。
廣東是異地務工人員大省,節后受疫情影響,異地務工人員返粵返崗壓力驟增。大規模人員流動,傳播風險和防控壓力進一步加大。
面對新形勢,廣東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點對點為入粵返崗復工復產務工人員提供安全貼身服務。
廣東省就業服務管理局黨委聚焦“疫情防控之所要、企業復產之所需、員工返崗之所求”統籌謀劃,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疫情發生以來,圍繞農民工分期分批返粵返崗、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提供就業扶持等方面出臺工作方案、政策指引等40余份文件,有效指導推動全省做好疫情防疫時期穩定就業工作,讓勞動者從務工外出前到返崗后都能享受全流程的精細就業服務,讓企業通過“一企一策”專項舉措得到用工保障,讓省內外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緊密聯動發揮作用,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爭取了主動。

中山市派出94 名技師學院師生組建中山戰“疫”技工志愿服務隊奔赴抗疫物資生產一線企業支援企業復工復產,并先后為企業輸送頂崗技工近500 名。
郭曉明主要負責省際勞務對接協作,暢通建立外省勞動力入粵返崗“點對點”渠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他組織發動本省各地摸查整理重點企業返崗人員名單,并第一時間提供給外省進行“一對一”核查發動,對出行時間和區域較為集中的,協調外省安排專列開展有組織輸送,并組織發動本省地市人社部門做好對接聯系,引導務工人員有序分批入粵返崗。密切關注乘車返崗人員的身體狀況,指導地市做好專車的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組織地市人社部門“點對點、門到門”將返崗務工人員安全送達企業,打通異地務工人員返崗“最后一公里”。
這些天下來,郭曉明已經對火車站的出站路線熟門熟路,下站臺、接站、再到停車場,他摸索出來讓務工人員快速、安全離開車站的路線,“一條龍”服務,最大限度避免務工人員與其他人的接觸。最多的一天,他接了4趟不同時間段的專列。
在這場戰斗中,廣東省技工院校教職工和廣大學生青年面對疫情主動“出列”,發揮著“廣東技工”青年突擊隊和生力軍作用,支援醫療企業恢復防疫物資生產,讓黨旗和團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凝聚起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疫情來襲,口罩的產能是目前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安信納米生物科技(珠海)有限公司生產線設備發生故障緊急求助,珠海市技師學院的萬晨老師(中共黨員、國務院津貼獲得者、電氣自動化高級技師)主動請纓前往企業提供幫助。2月1日下午,經過大半天的檢修和調試,該科技公司的那條出故障生產線設備終于得以較大改善,且生產整體效率和良品率較之前均較大提升,解決了企業生產的燃眉之急。
相比于口罩,防護服生產工序更多,供求也更緊張。在全國40家主要生產醫用防護服的企業中,廣州市從化區就有2家。廣州市金浪星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正常產能是每天2000套防護服,可是用人緊缺成為了制約產量的因素之一。省人社廳了解到企業用人緊缺,馬上向全省技工院校發出動員令,動員高年級學生提前返校支援生產。全省各技工院校快速作出反應,踴躍投身戰“疫”、共克時艱。共有10所院校286名學生主動請纓,南粵大地上,全面吹響“廣東技工”的沖鋒號。
正是萬家燈火夜,闔家團圓時他們迅速集結,毅然奔赴沒有硝煙的戰場。1月30日,省人社廳選派了首批40名學生支援企業生產。這批學生支援生產期間,由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全程帶隊,并成立臨時黨支部,所有學生黨員、團員在參與生產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展現“廣東技工”過硬技能,良好素質和責任擔當。
《小康》記者獲悉,廣東人社系統把高質量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導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發動廣大技能人才黨員、團員投身抗疫復產第一線,助力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廣東技工”頂上去,解決企業技工緊缺問題;組織“粵菜師傅”跟上去,解決前線醫務人員飲食問題;組織“南粵家政”補上去,解決醫務人員家庭家務、心理健康和學生返校復課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