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呂曉姣 王玉玉 隋夢迪 劉榮雨
摘要:煙臺的旅游業不斷發展,外國游客人數逐年攀升。雙語性的指示標語作用日益凸顯,其轉譯的準確性和人性化與煙臺的城市形象休戚相關。本文旨在對煙臺市道路、街道主要旅游景區(點)的指示性標語翻譯質量進行調查和評估。經團隊調查研究發現煙臺市指示性標語翻譯質量總體有待提高,部分標語存在語言錯誤、忽視文化差異、忽視語篇差異和不符規范等問題。對此,調查小組分工合作,通過實地收集數據、查找相關文獻資料,積極調研指示語的相關翻譯是否恰當及人性化,并結合相關翻譯理論給出修正意見。
關鍵詞:煙臺市;指示性標語;人性化翻譯
一、引言
人性化翻譯理念近年在翻譯界興起并被翻譯家們普遍被認可,其重點關注語言背后的文化差異和母語者的價值觀和接受度。在本次調查研究中,針對煙臺道路、街道以及文化古跡中的指示標語,以文化差異為基本著眼點,結合煙臺本地的自然地理結構、人文特點、歷史背景、神話傳說,處理和協調好“文化差異”與“譯文受眾”之間的關系,深度分析,給出合理化和人性化翻譯建議。本次調查研究旨在提高市民對于本市街道翻譯文化的理解,增強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意識,增強文化之間自由轉換力,為外國友人提供人性關懷,營造良好城市形象。
二、調查研究背景
煙臺市是一座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的濱海城市,有“中國最佳魅力城市”,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對等佳譽,也是著名的國際葡萄酒城。據《2019中國內地及港澳臺100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調查公布,煙臺位居中國總體宜居性城市排名榜首。此外,煙臺有眾多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國際商貿和旅游活動絡繹不絕。每年有不少游人前來放松心情,其中也包括逐年見漲的外國游客。為此,煙臺市的酒店賓館、旅游景區、機場車站等場所急需營造充足適宜的外語環境。為了使外國友人在煙臺有更好的人性化體驗,煙臺市內不少指示性標語都設成中英互伴或者中韓互伴的形式。但經過調查發現這些標語的英文翻譯有些并不很準確,甚至存在中英不對照的現象。本研究通過實地探訪與發現,搜集并整理部分煙臺市公共場所外語公示語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
三、指示性標語的語言特點及翻譯原則
指示性標語指在公共場所向公眾公示的具有交際功能和目的、以文字或圖示表現的特殊文體。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路標、指示牌、標語、公告、警示語、旅游簡介等等,幾乎涉及人們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對公眾和游客有重要意義,是一個城市人文環境的具體體現,也是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因此,對指示性標語的任何歧義、誤解及濫用都可能導致不良后果。
(一)指示性標語的語言特點:
1. 詞匯特點:大量使用名詞(或動名詞),頻繁使用動詞,利用詞組、短語,借助縮略語。
示例:Exit(安全出口); Detour(請繞行);Wet Floor!(小心地滑)
2.句式特點:常用省略,使用現在時態,多用祈使句,結構簡單,形式獨特。
示例:Keep Door(請隨手關門);No Spitting(請勿隨地吐痰);PUSH(推)
3.語篇特點:篇幅短,獨詞、獨句、獨圖均可成篇。
示例:Parking(停車場);Toilet(衛生間);Mind Your Step(注意腳下)
(二)指示性標語的翻譯原則:
對于指示性語言的翻譯,紐馬克在《翻譯研究途徑》中提出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語義翻譯以源語為依托,更多考慮源語的美學因素;而交際翻譯則以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翻譯,重現原文內容及上下文意義。國內研究者對指示性標語視角不同,采用原則也各不相同,如歸化異化翻譯策略、交際翻譯觀、文化翻譯觀、簡潔性原則、外宣翻譯原則等。尤其在近些年,一些學者視角更為獨特,提出如旅游供給側改革原則等指示性標語翻譯原則。具體而言,應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翻譯:內容對等,語言簡潔精確、統一規范,語氣得當,尊重譯語語言、文化習慣,重視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四、煙臺指示性標語翻譯常見問題及實例分析
