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1月23日春節萬家團聚時,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安基因”)仍然燈火通明。達安基因黨支部書記、董事長何蘊韶介紹,早前其研發部門在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數據后,第一時間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核酸檢測試劑盒(PCR-熒光探針法)》,成為首批全國發布研制針對性檢測試劑盒的兩個廠家之一,同時也是廣東省首家。作為國家疫情防控核心技術產品,核酸檢測試劑盒首批進入國家綠色應急注冊審批通道,于1月28日首批獲證,并于2月5日首獲國際CE認證。
而春節期間,火線入黨的達安基因研發中心注冊總監黃桃生正是要討論與落實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品應急注冊、轉生產等工作,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產品的研發及各項性能測試。“春節期間,先是在實驗室加班加點做實驗獲取數據,之后又立刻到北京進行診斷試劑的報批等,整整6天6夜沒有休息。但正是‘抗疫過程,堅定我入黨的愿望。”黃桃生說。
一個月后的2月21日,在湖北荊州,達安基因派出由入黨積極分子胡章盛等3人組成疾控系統駐荊州市防控小分隊參加廣東支援湖北荊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一線開展實驗室檢測等衛生防疫工作。三人接到任務后連夜奔赴到荊州市石首人民醫院進行核酸檢測技術支援,配合醫院檢驗科的檢驗人員對樣本進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在實驗室進行標本核對和滅活、核酸提取、試劑配制、核酸擴增等一系列繁瑣而精準的操作。
“當時我從湖北老家去石首人民醫院,本來1個多小時的路程當時走了1天。四處都封路了,只能不斷走鄉村小路趕赴現場。到了醫院,我和同事每天穿上防護服后就不敢喝水、吃東西、上廁所。因為這些防疫物資非常有限,我們都非常珍惜使用。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為新型冠狀病毒防控事業獻上自己綿薄之力。”胡章盛說。
一個個基層黨員的抗疫故事組成了廣州基層黨組織抗疫實錄的真實全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

在社區黨員執勤點,黨員為出入小區的人員測量體溫。
《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從廣州市委組織部獲悉,疫情發生以來,廣州市各級黨組織把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作為當前重大任務,全面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疫情防控責任體系,持續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旗在疫情防控和生產生活秩序恢復一線高高飄揚。
記者了解到,疫情期間,廣州市委組織部下發《關于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堅決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等17份文件,推動各級黨組織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組建黨員“突擊隊”“戰斗隊”、成立臨時黨支部等,以黨建引領全市70多萬名黨員參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通知》指出,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全面構建起“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的疫情防控責任體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主心骨”作用,積極發揮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中的模范帶頭作用,把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守初心、擔使命的重要考場,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黨員要服從社區黨組織統一調度,積極協助、指導、幫助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主動加入黨員責任區、黨員突擊隊,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黨員包片、包戶、包人,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筑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成為帶領居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領頭羊”和“主力軍”。
另外,廣州還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激勵關心關愛基層黨員干部和專家醫護人員在疫情防控一線擔當作為的十條措施》,組織對領導班子和干部在疫情防控中表現情況的專項考核。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充分發揮在職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通知,推動26萬余名在職黨員化身健康檢查“護理員”、疫情防控“守門員”、防疫知識“宣傳員”、困難群眾“服務員”。
同時,廣州壓實五級責任耕好“責任田”。市、區、鎮(街)、村(社區)、網格五級黨組織堅持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
那么,五級責任分別是什么?首先,市領導帶頭下沉一線、靠前指揮,到基層聯系點、報到社區督促指導,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區級領導堅守一線,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學校復學開學。鎮(街)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干,指導村(社區)開展地毯式摸排,做到防控工作必管、摸排跟蹤必包、外出人員必報、外來人員必問、特殊人群必訪、突發疫情必處。各村(社區)黨組織實行“黨建+網格”防疫工作模式,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組長分兵把守,把防控措施覆蓋到戶、落實到人。
