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藥行業被稱為永遠的朝陽行業,而中醫藥行業更是我國傳統特色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藥的作用逐漸凸顯。疫情期間,中藥因持續參與新冠病毒防治而備受關注。但是從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國中醫藥企業發展仍有諸多不足。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分析中醫藥行業現狀,理性看待中醫藥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投資價值;中醫藥行業;政策;業績
一、中醫藥行業特點
(一)政策推動市場發展
中藥產業作為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資源優勢、傳統優勢,不斷得到政府政策支持。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規劃首次提出中醫藥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中醫藥交流與合作,提升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影響力。而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國家明確提出“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在一系列行業政策推動下,國內將更加關注藥物創新以及藥品質量提升。
(二)企業銷售輕研發,產品同質化嚴重
目前,我國上市的中醫藥企業達到68家。一直以來,我國中醫藥研發費用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導致我國中醫藥研發水平相對落后,無法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高效率的研究和開發,成為了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因素。68家上市中醫藥企業的2019年年報顯示,中藥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的中位數僅為3.28%,只有33家中藥企業達到或超過這個水平。很多企業研發投入很低,白云山、云南白藥、信邦制藥等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均未超過1%。
此外,中醫藥行業普遍重銷售輕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制造商寥寥無幾,生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目前我國醫藥企業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約占銷售收入1.5%左右,中醫藥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更低,遠低于美國17%-18%的研發投入水平。一方面由于部分中藥產品技術含量不高,準入門檻容易,企業間產品特點區分不明顯。另一方面由于中醫藥企業研發能力薄弱,研發產品主要集中在改劑型及仿制等低水平重復上面,創新能力不足。
二、中醫藥行業市場前景
中醫藥行業周期性特征較弱,總體上也并無明顯季節性特征,市場需求活躍。僅從中醫藥市場情況來看,《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首次將中醫藥行業提升至“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性行業”的高度,這對投資者進入中藥行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因此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醫藥行業是一個較好的投資行業。
中醫藥行業是我國的特色行業。近些年,由于人們開始追求綠色健康,加劇對中醫藥需求。而且隨著中醫藥治療優勢被逐漸挖掘,以及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人們也越來越肯定中醫藥的價值,也在逐步推進中醫藥企業的發展。中醫藥行業也是我國的民族特色行業,在國家政策大力以及社會資金的支持下,其自身不斷利用科學技術提高產品創新研發能力,迎合時代需要,表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和投資價值。
三、中醫藥行業發展現狀
(一)中醫藥市場現狀
根據藥監局統計,從2011到2017年,我國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連年增長,2017年已經達到17500億元,而且中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8442億元,約占整個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梢姡覈嗅t藥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期,在整個醫藥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9日,在醫藥健康上市公司中,共發生140起并購事件,總金額近660億元,涉及生物藥企、醫療服務機構、零售藥店等各個領域。我國醫藥行業并購現象頻繁出現,醫藥行業重組愈發激烈,與我國醫藥行業不斷發展密切相關,優勝劣汰也成為必然趨勢。2018年,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32122億元,同比增長5.6%。
我國中醫藥企業規模差異明顯,大部分上市中醫藥企業總資產規模集中在十億到百億元,而未上上市中醫藥企業處于創新發展階段。從上市企業來看,從2015年到2017年中醫藥行業總體資產規模處于擴張階段,但是資產負債率趨于下降,該行業更多依賴股權融資實現規模拓展。這也就意味著眾多投資者,比如資本市場投資者、行業投資者或者國家都支持中醫藥行業的發展。
(二)業績分化強者恒強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5月28日,68家上市中藥企業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報表中,13家企業實現營收增長,55家營收下滑;17家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增長,51家實現下滑。
在這68家企業中,白云山、云南白藥、天士力、華潤三九、同仁堂位于營收榜前五。白云山是惟一一家營業收入破百億的上市中藥企業。在利潤方面,云南白藥超過白云山成為利潤榜第一,天士力、同仁堂跌出前五。出現虧損的藥企也不在少數。其中,在營收榜破十億元的太極集團、信邦制藥、ST康美出現在虧損之列。天目藥業、龍津藥業、東阿阿膠等10家企業在2020年一季度報虧。
(三)疫情對中醫藥企業的影響
近年來營收榜前十的企業變動較大。ST康美被甩出前三,昆藥集團、康恩貝風光不再,與此同時以嶺藥業、片仔癀首度躋身前十。而利潤榜靠前的企業較為穩定,只有東阿阿膠跌出前十。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的以嶺藥業,憑借連花清瘟,期內實現營收23.34億元,同比增長50.63%。不僅僅是連花清瘟,疫情之下,不少中藥企業憑借部分抗病毒和清熱解毒類產品創造了新的利潤增長點,香雪制藥也憑借抗病毒口服液銷售規模的大幅度增長,業績表現不俗,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8077萬元,較同期增長161.13%。除此之外,由于擁有炎熱清顆粒、銀黃顆粒等藥品,沃華醫藥在一季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4413.45萬元,較同期增長226.07%。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疫情對一些公司的負面影響也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主營產品不是抗病毒類及清熱解毒類藥品的中藥企業。受疫情影響,信邦制藥各業務板塊營收均有所下降;同時,人員工資、折舊、利息等固定開支帶來成本費用率的上升,導致企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為-1301.65萬元。
(四)中藥材出口貿易現狀
近年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利好于中藥行業發展的政策陸續發布,為我國中藥材國際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了政策環境。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中藥出口額達到39.09億美元,同比增長7.39%。2020年前兩個月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量同比增長0.8%,達到1.8萬噸。同時,美國一直是我國中藥第一大出口國。2018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中藥總額達到6.66億美元,占我國中藥出口總額的17%,遠超全球其他地區。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中醫藥一直沒有停止過在海外市場的探索。而在全世界被疫情籠罩的低沉氛圍之下,中藥出海突然被按了一下加速鍵。據海外中藥商反映,中藥飲片及部分中成藥銷量猛增,庫存緊張,經常出現排隊購買現象,引發全球市場需求大增,尤其是中藥飲片及配方顆粒銷售量猛增至2到3倍。
四、小結
中國人口基數龐大以及人口老齡化推動了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而且伴隨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的政策扶持,以及人們健康理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將會注重養生保健,追求綠色健康。而且中成藥取自天然,經過科學加工和反復試驗,藥品保留草藥功效,這迎合了人們的綠色健康理念。因此在產業政策支持和人們對中醫藥的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中醫藥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但同時,隨著醫藥行業監管趨嚴,以及中醫藥企業自身經營過程中存貨積壓、銷售費用激增、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也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投資風險。因此,我們在投資時更應該根據宏觀政策、行業發展前景并結合公司自身經營情況理性投資。
此外,中藥企業要想做大做強,走向世界,一是中藥企業要保持資源優勢并且融合現代藥物研發技術,挖掘新需求,借鑒國際新藥開發的先進標準與規范,開發新產品;二是中藥企業要根據自身需求和外界環境變化,不斷調整自身資本結構,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黃婷婷,周曉靜,張麗.醫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以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現代商業,2016(36):145-148.
[2]周曉華.價值投資:中國 A 股市場的實證[D].復旦大學,2012.
[3]郭良玉 ,楊婧 ,楊旭杰.專利運營驅動中藥企業競爭優勢形成價值分析[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6,23(08):7-9.
[4]丁芳.我國醫藥行業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績效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7.
[5]蘇芮萱,朱民田,肖晗.中藥制藥企業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03):112-113.
作者簡介:
昝翔凱(1993-),男,漢族,籍貫:江蘇徐州,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金融理財與投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