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關鍵詞:張思德;精神;傳承;弘揚
張思德,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革命戰士,他把自己化作種子,埋在了一個炭窯里,升華出一種偉大的精神——為人民服務!73年來,張思德這個偉大的名字及他所承載的“為人民服務”精神已家喻戶曉、熠熠生輝,教育、鼓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在張思德的身上,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張思德烈士追悼會上作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他接下來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
在1945年4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他強調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從此,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歲月如何變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經受任何風險考驗,能夠在困難中前進、在苦難中奮起,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保持蓬勃朝氣,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張思德的一生就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從一個窮苦農家的孩子成長為毛主席身邊的警衛戰士,張思德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無論是在參加對敵作戰,還是在后方參加生產,張思德始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完成每一項黨交給的任務。他始終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始終忠貞不渝地聽黨指揮;始終埋頭苦干地進行工作;始終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同志,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境界。歸根結底,張思德精神的本質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來自人民。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依靠什么人、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是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從歷史的發展角度講,只有充分依靠和服務人民群眾,才能推動歷史的發展,才是真正革命的運動。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對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作了深刻的闡述。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深刻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恩格斯在致信《柏林人民報》編輯部時寫到:“我只是有幸收獲一位比我偉大的人——卡爾.馬克思播種的光榮和榮譽。因此,我只有莊嚴地許約,要以自己的余生積極地為無產階級服務,但愿今后盡可能不辜負給予我的榮譽。” 列寧在領導蘇俄和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思考“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他在《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中指出:無產階級的寫作“將是自由的寫作,因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寫作隊伍中來的,不是私利貪欲,也不是名譽地位,而是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將是自由的寫作,因為它不是為飽食終日的貴婦人服務,不是為百無聊賴、胖的發愁的‘一萬個上層分子服務,而是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為這些國家的精華、國家的力量、國家的未來服務”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的深刻闡述,正好體現了張思德精神的本質和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政黨,就是完全徹底為最廣大人民利益服務的政黨,就是充分依靠和和相信人民群眾的力量并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的政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就提出并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領導就是服務”的執政理念,這是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在新時期的進一步發展。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進一步提出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作為治黨治國治軍的核心理念。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是其本質和核心,并以此作為黨執政的核心理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中共十八大以來逐漸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并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的重要奮斗目標。
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等執政理念正是張思德精神的本質和核心的集中體現。張思德精神之所以閃耀著時代的光輝,因為它的本質和核心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一直秉承的執政理念,這也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永葆生機活力、永遠保持先進性的執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張思德,一個平凡而偉大的革命戰士,他的人生所升騰的偉大精神就像一曲嘹亮的軍歌,一記歷史的符號,一個時代的標桿,成為共產黨人的光輝楷模和價值追求。他是四川的驕傲,他是為民的榜樣,他是務實的典范,他是勤廉的標桿,他是精神的象征,他的精神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人進行黨性錘煉的生動教材。
(一) 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張思德忠實為民的精神品格
張思德的一生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同人民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每到一個地方,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幫助老鄉挑水、打掃院子、喂牲口、收割莊稼,真正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他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獻出了自己年僅29歲的生命。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沒有人民的真心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就將失去生命力。全體共產黨員必須學習張思德忠實為民的精神品格,加強自身的群眾意識和與群眾的感情,加強自身的黨性錘煉,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意識貼近群眾,自覺做勤政為民的典范。
(二) 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張思德勤懇務實的優秀品質
張思德的一生是勤懇務實的一生。他一生勤勤懇懇,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和得失,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不論在任何艱苦的情況下,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總是有說有笑,非常樂觀,對革命、對勝利充滿樂觀;他干一行愛一行,能上能下,從前當過班長,由于工作的需要,組織上調他當戰士,他沒有怨言,愉快地服從。張思德這種務實工作的優秀品質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正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新時代賦予每一位共產黨員新的神圣使命,全體共產黨員必須學習張思德勤懇務實的優良品質,踏實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奉獻一切,這樣才能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職責和使命。
(三) 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張思德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
張思德的一生是清正廉潔的一生。自參加革命以后,他在物質上從來都是先人后己,部隊發衣服的時候,他也是有意請假離開,讓其他的戰士先挑比較合適的衣服,他自己穿別人挑剩下的,衣服大一點小一點,他就自己動手改一改,就是這樣的“新”衣服,他也舍不得穿。從生活中的點滴中,充分展現了張思德的優良作風和崇高品格。共產黨員應該學習張思德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干工作,自覺做廉潔自律的典范。只有全黨同志都清正廉明,才能換來黨內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四) 共產黨人應該學習張思德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
張思德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他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戰士,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但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品格。所有共產黨員都應該學習張思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因為只有人人都講奉獻,整個社會才能更加和諧,黨風和政風才能風清氣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充滿正能量。
(一)傳承和弘揚張思德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華民族是一個既經歷過高峰、也曾經跌落過谷底的偉大民族。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也是中華文化最繁盛的時代,中國最貧弱的時代也是中華文化最沒落的時代。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久而不衰,并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不斷代的文明體系,就是因為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明,這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中華民族逐漸形成和發展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張思德精神就是偉大民族精神的優秀典型,張思德精神這種為人民利益而勇于犧牲、為人民利益而任勞任怨、為人民利益而艱苦奮斗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天,我們正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長征路上,新時代賦予我們新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傳承和弘揚好張思德精神這一傳家寶,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事業提供精神動力。
(二)傳統弘揚張思德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青春活力的動力之源
2017年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了所在黨支部的專題組織生活會時指出:“希望大家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高尚的人。同志們現在從事的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在這里工作,升官發財請走別路,貪生怕死莫入此門。榜樣是誰呢?張思德、白求恩、焦裕祿、麥賢得,有歷史的楷模,也有時代的楷模。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崗位上,但他們有一顆金子般發光的心,我希望同志們的參照系就是這些楷模。”以張思德為代表的楷模之所以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推崇,是因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充分體現了普通共產黨員務實為民的高尚人格,而這正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和青春活力的動力之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傳承與弘揚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張思德精神,是我們的神圣職責與使命,也必將為中國共產黨永遠保持先進性和青春活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