經過對前期所收集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筆者歸納了煙臺指示性標語翻譯中較為典型的問題——主要分為語言層次錯誤和文化層次錯誤。
(一)語言層次錯誤
1.用詞不當
示例一
原文:“請勿倚靠玻璃”
原譯:"Please do not trust in the glass"
改譯:"Please do not lean against the glass"或 "No leaning against the glass"
說明:"trust in"是“依靠”而不是“倚靠”之意,該錯誤的出現應該是使用機器翻譯且后期未經檢核。
示例二
原文:“島礁(金蛙入海)”
原譯:"Reef (Golden frog jumping into the marine)"
改譯:"Reef (Jin Wa Ru Hai)"
說明:"marine" 系形容詞,即使換成名詞 "maritime" 也只是“海洋的,海事,海運”之意,不能代表“海”本身,故應該用"sea"代表“海”。而在本譯中,研究者認為直接用拼音翻譯“金蛙入海”更佳。(具體解釋見下文)
2.語法錯誤
示例一
原文:“請勿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原譯:"Please do not spit everywhere litter"
改譯:"Please do ?not spit or litter!" 或者"No Spitting; No Littering"
說明:原譯并不能正確表達出中文指示標語,"spit" 和 "litter" 兩個均為動詞,中間缺少連詞或標點符號做連接則顯得句意不正確,系語法錯誤。且句中的"dont"有種命令的強硬態度,用"No"代替更顯禮貌。
示例二
原文:“當心有電”
原譯:"Be careful with electric"
改譯:"Be careful with electricity" 或 "Danger!High Voltage!"
說明:本例原譯中的介詞后名詞短語有誤,只有形容詞卻沒有中心詞,屬語法錯誤,違反了句法規則及翻譯連貫性原則,既不符合相應的外語公示語句法結構,也違反了語義和語用規則以及翻譯目的性和忠實性原則。
示例三
原文:“請帶好您的小孩,不要讓孩子單獨活動”
原譯:"Asks the belt to be good you the child, do not have to let the child alone move."
改譯:"Please be careful with your children. Do not let them move alone!" 或 "Take care of your child and keep off the water!"
說明:本例中的指示性標語出現在海邊一風景區。本句存在較嚴重的語用錯誤及語法錯誤。首先,本標語要提醒攜領小孩的游客,需用委婉語氣而非直接命令予以表達,"ask" 有“要求”之義,語氣較強硬;而且指示性標語應簡潔大方、方便人看閱,一般應用祈使句形式。而本句整句較長,不利于游客獲取信息且存在明顯語法錯誤:就前半句而言,"you" 前無介詞,"you" 后直接跟賓語,不合語法;后半句中加 "have to" 不僅不能使標語更清晰而且累贅;在慣用英語中 "move" 應在 "alone" 之前。
3. “缺斤少兩”或“畫蛇添足”
示例一
原文:“小心墜河”
原譯:"Carefully fall to the river"
改譯:"Be careful not to fall into the river"
說明:該警示牌存在語義方面的歧義,系“缺斤少兩”。指示標語原應向外國友人傳達“小心不要墜河”之意,卻因少了 "not to" 變成“小心地掉進河里”而錯誤地傳達了相反的意思。
示例二
原文:“您已進入監控區域 嚴禁攜帶火種進山”
原譯:"You have been into the surveillance area, strictly take kindling into the mountains!"
改譯:"Surveillance area! No kindling into the mountains."