廣州市白云區太和鎮大源村作為全國知名的“淘寶村”,被稱為廣州市“最大的城中村”,村內來穗人員密集,有17萬人在大源村工作生活,其中湖北籍居住人員高達9000多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太源村充分發揮村“大黨委”領導作用,加強統籌、理清思路、明確分工、壓實責任,強化“人防+技防”措施,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
記者獲悉,疫情發生后,大源村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組,下設人員排查組、情況收集組、醫療核查組、后勤保障組、機動組等,由出租屋屋主、社委干部、村“兩委”干部分別擔任第一、第二、第三責任人,分片分戶包干,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
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完善“黨委—黨支部—網格—黨員”四級架構,成立23支疫情防控突擊隊,推動建立村疫情“三大防線”,駐守村防疫測溫站點,指導群眾掃碼填寫問卷,帶頭落實防疫措施、宣傳防護知識和聯系服務群眾,提高群眾群防群控意識,累計服務群眾超20萬人次。
如今,大源村約10.8萬人已返村,82家“四上”企業全部復工,持有綠碼的湖北返穗人員8708人,累計對1026名重點地區人員實施居家隔離,均已全部解除隔離。截至目前,大源村未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
這正是廣州市完善工作機制織密“防控網”的重要體現。據悉,廣州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充分發揮鎮(街)、村(社區)1.95萬個網格黨組織作用,整合駐社區單位、物業管理公司、“兩新”組織等力量,以網格“責任區”為陣地,累計開展社區值守、入戶摸查、追蹤排查、宣傳引導、結對幫扶等活動109萬多次,有效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廣州還建立督查檢查機制,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督查12380綜合舉報受理平臺,建立在疫情防控中不擔當不作為問題清單,明確8種具體情形;組成11個暗訪組對48個村(社區)開展暗訪調研,形成9項問題5條建議清單,會同相關部門嚴肅處理4起落實防控主體責任不力等問題。建立工作統籌機制,根據鎮(街)、村(社區)防控工作需要,建立市直有關單位與各區溝通協調機制,科學抽調32萬多人次黨員干部下沉防疫復工一線。
例如,大源村堅持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對不擔當不作為行為予以嚴肅處理,已免去1名經濟社黨支部書記職務,責令1名副社長辭職,對2名黨員干部予以誡勉,營造良好干事創業風氣。
全市79個市直機關黨組織成立黨員突擊隊,與街道社區結對,分期分批安排黨員干部參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協同配合、雙線作戰。
引導組建市屬國有企業黨員突擊隊2164支,下沉黨員9.23萬人、166.7萬人次,發動黨員捐款1068萬元,企業捐款捐物近1.1億元,會同衛健部門組成133個“3+1”結對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小組,在疫區支援、保供穩價、聯防聯控、復工復產等方面有力彰顯廣州國企的使命擔當。
例如,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作為廣州市藥品儲備、總后勤部物資代儲、藥品及醫療器械保障動員中心、廣東省級短缺藥品儲備單位的廣州市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醫藥”),夜以繼日的開展收儲和供應工作,并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保障藥品供應和醫用耗材的供應堅守“看不見的供給線”。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發生后,上海彤程公益基金會籌措了首批進口醫療物資。廣州醫藥投資發展部經理陳博、醫院服務延伸項目組副組長漆宇寧(中共黨員)得知情況后,立即聯系基金會,表示愿意協助他們處理通關、報關的工作。漆宇寧積極協助基金會與廣州海關進行溝通協商,在1月26日完成廣州機場通關、收到來自美國紐約的物資,然后他隨即聯系中國郵政,著手安排將物資立即發往湖北。據了解,這是廣州市第一筆海外捐贈湖北的物資,贈送給湖北省黃岡市黃州總醫院、黃石市中醫院、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

科技戰“疫”非常關鍵。以達安基因為例,其研發部門在獲得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數據后,第一時間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核酸檢測試劑盒(PCR- 熒光探針法)》。其中,不少作為黨員的研究人員發揮了重要作用。
達安基因除了在國內科技戰疫外,還幫助國外戰疫。3月5日,達安基因黨支部接到受中國政府委派、應伊拉克紅新月會邀請的中國紅十字會赴伊拉克志愿專家團隊邀約通知。入黨積極分子、技術服務總監楊鴻輝從疫情爆發以來便一直在全國各大城市新冠定點醫院指導培訓核酸檢測技術,一線抗疫經驗充足。身為入黨積極分子,他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挺身而出,成為赴伊拉克支援工作專家組的一員,攜帶著達安基因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核酸提取儀、生物安全柜等整套PCR實驗室必備設備及耗材共計100余箱物資前行。
3月7日,志愿專家團隊遠赴萬里到達伊拉克。楊鴻輝會同專家組同事,在兩周時間內就建成了一間核酸檢測實驗室并投入使用。楊鴻輝指導當地實驗室人員,幫助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先后帶教培養了15名當地的專業技術員,并受邀到中央實驗室進行技術指導,對多家醫院醫務人員進行核酸檢測診斷技術培訓。至4月26日,實驗室已經完成超過7000例新冠標本檢測。
廣州還組織各區“兩新”組織黨工委、20個市屬行業黨委和全市“兩新”組織黨組織開展“十項行動”,發動406個商務樓宇、園區、商圈黨組和350家行業協會商會幫助企業解決難點、打通堵點,成立305人的律師服務團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專業法律服務,為企業全面復工復產保駕護航。(龍明勇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