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華
關鍵詞:貴州縣域;經濟發展;面臨問題;優化策略
經濟發展不平衡,差距不斷擴大。貴州縣域的整體經濟水平較為落后,而且不同區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第一,部分區域可以依靠氣候條件、地理優勢等進行產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并且更加重視人才、物流、市場等建設,逐漸與其他落后地域拉開差距,因此會出現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第二,地區之間經濟差距在逐漸加大,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可以利用現有的經濟基礎發展更多的產業種類,吸引更多的人才,完善基礎設施等建設工作,從而形成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經濟發展速度會不斷加快;但是,經濟發展落后區域,由于缺乏經濟發展基礎、可利用資源不足,導致區域之間經濟差距逐漸加大。
中心地區的帶動作用未能發揮出來。貴州縣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已經引起黨和國家的重視,并與當地政府一起積極制定了相關的經濟扶持政策,通過建設中心區域將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起來,然后通過先富帶動后富的方式,逐漸發展其他相關區域的經濟。但是,從目前的發展進程來看,中心區域未能發揮預期的帶動作用,周邊的經濟發展進度依然比較緩慢。
資金投入不足,信貸支持乏力。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較多的資金投入,尤其是對于基礎設施和環境等各方面發展都比較落后的貴州縣域來講,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經濟發展的落實。但是,當前貴州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非常嚴重:第一,貴州縣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因此稅收、專項基金等資金非常少,政府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來進行經濟建設和發展,缺乏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等能力,從而形成了經濟發展緩慢的惡性循環;第二,由于貴州縣域自身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所以當地的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資金水平有限,無法提供大額或者大量的信貸,這也成為制約貴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三,貴州縣域自身經濟發展需要的資金比較多,而國家的扶持力度又比較有限,從而加劇了資金投入不足的情況。
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低。工業化水平較低,貴州縣域主要以發展第一產業為主,雖然部分地區開始發展工業,但是其生產水平處于起步階段,無法產生足夠的生產力,推動貴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二,貴州縣域城鎮化水平比較低,大部分地區以農業生產為主,缺乏足夠的消費空間;同時,農業生產力的水平較為落后,缺乏足夠的勞動力,無法更好地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第三,經濟落后導致的教育水平落后,相關的科技發展和創新水平較弱,而且落后的經濟現狀無法對高端人才產生吸引力,無法為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持。
著重發展縣域特色優質產業。當前,貴州省很大一部分的縣域依舊是以農業生產為主。落后的農業生產模式導致了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的生產模式,貴州縣域的農業發展應當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之下,實現農產品的增值。首先,在農用土地的分配方面,應當建立新型的土地流轉制度,將土地推向專業進行農業生產的隊伍,實現農業生產的集中化。在農產品銷售方面,改變以往單純銷售初級農產品的形式,建立配套加工、運輸、營銷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農產品產業鏈,不僅能夠解決初級農產品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還能夠以多樣化的生產模式,解決當地人民的就業問題。除此之外,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應當突出當地特色,形成獨特的品牌,占據更為有利的市場地位,拓展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渠道。
充分發揮先進區域的帶頭作用。要實現貴州縣域經濟的大力發展,僅僅依靠單一區域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的,加強對外交流,積極尋求合作,才能為當地經濟發展贏得更好的出路。貴州省應當在當前國家經濟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更為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對外開放策略,積極地與周圍省市進行交流合作。通過對外開放,一方面能夠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到貴州縣域經濟發展中,實現經濟發展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實行對外開放,能夠借鑒其他省市優秀的經濟發展經驗,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情況,轉變為適合貴州縣域經濟發展的力量,同時,還能夠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當地工業、農業生產的技術含量,提高生產效率。堅持做好對外開放,才能夠讓貴州省的優勢企業、良好的服務和特色產品走出去,才能夠讓其他省市乃至國際上的優秀技術、先進經驗等走進來,從而實現資源的交換和優勢互補,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實現多方的互惠共贏。
參考文獻
[1]張麗.諶貽琴:悉心服務實體經濟企業為經濟發展添動力、增活力[J].當代貴州,2018(34):5.
[2]陳正源.現階段推進我國金融精準扶貧的對策研究——基于貴州省的實踐探索[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97-102.
[3]魏媛,王曉穎,吳長勇,晏銀美.喀斯特山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性評價——以貴州省為例[J].生態經濟,2018,34(10):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