說明:同上,本句中 "strictly take kindling into the mountains" 完全沒有翻譯出該標牌應該表達之意,南轅北轍,翻譯出來的完全是相反的意思。
示例三
原文:“參觀入口”
原譯:"VISIT THE ENTRANCE"
改譯:"ENTRANCE"
說明:本例中的標語出現在煙臺市北極星鐘表文化博物館入口處。原譯望文生義,違反了語言語義規則,不符合相應的外語標語語言結構。且"VISIT THE ENTRANCE"更顯冗雜不夠簡明凝練,更多畫蛇添足之意。
(二) ?文化層次錯誤
1.“中式翻譯”
示例一:
原文:“海蝕洞(狗妖十八洞)
島礁(金蛙入海)”
原譯:"Sea cave( Gouyaoshibadong)
Reef ( Golden frog jumping into the marine)"
改譯:"Sea cave( Gou Yao Shi Ba Dong)
Reef (Jin Wa Ru Hai)"
說明:該翻譯存在“中式翻譯”和翻譯不對稱的問題。 “狗妖十八洞”和“金蛙入海”都應是當地人根據地形起的“口頭名”而沿用至今,具有當地特色的名詞在英文里沒有相應的翻譯,故“金蛙入海”的翻譯可像“狗妖十八洞”一樣用漢語拼音代替,這樣也能體現翻譯的一致性,且拼音間有間隔能使游人更明了。
2. “同漢異英”
相同的漢文標語以不同英文翻譯形式出現在不同地方。該問題在道路標志中尤為突出。比如,“青年南路”的路標出現兩種翻譯形式,分別是 "Qingniannan Rd",二 "Qingnian South Rd"。同一個地名出現不同的翻譯方式,會對不熟悉漢語或不了解煙臺道路規劃的外國友人造成一定的困擾。部分友人甚至會因為翻譯不一樣而誤認為該標語指的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目前煙臺的街道名稱中的“路”翻譯以 "Rd" 為準,但也有幾處保留 "LU" 的翻譯(如:建設路仍譯為 "Jianshe lu")。"Lu" 為拼音,一方面,大部分外國友人并沒有“拼音”的概念而無法將其與“路”相聯系;另一方面,"Rd" 和 "Lu" 的不統一不符合指示性標語翻譯的“統一性”、“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原則。所以“同漢異英”是道路標志翻譯中應著重關注的問題。
五、結語
盡管煙臺市的指示性標語仍有諸多不完善之處,但本研究過程中發現,近兩年來煙臺市不斷在公共場所引進英文模式的指示性標語和語音,指示語系統呈完善之勢。以公交車為例,舊式的煙臺公交車雖有英文模式的公交報站,但站點名稱仍為普通話模式,如大悅城站,廣播出現 "the next stop is大悅城(da yue cheng)",因直譯地名增加了外國游客的理解困難。而2019年暑期開始啟用的新式公交車,英文模式不再是中英參雜,而是 "the next stop is Joy City" ,"the next stop is Beimalu Bus Station",等等。
其實,煙臺早在幾年前就推出了相關網絡平臺: 煙臺公共服務網 http://www.ytggfw.gov.cn/,方便群眾發表不同見解,但該網絡平臺鮮有人知,運行的效果并未達到預期。相比之下,現今網民們更普遍使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建議煙臺市相關部門應直接在這些平臺里開發公眾號或小程序并將其加以宣傳推廣,給網民們提供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反饋意見和建議的平臺。網民們只需向公眾號或小程序發送信息,即有專門人員在后臺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分類、篩選并反饋到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再根據群眾反饋意見對相關路標和指示牌的翻譯進行及時修改和完善,使煙臺的路標指示語翻譯成為“人人可以參與,人人為之貢獻”之典范。
參考文獻:
(1) 《2019中國100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競爭力研究所】
(2)《煙臺市道路交通外語公示語調研報告:問題與建議》(魯東大學煙臺市外語環境調研報告撰寫組)
(3)《漢譯英求疵錄:從中式英語到準確英語》【曾凱民編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年4月】
(4)《中式英語之鑒》【(美)Joan Pinkham編著 ?姜桂華(校),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5月】
作者簡介:
楊瑩(1997—),女,漢族,籍貫:廣西,學生,商務英語專業;
隋夢迪(1998—),女,漢族,籍貫:山東,學生,商英英語專業;
呂曉姣(1999—),女,漢族,籍貫:山東,學生,商英英語專業;
王玉玉(1999—)女,漢族,籍貫:山東,學生,商務英語專業;
劉榮雨(1998—),女,漢族,籍貫:山東,學生,英語專業。
基金項目:
2018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級別:國家級,項目名稱:對煙臺道路、街道及文化古跡中指示性標語的人性化翻譯調查研究,編號:2018104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