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
自2019年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大中小學校全部停課在家以網課形式開展學習。目前仍有上海、北京、廣東等地高校學生沒有復課,全部在家接受網課教學和在線考試。往常在高職院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轉移到了網上開展,這種線上進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式,必將成為今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常態。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全方位滲透,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休戚與共的重要伙伴。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已經與空氣一樣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元素。當前,全球各行各業通過互聯網技術的區塊鏈、物聯網等組成生活鏈、工業鏈、教育鏈等,為人們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戰略支持。
當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畢竟只是一個偶然現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四個偉大”的推進,需要大量的專業型實用人才進入社會的各行各業,滿足社會的人力資源需求。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需要我們在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創新。過去傳統的生活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正在發生巔覆性變化,微信、微博、短視頻對人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當初開發者的預想,特別是在青年一代身上的影響巨大。
作為為祖國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在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技術為專業課教學服務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其對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要求高職院校在開展課堂教育的時候,必須運用好多種手段和形式,搞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青年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培養和引導。同時要強勢占據互聯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高地,發揮好思政工作線上教育優勢,確保學生能夠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因互聯網的特殊性,線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現實問題。
網絡空間下負面因素的直接影響。互聯網絡其實就是一個沒有分類的廢舊物資集散地或垃圾場。一方面,它是有用物資的存放地,里面的信息有可能是可以再利用回收的有用物資,另一方面,它又有可能是一堆充滿病毒的有害物資。對學生來說,有可能他們沒有看到“寶物”,反而把“病毒”帶回家了。青春期的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缺乏對復雜信息的認別能力,健康的和不健康混雜一起,高尚的與低俗的共處一堂,這對于他們“三觀”的形成沒有半點好處,稍有不慎,不健康不正確的“三觀”的影響力滲透力甚至大于健康的和正確信息的影響,從而毒害他們,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線上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校方必須高度關注這些問題,采取有效手段遏制這種現象對學生的分割。
西方敵對勢力實施的文化侵襲。自互聯網誕生以來,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沒有停止過對我國政治體制的巔覆。他們借助先進科學技術推行西方的政治觀、文化觀、價值觀,憑借其信息強勢,在網絡上進行政治觀念的滲透,宣揚文化霸權主義、文化殖民主義,滲透其資本主義思想。對此,高職院校在開展線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時,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做好應對措施,通過我們強大的政治優勢,牢牢把控好線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動權、主陣地。
教育模式變化帶來的效果差異。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取課堂講授、主題班會、大型報告、參觀學習等形式進行,特點就是純粹的灌輸式教育。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線上教育模式的變化,學生接受教育的選擇權更加主動,選擇內容的不確定性也給教育效果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如果線上思政課教學形式和內容不能受到學生歡迎,他們甚至在上網課時可以選擇性屏蔽,而對于那些自己感興趣和認為所謂“可取”的錯誤信息卻主動汲收。如此一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有效地傳達,教育的效果甚微,思想政治教育便會流于形式。
網課低質量設置制約線上高要求教育。從目前線上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來看,深受廣大學生歡迎的高質量網課不多,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要求相去甚遠。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主體是教師,教師隊伍和教育內容相對穩定,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客體大學生,則表現出思想行為的多變性。這就對教育的內容、形式、學習的時間、空間都有新的更高要求。互聯網的發展進入大數據時代,青年學生群體成為網絡陣地的主力軍,雖然各高職院校智慧校園的建設硬件不差,但在軟件建設方面沒有跟上網絡文化新形勢的變化節奏,思政網課的內容陳舊、形式呆板、充滿了說教和空洞的理論,鮮活的理論創新成果往往被專業水平不高的思政教師的低水準演繹,弄得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言何為。教學效果不好還錯怪學生難教。其實,青年學生活躍在各大新媒體的交流平臺,網絡思政卻往往缺乏核心和抓手,不能主動把握聚集學生的主陣地,不能將校園信息化與學生的學習、交流、互動有效結合,這都是當前高職院校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軍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我國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朝著加快恢復的態勢發展。然而,面對高職院校廣大學生一時難以到校上課的實際,校方想方設法利用好互聯網,扎實認真開展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線上教育。
建設整合高質量的網絡平臺。平臺即載體,網絡平臺是開展網絡教育的基礎,平臺建好了,才能開展后續的教育教學活動。當前高職院校網絡建設很積極,但也有各自為戰、諸侯割據的現象,網絡之間互不搭界,生活的、教學的、安保的似乎各搞各的,難以形成一個統一的平臺;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網絡也是沒有打通的,如同一個個小王國,很難有相互聯通的,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線上教育,首先高職院校要整合校內的網絡平臺,建設高質量的智慧校園體系;其次高職院校之間的網絡平臺要有聯通,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的無縫對接、無限共享。要將校園信息化與學生的學習、交流、互動有效結合,提升網絡教育的吸引力,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服務。
構建高質量的網絡教學體系。網絡教學,核心是教學。源于事實的理論解析最有說服力,辦好網上思政課,首先就要將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聯防聯控措施成效、疫情防控中涌現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等作為案例融入思政課教學,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要結合青年學生的思想困惑,循循善誘,把事實和道理講清楚講透徹,讓青年學生好理解、易接受,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更加堅定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年學生心中牢牢扎根。其次是設置好理論教學的專題,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心打造出一系列思政課專題,把鮮活的理論與生動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形成教學板塊,通過微黨課的形式,讓青年學生弄懂弄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掌握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第三、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夢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做成微專題,通過快播、斗音、微博等形式,培養和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打造高質量的網絡教學方式。網絡教學還要注重表現形式,好的形式才能服務好內容。思想政治工作的線上教育,必須講究教學方式方法。一是要有好的藝術表現形式,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網絡教學的優勢在于這種教學形式可以實現其藝術性的最充分,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一門解決人的思想意識的學科,更加要注重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滲透力和感染力。二是要配備最好的思政課教師,人的工作是最難做的工作,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青年學生雖然處在一個“三觀”正在形成的階段,但自小養成的一些固有的觀念的改變并非易事,因此,思政課的教師應該是更加敬業、更有愛心、更有水平、更有耐心的教師。三是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線上思政課要緊盯青年學生的思想共鳴點、情感觸發點,用科學理論闡釋實踐,用實踐案例增進理性認識,既重“理論教化”,更重“觀念內化”,從而引導他們進一步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強化責任、敢于擔當,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夢自覺融入到中國夢中來。
建立科學嚴謹的教學考評機制。網絡教學的效果必須建立在科學嚴謹的教學考評機制之上,尤其是線上思政課的教學考評更應該有一套科學、可行的方案。現實中的情況恰恰相反,對專業課的網絡教學考評都有一套科學嚴謹的方法,而網絡思政課的教學考評形同虛設,執行起來隨意性較大。網絡思政課的教學雙方都存主觀上的不夠重視,如果校方再在監督機制上“放水”,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相長,甚至會出現教學相損。提升和加強思政課網強行教學在學生心止中的分量和信任度,通過一定的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是完全能夠更好地實現和達到線上思政課教學的效果和目的的。無規矩不成方園。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建立起科學嚴謹的網絡教學測評制度,應該是做好線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