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 楊中軍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的一場災難。中國人民能將這場災難化險為夷、轉危為機,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善于在各種風險的化解中總結經驗,增強排除萬難、善作善成的斗爭本領。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只有始終堅持斗爭精神,不斷錘煉堅強黨性,練就過人膽識,涵養過硬素質,才能戰勝任何風險挑戰,不斷推動偉大事業闊步向前。
居安思危中,強化斗爭意識。矛盾普遍存在,斗爭永無止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并非一片坦途,各種“黑天鵝”“灰犀?!彪S時都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還會有驚濤駭浪,來不得半點松懈馬虎。黨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放在“三大攻堅戰”之首,足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沉的憂國憂民情懷。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正是因為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敏銳的洞察、憂患的意識,我們黨才能在反腐敗斗爭、中美貿易戰、疫情防控等風險挑戰面前,臨危不亂,泰然處之。肩負時代使命重任的每一名黨員干部,要在黨憂黨,把小我融入黨和國家大局;要看深一層,透過事物的表象發現本質性、規律性、隱蔽性的內在邏輯;要放眼長遠,既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又要充分考慮今后發展中可能會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憂患中砥礪奮進,時刻做好斗爭準備。
平時工作中,掌握斗爭方法。居安思危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必須落實在具體行動上?,F實中,有的黨員干部對基礎性工作不屑一顧,對吸引眼球的工作趨之若鶩;有的人滿足于完成任務,只顧埋頭干活,不顧抬頭看路;還有的人眼高手低,說起來頭頭是道,處理起事情來卻沒了頭緒……這些人在遇到復雜矛盾、重大風險時,又怎能擔當大任?古人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好的方法需要在實踐中積累積淀。立足當下,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積累經驗,才能做到大難來時不慌亂,胸有成竹若等閑,精準有效解決問題。
復雜環境中,磨煉斗爭本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沒有什么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成功的背后定有復雜環境下的艱辛磨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所謂復雜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綜合的整體環境。我們看一個干部是否合格、優秀,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把他放到復雜的環境中,看政治立場上堅不堅定,艱苦環境中能不能堅守,利益誘惑下有沒有定力,艱巨任務前會不會退縮,處理復雜矛盾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胺谜唢w必高,開先者謝獨早。”在實踐的熔爐中千錘百煉,人的心智更加成熟穩健,看問題更加深刻入理,能夠靈活運用以往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難的事情也游刃有余。
艱難困苦中,贏得斗爭主動。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兩手抓”“雙勝利”的任務艱巨繁重,時刻考驗著我們斗爭的智慧和能力。對黨員干部來說,危難之際“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是基本要求,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長遠、全面提高“戰之必勝”的把握則是更高要求,只有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把提高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必修課”,織密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風險防御之網,才是確保贏得斗爭主動、百戰百勝最可靠最有效的途徑。